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39章 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验第39章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P245)肝功能报告单总胆红素:45.6µmol/L直接胆红素:28.9µmol/L间接胆红素:16.7µmol/LALT:430U/LAST:150U/LALP:300U/LGGT:15U/L总蛋白:72g/L清蛋白:45g/L球蛋白:27g/LA/G:1.7本章内容概要:肝功能试验肝的生物化学•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蛋白电泳参考值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2、酶学检验项目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3、胆红素代谢,各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4、肝功能实验项目选择的原则;一、肝脏的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生物转化分泌和排泄功能重要生化功能(90%蛋白、糖、脂、胆汁酸、胆红素、激素灭活)(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胆汁途径)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1、营养物质代谢2、激素及维生素代谢(1)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2)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3)在糖代谢中的作用(4)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进行多种维生素能在肝细胞内储存并进行转化肝脏的生物转化定义:生物转化:机体对许多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随胆汁、尿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生物转化。转化对象:生理意义:灭活、解毒,保护机体,内源性非营养物:氨、胺、胆色素、激素外源性非营养物: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肝功能试验血清(浆)蛋白测定血清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汁酸测定血氨测定肝脏的解剖特点(一)具有双重的血液供应:1.肝动脉:为肝细胞供氧。(25%)2.门静脉:将肠壁血液回流至肝,以供应肝组织营养。(75%)(二)肝脏具有双重的输出系统1.肝静脉:将肝细胞代谢产物运出,注入下腔静脉。2.胆道系统:将肝细胞分泌胆汁收集、储存排入肠道路,并由此排出体内的脂溶性物质及代谢产物。血清蛋白质:指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1、按分离方法分类电泳法超速离心法2、按照功能分类血清蛋白质测定电泳法超速离心法血清蛋白质测定(二)总蛋白、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1.总蛋白测定(TP)化学法(双缩脲法)、物理法、染料结合法、电泳法染料结合法(BCG、BCP)、沉淀法2.白蛋白测定(Alb)4.A/G比值3.球蛋白测定临床意义:总蛋白升高:总蛋白降低:①丢失过多②消耗增加③白蛋白合成减少④水肿真性升高:M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假性升高:机体明显失水,总蛋白含量相对升高,A/G几乎不变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1.5~2.5/1【参考范围】白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①营养不良:长期纳差厌食②消耗增加:肿瘤晚期、结核、甲亢③吸收障碍:慢性胰腺炎等④白蛋白丢失性肠病:肠结核,炎症性肠病⑤肾病:肾病综合征等**肝细胞损害引起的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如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真性升高:未见假性升高:机体明显失水,或治疗输入过多白蛋白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合成减少、低或无γ-球蛋白血症真性升高(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反应、M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假性升高(少见):机体明显失水。A/G比值: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血中白蛋白浓度减少,而球蛋白增加,导致A/G比值减少。M蛋白血症,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严重则会出现A/G比值小于1,称为A/G比值倒置。(三)纤维蛋白原测定(Fib/Fg/凝血因子Ⅰ)【参考范围】2~4g/L【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增加:①感染;②无菌炎症;③其它。(2)纤维蛋白原减少:①严重的肝脏疾病;②其它疾病引起Fg减少的疾病。(四)其它【临床意义】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和遗传性色素沉积症.1.铜蓝蛋白测定(CER/Cp)【参考范围】52.9~167.7IU/L【临床意义】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症,铁沉积2.转铁蛋白(TRF)【原理】双联吡啶法【原理】铜蓝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参考范围】TIBC男50~77μmol/L女54~7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0%~35.0%1.肝脏合成酶类:胆碱脂酶(CHE)、凝血因子、铜蓝蛋白(CER/CP);2.肝细胞内酶:ALT、AST3.肝脏阻塞性疾病酶活性改变:ALP、γ-GT4.肝硬化疾病酶活性改变:单胺氧化酶(MAO)血清酶测定(一)氨基转移酶测定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原GPT,谷丙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原GOT,谷草转氨酶)【参考值】终点法速率法(37℃)ALT5~25卡门单位10~40U/LAST8~28卡门单位10~40U/LALT/AST≤1【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均显著增高,ALT升高更明显,ALT/AST>1,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指标。