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正文-修改
1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前言为加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技术管理,统一规范调查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规定比例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与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本技术要求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牵头起草。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刘广润、程伯禹、黄润秋、王德潜、陈国金、李明朗、王小平。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包括比例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前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基本术语、总则、设计书编制、调查内容与要求、调查工作技术方法、地质环境评价、报告书与图件编制及成果验收。1.2本技术要求适于比例尺1:250000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使用。原则上也适用于比例尺1:500000、1:100000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和1:250000区域地质综合调查中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使用。2引用与参考的标准及技术要求ZB/D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GB12329-90岩溶地质术语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省(自治区)地质灾害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至100万)(试行)1992年GB/T14157-93水文地质术语GB/T14498-93工程地质术语DZ/T0061-93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2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试行)1996年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DZ/T0190-1997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比例尺1:50000TB10055-9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2001年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24-200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基本术语地质环境geologicenvironment是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份,系指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有相互影响的地质体及地质作用的总和。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与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系统,共同构成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体系。环境地质environmentalgeology是研究地质环境的学科范畴,为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目的是为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服务。生态环境地质ecologicenvironmentalgeology是为生态建设与保护服务的环境地质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地质环境与生物界生存、演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着重于前者对后者的不良影响。环境地质问题environmentalgeologicproblems是指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问题。地质灾害geologichazards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即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缓慢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等;另一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基本环境地质条件basicenvironmentalgeologicconditions3是指产生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地形地貌、构造、岩性、动力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另一方面是影响自然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其方式、规模与强度等。区域环境地质调查regionalenvironmentalgeologicsurvey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测绘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环境依据。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geologicsurvey是指调查内容与应用对象都是综合性的环境地质调查,即在调查内容上包括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在应用对象方面为各种开发建设服务。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monographicenvironmentalgeologicsurvey是专门针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和为了某一种专门目的或用途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4总则4.1调查工作目的与任务4.1.2目的:查明工作区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评价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为区域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4.1.3任务:查明工作区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针对有关工程开发和环境建设作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出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为地区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4.2调查工作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两种。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即常指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全面调查区内所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为各种常见的区域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按本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当以某种开发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时,或在综合性调查中某项问题具有突出重要性时,应开展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如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城市环境地质调4查和地面沉降环境地质调查等)。其技术要求可在本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或专门制定。4.3工作区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可按国际图幅、自然单元、行政区划或经济开发区、工程建设区、环境保护区等范围确定。4.4调查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内容的确定,应从地区性常见问题和工程性专有问题两方面考虑。地区性常见问题常依大的自然地理单元发育,工程性专有问题常随特定的工程类型存在。4.5环境地质调查方法,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工作中应采取传统地质调查方法与以“三S”为主的高新技术相结合。尽量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调查工作的速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精度与深度。4.6调查工作精度,按网点工作量控制,但工作量不必平均使用,应以查明主要问题为主。还应根据工作区已有资料的多少,确定调查工作的做法和要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避免重复工作。4.7调查工作中应加强综合研究,设置研究专题,提高研究程度。研究工作中应注重资料的二次开发与利用。4.8环境地质调查结果,必须针对相关用途进行地质环境质量与容量的评价。4.9建设空间数据库,其要求按《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数字化技术要求》执行。4.10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文字报告(纸介质)成果和数字成果(数据库)两种形式提交。数据库建设按有关要求执行。5设计书编制5.1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与要求,按工作区环境地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前的调查研究或必要的野外踏勘工作,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编制设计的依据。应搜集的资料主要有:5.1.1基本环境地质条件资料。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影响地质环境的各种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5.1.2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存在状况和防治情况。包括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和防治情况。5.1.3有关的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的现状、发展等基本数据,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况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5.1.4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要求。55.2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二次开发,作为编制设计的依据,确定重点调查的地区和重点调查的问题或灾害种类,以合理部署工作。同时为编制成果报告积累素材。5.3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区条件及已有资料情况,编制调查工作设计。设计书必须做到任务明确,依据充分,各项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先进可行、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5.3.1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目的任务;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附插图:工作区交通位置略图。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附插图: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略图。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附插图:工作区环境地质略图。第四章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原则(总体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部署原则);总体工作部署(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布置、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第五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分节论述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与各自的技术要求;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与要求;专题研究的任务与方法。第六章实物工作量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分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第七章经费预算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第八章组织管理和项目人员设置第九章技术管理措施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技术保证措施;设备配置;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等。第十章预期提交成果6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名称及主要章节内容;附图、附表名称;提交时间。5.3.2设计书附图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250000)。图面以经简化的地质图或环境地质图为底图,反映各项调查工作的布置、工作量和实施部署。5.4设计书一经审查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应按照设计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若工作中出现与当时设计不尽符合情况时,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并将调整意见报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6调查内容与要求6.1基本环境地质条件调查6.1.1地形地貌调查⑴查明地貌成因类型,如天然地貌成因类型(剥蚀、堆积、构造)和人工地貌成因类型。⑵天然地貌,主要包括:分水岭、山脊、剥蚀面、斜坡、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冲沟、洪积扇、岩溶微地貌、塌陷地貌和滑坡地貌、断层崖地貌等。查明其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组合特征、过渡关系与相对时代。⑶人工地貌,主要包括:露天采矿场、人工边坡、水库与大坝、道路、渠道、堤防、矿碴与弃土堆等。查明其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形成时间和运行现状等。6.1.2地层岩性调查了解区内地层的层序、地质时代、厚度、产状、成因类型、岩性岩相特征和接触关系等。6.1.3地质构造调查⑴了解工作区构造轮廓,经历过的构造运动性质和时代,各种构造形迹的特征、主要构造线的展布方向等。⑵查明代表性岩体中原生结构面及构造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形态、性质、密度及其切割组合关系,进行岩体结构类型划分。6.1.4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性和地震调查⑴了解不同构造单元和主要构造断裂带在挽近地质时期以来的活动情况。7⑵查明全新活动性断裂的规模、性质、产状及其与地貌单元、地貌景观、微地貌特征、第四纪岩相岩性、厚度和产状、地面高程变化等的关系。确定全新活动断裂等级(见附录A表A.0.1)。⑶了解区内重复大地水准测量资料、断层位移监测资料和地应力测量资料,分析研究现今活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及断层活动规律。⑷了解区内历史地震资料和附近地震台站测震资料。重点是地震地质迹象,包括历史上Ⅶ度以上的地震区(含Ⅶ度区)已产生的震害,如山崩、滑坡、地面开裂、河流堵塞改道及沙基液化等。若附近有大型水库,应了解水库地震资料及地震预测等资料。6.1.5气象与水文调查⑴了解工作区气象要素中的降水特征,包括多年长周期丰、贫水年变化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单次最大降水量及持续时间,最大降水强度等。⑵了解水文资料中的流域地表汇流面积,迳流特征,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包括湿地、季节性积水洼地)的流量和水位动态,包括最高洪水位和最低枯水位高程及出现日期和持续时间,汛期洪水频率及变幅等。6.1.6水文地质调查⑴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工作区所处(及所含)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⑵查明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本文标题: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正文-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3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