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热机安规》-12-化学工作试题
《热机安规》-12-化学工作(判断题)1.加氯机检修工作结束后,应由专人对所有接头逐个检查,防止漏装错装,并用氨水检漏。()√2.不可以将化学药品放在饮食器具内,可以将食品和食具放在化验室内。工作人员饭前和工作后应洗()×正确:严禁将化学药品放在饮食器具内,不应将食品和食具放在化验室内。工作人员饭前和工作后应洗手。3.严禁用口尝方法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可以用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正确:严禁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应用手在容器上方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嗅发散出来的气味。4.不完整的玻璃器皿情况,可以使用的继续使用,破碎的玻璃器皿则不可以继续使用。()×正确:禁止使用破碎的或不完整的玻璃器皿。5.装有药品的瓶子上应贴上明显的标签,并分类存放。严禁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6.氨瓶应涂有明显标志,严禁将氨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和用明火烤。溶氨时应缓慢开启氨瓶出口阀,同时应开启吸气器。()√7.氨水、联氨在搬运和使用时,必须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不应与人体直接接触。如漏落在地上,应立即用水冲刷干净。氨水、联氨及其容器的存放地点,应安全可靠,严禁无关人员靠近。()√8.配制稀酸时,严禁将酸倒入水内,应将水缓慢地沿着器壁注入浓酸中,并不断进行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正确:配制稀酸时,严禁将水倒入酸内,应将浓酸缓慢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9.用氢氟酸酸洗锅炉时,可以将酸洗废液直接排放入河流或其它水域进行稀释。()×正确:用氢氟酸酸洗锅炉时,严禁将酸洗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河流或其它水域。10.氯瓶应涂有暗绿色“液氯”字样的明显标志。严禁将氯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和用明火烤。不应采用淋水法增加氯气挥发量,不应用沸水浇氯瓶安全阀。()×正确:氯瓶应涂有暗绿色“液氯”字样的明显标志。严禁将氯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和用明火烤。应采用淋水法增加氯气挥发量,但水温不宜过高,严禁用沸水浇氯瓶安全阀。11.在用酒精擦洗加氯机零件时,严禁烟火。()√12.水处理设备发生泄漏时,不可以直接用手堵漏,可以用手触摸检查泄漏情况。()×正确:水处理设备发生泄漏时,不得直接用手触摸检查泄漏情况和堵漏。13.拆卸加氯机时,检修人员应尽可能站在下风位置,如感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流通地方休息。()×正确:拆卸加氯机时,检修人员应尽可能站在上风位置,如感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流通地方休息。14.化学车间酸库应设置酸雾吸收装置,所有酸溶液箱、罐的排气必须经过酸雾吸收装置进行排放。()√15.酸碱系统投运前,值班人员应先检查阀门状态是否正确,防止系统超压造成酸碱泄漏。()√16.制氯设备运行时禁止两手同时接触电解装置的两极。()√17.化学车间酸库应设置酸雾吸收装置,所有酸溶液箱、罐的排气必须经过酸雾吸收装置进行排放。()√18.酸碱系统投运前,值班人员应先检查阀门状态是否正确,防止系统超压造成酸碱泄漏。()√19.地下或半地下的酸碱罐的顶部不应站人。酸碱罐周围应设不低于10cm的围堰及不低于100cm的围栏。酸碱罐周围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正确:地下或半地下的酸碱罐的顶部不应站人。酸碱罐周围应设不低于15cm的围堰及不低于100cm的围栏。酸碱罐周围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20.酸碱储存罐应使用电子液位计,当采用玻璃液位管时,为了方便观察,不应装金属防护罩。()×正确:酸碱储存罐应使用电子液位计,当采用玻璃液位管时,应装金属防护罩。21.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它容易互相起反应的化学药品如储放在相邻近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物理隔离。()√22.磷酸酯抗燃油的使用试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加热应在通风厨中进行。()√23.试管加热时不应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刚加热过的玻璃仪器不应接触皮肤及冷水。()√24.取样过程中如遇冷却水中断,不要立即关闭取样管入口门。()×正确:取样过程中如遇冷却水中断,应立即关闭取样管入口门。25.在运行设备上取油样,应得到运行人员的同意,并在其协助下操作。()√26.溶聚合剂(聚合铝、聚合铁等)时,不应将药品溅到手上或洒在地面上。()√27.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时,应将容器固定,严禁溶液溅出和损坏容器,容器应由1人抱住搬运,防止滑倒。()×正确: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时,应将容器固定,严禁溶液溅出和损坏容器,容器应由2人搬运,不应由一人单独搬运。28.从酸槽或酸储存箱中取出酸液时,宜采用正压抽吸、泵输送或自流方式输送。()×正确:从酸槽或酸储存箱中取出酸液时,宜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或自流方式输送。29.应用10%氨水检查储氯设备有无泄漏,如有泄漏应及时处理,漏氯处不应与水接触,防止腐蚀。()√30.当有大量氯气漏出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关闭门窗,开启室内淋水阀门,将氯瓶放入碱水池中。最后,用排气风扇抽出余氯。()√31.进行酸碱系统检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胶鞋、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呼吸器等必要安全劳动保护用品。()√32.离子交换器内部的树脂倒出或者装填树脂工作宜采用水力输送方式。当采用人力搬运时,需及时清扫脚手架和地面遗漏的树脂,防止人员滑倒受伤。