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柳永《雨霖铃》1 (2)
雨霖铃柳永《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解题整体感知问题:最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读过这首词,留在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日暮雨歇,知了悲凄鸣叫的画面•长亭相送,举酒话别的画面•离人依依,船夫催发的画面•执手相看,泪眼婆娑,无言以对的画面•烟波浩渺,云气沉沉,楚天一望无际的画面•酒醒之后,孤独凄凉的画面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别前不胜凄凉———意象: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愁煞人”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2、别时伤感茫然———烟波——千里浩淼绵长愁思绵长暮霭——沉沉浓重压抑愁思浓重楚天——阔空阔辽远愁思无际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泼墨山水,一片苍茫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写作背景3、别后愁情满肠———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落之感。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醒愁来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而知词的人心情。酒醒愁来杨柳岸晓风残月2、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用几个名词连缀而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很有韵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1、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柳——留谐音,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婉约派的代表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凄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词中有画,景中含情。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工笔小帧,无比清丽。一舟临岸,此人酒醒梦回,只见晓风吹拂杨柳萧疏,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虚实结合•1、诗歌中,“实”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实象、实景、实境,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景、虚境,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2、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种淡远的神韵,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伤离别的主旨。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别更让人难受。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千种风情”也因爱人不在而不愿与人说。“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读完下片回味上片,更能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包含的深情。这就达到了虚实相济的效果。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以情带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本文标题:柳永《雨霖铃》1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1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