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的变化5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海南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建国55年来,海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海南的开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走上了一条快速富岛强省之路。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当今海南已经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边陲地区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经济特区,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从贫困步入了小康,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55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海南人民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一、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一)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由于历史上海南经济落后,加之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国民党溃退前的破坏,海南岛解放前夕已陷于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境地。从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到1978年的28年中,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海南岛一直处于国防前哨,国家对海南采取了“加强国防,准备打仗”的方针,在经济建设上,除了对橡胶、铁矿、制糖、原木和盐业等少数产业作了一些投资外,国家对海南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使得原本就边远落后的海南与内地的差距更加拉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海南迎来了加快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特别是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海南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91.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2.6倍,年平均增长11.0%。经济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综合省力不断增强,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迅速提升。200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857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平均增长10.2%。按现行汇率换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1036美元。依据国际标准,经济发展水平已实现从低收入水平跨入下中等收入行列,经济发展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大提高了财政实力。2003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61.60亿元(不含国税),比1978年增长44.2倍,年均增长16.5%。(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解放初期,海南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内部结构畸形,产业层次较低。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海南岛作为国防前哨,国家对海南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结构演进也十分迟缓,直至1992年之前产业结构始终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产业层次较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992年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尤其是199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三次产业发展方向,即立足本省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三次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经过大力加强结构调整,热带高效农业、海岛旅游业、新兴工业迅速崛起,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已由1982年的59.8:14.0:26.2转变为2003年的36.3:24.9:38.8,逐步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初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热带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海南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1950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海南省农业生产单一,技术落后,农产品主要以粮食、橡胶为主,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不够,海南省特有的热带资源优势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农村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充分发挥特有的热带资源优势,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定单农业,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区建设,并逐步向产业化和外向型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的新路。2003年农业增加值25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7.7倍,年平均增长9.0%。粮食总产量195.85万吨,比1952年增长2.4倍,年平均增长2.4%。水产养殖、热带水果、牧业、瓜菜等热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海南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2003年全省水产品产量123.07万吨,比1987年增长10.0倍,年平均增长16.2%,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10倍,年平均增长16.2%;水果产量148.05万吨,比1987年增长9.1倍,年平均增长15.5%;肉类总产量52.57万吨,比1987年增长3.9倍,年平均增长10.3%;瓜菜产量343.82万吨,比1987年增长5.6倍,年平均增长12.5%。农村个体、联营、股份合作制等各种经营组织形式迅速发展,以加工运销为中心的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迅速提高;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呈现农工贸旅等齐发展的新局面。至200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共有4.45万个,企业总产值达183.64亿元,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长20.1倍,平均每年增长21.0%。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建国初期,海南省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结构畸形,只有十几家小型企业和一些手工作坊,直到1952年全省也只有35个小工厂,工业总产值4200万元(1970年不变价)。从1950年至1987年间,海南工业在近代工业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拥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新企业,但由于规模小,基础薄弱,企业组织程度低,结构上具有初级的并依附于农业的性质特征。海南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通过吸引投资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逐步发展成为生产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的地方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日益增多,工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食品饮料和轻纺工业迅速增长,电力工业超常规发展,汽车、医药、摩托车等新兴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日益壮大,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开采工业形成了蓄势待发的态势;天然饮料、罐头食品、化学纤维、摩托车、新药品等一批拳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部分已打入国际市场。2003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23.28亿元,比1987年增长6.8倍,平均每年增长13.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7年的13.4%提高到2003年的17.8%;工业化程度由0.2549提高到0.3724。旅游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海南具有深远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势产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海南岛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省比以往更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把海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来琼旅游人数显著增加。2003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123.41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接待人数936.65万人次,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11.5倍,年平均增长17.1%;国际旅游收入7956.95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5.9倍,年平均增长12.9%。(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52年的0.17亿元扩大到2003年的276.34亿元。建省以来,即1988年到2003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452.88亿元,是建省前35年(1952-1987年)投资总额117.52亿元的19.8倍。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强了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支撑经济增长能力大大增强。先后建设了大广坝等多个水库,确保了海南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电力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从缺电到电力供给基本保障的转变。港口建设成效显著,万吨级泊位由1987年的3个增至2003年的10个,港口吞吐能力大大增强。按国际4E级建成了三亚凤凰机场、海口国际美兰机场。海南省通往外地民用航空航线由1987年的5条增加到240条,美兰机场跨入全国八大航空港之列。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贯穿全岛,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粤海铁路通道开通,“天堑变通途”。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已形成包括数字微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分级交换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的完整的通信体系。电信网已经完成由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基本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全省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从1987年的2.56万门增加到2003年的96.98万门,增长36.9倍,平均每年增长25.5%;移动电话从无到有发展到13.63万门。全省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化,2003年电话普及率为38.4部/百人,已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四)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海南岛解放后直到1978年,海南省城乡市场处于高度计划经济阶段,实行的是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封闭式、多环节、低效益的流通体制,消费品市场货源紧缺、缺乏生机。1978年后,海南商业在改革开放中搞活,商品流通体制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商业发展格局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特别是建省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货物供给充裕。省会海口市建成了乐普生、生生百货、第一百货、DC城、明珠广场等一批大商场,县城中心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构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和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一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仓储式商店、连锁经营店等不断涌现。200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4亿元,比1987年增长6.8倍,平均每年增长13.7%。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环境日趋完善,促使了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特别是住房、汽车、IT产品、旅游等居民消费持续升温。2003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72.7%,汽车销售额增长1.7倍,微型计算机增长10.5倍。二、城市建设成就巨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解放以来到1987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海南城市建设非常落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海南经济快速发展,海南的城市发展揭开了新篇章,城市化进程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大大改善。这一时期,城市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由1987年的16.60%上升到2003年的25.9%。城市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和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建成了一批公园和景观带,绿化、美化了城镇环境,全省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海口市已从一个边远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的省会城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市还荣膺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涌现出田独镇、凤凰镇、博鳌镇、灵山镇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三、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1950年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海南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1988建省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就业多元化,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成倍增加,得到的实惠最多,生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7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