急性重症肝炎时,以AST升高显著,肝细胞严重坏死,“胆酶分离”现象,预后不佳。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ALT/AST>1;若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活动期。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ALT几近正常,可能是与酒精具有线粒体毒性有关。ALT轻度增高(100~200IU),或属正常范围,【参考范围】磷酸对硝基苯速率法(37℃)成人40~110U/L儿童<250U/LALP金氏单位定义是100ml血清,37℃与底物保温15分钟,产生1mg酚为1个金氏单位。ALP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疾病【临床意义】(二)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ALP测定)(三)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GGT测定法)化学法(重氮反应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参考范围】男性3~17U/L;女性2~13U/L(四)(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参考范围】12~40U/ml(12×103~40×103U/L)。【临床意义】: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现象十分活跃,MAO活性明显升高。【临床意义】:胆道阻塞性疾病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的排泄胆红素代谢检查血胆红素胆素原尿胆素原粪胆素原尿胆素粪胆素胆绿素胆色素未结合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骨髓、脾脏)结合胆红素(肝脏)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的来源1.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解(80%)2.无效造血3.其他含铁卟啉化合物分解胆红素的来源、转运与代谢: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特点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脂溶性,不溶于水对磷脂生物膜有毒性运输形式: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运输至肝细胞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的排泄胆红素代谢障碍(黄疸)(一)黄疸定义:由于胆红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皮肤、粘膜、巩膜等组织中有较多弹性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最容易导致胆红素沉积,出现黄染。(二)形成黄疸原因:1.未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2.肝处理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3.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三)黄疸分类1.根据黄疸严重程度分:显性黄疸:>34.2μmol/L隐性黄疸:<34.2μmol/L2.根据黄疸形成的原因分: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源性黄疸【参考范围】总胆红素3.4μmol/L~17.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7μmol/L~10.2μmol/L结合胆红素0~6.8μmol/L血清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1诊断黄疸及判断黄疸程度:总胆红素17.1~34.2µmol/L为隐性黄疸34.2-171µmol/L时,为轻度黄疸171-342µmol/L时,为中度黄疸﹥342µmol/L时,为重度黄疸2鉴别黄疸类型:①溶血性黄疸:﹤85.5µmol/L②肝细胞性黄疸:17.1~171µmol/L③阻塞性黄疸:﹥342µmol/L3血清结合胆红素的意义: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0.2,溶血性黄疸等。0.2~0.5,主要是肝细胞性黄疸。>0.5,主要是阻塞性黄疸。2、胆汁酸代谢胆汁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胆汁的来源:肝胆汁胆囊胆汁十二指肠肠道(2)胆汁酸生成及种类:初级胆汁酸(肝细胞)次级胆汁酸(肠道)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次级游离胆汁酸次级结合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3)胆汁酸肝肠循环:游离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肝肠【参考范围】1~7µmol/L(成人空腹血清总胆汁酸)【临床意义】任何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能引起血中胆汁酸升高,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肝硬化、脂肪肝,也见于急慢性胆道阻塞。血清胆汁酸测定【参考范围】血氨测定在诊断治疗肝性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临床意义】18~72μmol/L(酶法)血氨测定(1)肝脏的代谢功能蛋白质、脂类、糖代谢(2)肝脏酶学检测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CHE、GGT、ALP(反映判断有无肿瘤,和胆道功能)MPO(反映肝纤维化)(3)肝脏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胆红素(鉴别黄疸)、胆汁酸(4)肝脏的特殊检测复习:常见的肝功能组合肝功化验单示例肝功化验单示例1肝功化验单示例2肝功化验单示例3.1肝功化验单示例3.3
本文标题:第39章 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8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