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ⅩⅩ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请您认清“保健品”如今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异常红火,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其中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最为抢眼,由于多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消费中上当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社会现象,ⅩⅩ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一些问题,希望广大消费者可以更多、更可观的认识保健品,做到理性消费。问:什么是保健食品?答: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因此,在保健食品宣传上,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1、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2、禁止宣传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3、广告上须附有明显统一的天蓝色保健食品标志,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其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4、印刷品广告必须要以工商部门审批内容发布,不得擅自修改、增加广告内容,必须注明印刷品审批号。问:目前国内保健品主要有哪几类?答:目前国内的保健品主要分两大类:营养型保健品和辅助治疗性(也称功能性)保健品。营养型保健品主要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如蛋白质、多链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家族。功能型保健品主要针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具体疾病,具有辅助调理作用。保健食品无论是那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速效的,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受益的特征。保健食品不可能具有象药品一样的治病的速效性,但要求它必须无毒。对具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症状或血液各项指标严重超标的中老年人最好先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辅以功能型保健品进行调理。部分老年人听从一些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建议,停服常规药物,仅靠保健品辅助治疗,这不仅是一种常识性错误做法,而且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问:如今市场上保健食品比较泛滥,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该怎么区分保健食品和药品?答: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保健食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1.药品的生产及其配方的组成,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和多年的临床观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保健品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空气的清洁度,无菌的标准,原料的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制药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其生产过程的标准要比药品的生产标准低。3.疗效方面的区别。药品都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保健品,则没有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最好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在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并严格按说明书所推荐的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问: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专家”进行健康产品宣传讲座,多加留意,会发现很多问题,这该由哪些部门监管?答: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健康产品宣传讲座进行界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讲座宣传内容与活动核定内容不符,工商部门可按虚假宣传查处;如果保健品生产企业在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前提下销售产品,工商部门可按无照查处。但对于举办健康产品宣传讲座是否需要审批?由谁审批?老百姓服用产品后没有达到宣传效果,由谁承担责任?目前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都没有明确的答案。问:请问该如何选择保健品,才能在消费中不上当受骗?答:鉴于目前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ⅩⅩ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这里给各位朋友提出如下建议:1.保健食品姓“食”不姓“药”。它只能调节生理机能却不能治病。2.各取所需,因人而异。不要跟着别人走,更不要跟着广告走。3.仅遵说明,正确服用。购买时一定不要相信商家的宣传手册,也不要看它的广告,只需要看产品说明即可,该保健品对人体有无作用便会一目了然。4.不要趋贵避贱,浪费钱财。保健品并不是越贵越好。5.看清文号标志,辨别真伪。购买时一定要向售货员索要产品的批准证书和批准文号,国产的是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进口的是卫食健进字(或国食健进字)。产品包装上印有一个蓝色的保健食品标志,俗称“蓝草帽”。如果是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应有“药准字”批准文号。6.感官检查,认真判断。看颜色,闻味道,以辨别真伪。7.过期产品不能食用。不要因为是保健品,认为吃不好也吃不坏,一念之差可能会酿成大祸。8.储存方法,务必注意。9.不可惟药惟补。老年保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认保健品,忽略了身体锻炼和精神上的“进补”。最后,建议消费者尽量到正规企业购买正规保健品,并向商家索取证票,以保障消费者自身利益,方便事后追溯和维权。特别提示:以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试用等形式推销的所谓“药品”,大多是保健品或食品,未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请你千万不要上当,如果发现以上违法行为,请及时向我局举报。举报电话:ⅩⅩⅩⅩ
本文标题:保健品-宣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6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