()√33.采用电解海水或食盐水制取次氯酸钠的系统,必须保证车间内通风良好,次氯酸钠储罐必须设置必要的排氢装置,防止氢气在储罐内聚集。()√34.开启强碱容器和溶解强碱时,应戴橡胶手套、口罩和眼镜并使用专用工具。大块强碱难以溶解时,直接用铁锤进行破碎。()×正确:开启强碱容器和溶解强碱时,应戴橡胶手套、口罩和眼镜并使用专用工具。打碎大块强碱时,应先用废布包住,细块不应飞出。35.搬运和使用浓酸或强碱性药品的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胶靴(裤脚应放在靴内)。()×正确:搬运和使用浓酸或强碱性药品的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胶靴(裤脚应放在靴外)。36.使用浓酸的一切操作,都必须在室外或宽畅并通风良好的室内通风柜内进行。如果室内没有通风柜,应装强力通风设备。()√37.酸碱槽车进厂后应取样检验。严禁在无送气门、空气门的槽车上用压缩空气顶压卸车。()×正确:酸碱槽车进厂后应取样检验。严禁在无送气门、空气门和不准承压的槽车上用压缩空气顶压卸车。38.用车子或抬箱搬运浓酸或浓碱时,必须将容器稳固地放在车上或抬箱中,或加以捆绑。严禁用肩扛、背驮或抱住的方法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39.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高度不应超过烧杯的1/2。()×正确: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高度不应超过烧杯的2/3。40.存放易爆物品、剧毒药品的保险柜应用两把锁,钥匙分别由2人保管。使用和报废这类药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热机安规》-12-化学工作(选择题)1.化验室应有自来水,通风设备,消防器材,急救箱,(A)以及毛巾、肥皂等物品。A.急救酸碱伤害时中和用的溶液B.洗洁精C.蒸馏水2.化验人员应熟知化学药品的化学物理特性,应用滴管或移液管吸取,严禁用口含玻璃管吸取(A)的液体。A.酸碱性、毒性及有挥发性或刺激性B.酸碱性C.刺激性3.试管加热时不应将试管口朝向,刚加热过的玻璃仪器不应接触(B)及冷水。A.自己,毛巾B.自己或别人,皮肤C.别人,手套4.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它容易互相起反应的化学药品如储放在相邻近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物理隔离。A.物理隔离B.化学隔离C.人工隔离5.化验人员应穿()工作服。必要时应穿橡胶围裙和橡胶靴。A.棉质B.纤维C.耐酸、碱腐蚀答案:C6.凡()药品不准放在化验室的架子上,应储放在隔离的房间和保险柜内,或远离厂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A.有毒性、易燃、致癌或强腐蚀的B.有毒性、强腐蚀、致癌或有爆炸性的C.有毒性、易燃、致癌或有爆炸性的答案:C7.蒸馏易挥发和易燃液体的要求有()。A.玻璃容器完整无缺陷、热水浴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B.玻璃容器完整无缺陷、火焰加热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C.玻璃容器完整无缺陷、电热丝直接加热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答案:A8.汽、水取样地点,应有良好的()。取样时应戴()。A.通风,手套B.照明,手套C.照明,防护眼镜答案:B9.高温汽水样品必须通过()取样,应保持()畅通和()充足。A.降压装置降压后,汽水管路,汽水量B.降压装置降压后,冷却水管,冷却水量C.冷却装置降温后,冷却水管,冷却水量答案:C10.取样时应先开启(),再慢慢开启取样管的(),使样品温度保持在()以下。调整阀门开度时,应避免蒸汽冒出,以防烫伤。A.冷却水门,汽水门,30℃B.汽水门,冷却水门,25℃C.冷却水门,汽水门,25℃答案:A11.应采用()采取煤样。一般不宜在运行的皮带上人工取样。如不得已在皮带上人工采样时,工作人员应扎好袖口,站在栏杆外面,握紧铁锹,并()的方向取煤样。A.机械自动取样机,顺煤流B.机械自动取样机,逆煤流C.采样工,顺煤流答案:B12.上煤车取煤样时,应事先经()同意,并确定煤车在取样期间不会移动,才可上煤车取煤样,不应在运行的皮带上人工取样。A.化学值班人员B.值长C.燃料值班人员答案:C13.在制氢系统和发电机氢冷却系统上取样时,必须事先取得()的同意,并应按照本部分第1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A.有关值班运行人员B.设备点检人员C.化学主任工程师答案:A14.储存生石灰、菱苦土、凝聚剂及漂白粉等药品的房屋应(),保持室内()。工作地点应装有自来水,并备有()。A.通风良好,干燥无潮气,毛巾和肥皂B.照明良好,干燥无潮气,毛巾和肥皂C.排水良好,干燥无潮气,毛巾和肥皂答案:A15.使用和装卸水处理药品的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工作时应穿(),戴(),穿()。在露天装卸这些药品时,应站在上风处,防止吸入飞扬的药品粉末。A.工作服防,护眼镜、手套,橡胶靴B.工作服,防护眼镜、口罩、手套,橡胶靴C.化验服,口罩、手套,橡胶靴答案:B16.当凝聚剂或漂白水溶液溅到眼睛内时,必须立即用()冲洗。漂白水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冲洗。A.稀硼酸,大量清水B.2%碳酸氢钠溶液,水和肥皂C.大量清水,水和肥皂答案:C17.氨水、联氨管道系统应有()的标志。A.“剧毒危险、易燃易爆危险”B.“腐蚀危险、易燃危险”C.“中毒危险、易爆危险”答案:A18.进入酸气较大的场所进行紧急抢修时,应佩戴()。A.面罩B.套头式防毒面具C.防尘面具答案:B19.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清洗。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就医治疗。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再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A.2%的稀硼酸溶液,B.1%的醋酸C.0.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C20.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就医治疗。A.2%的稀硼酸溶液,B.1%的醋酸C.0.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A21.氢氟酸应装在()内,桶盖密封。不准放在阳光下曝晒。A.棕色玻璃瓶B.聚乙烯或硬橡胶容器C.白色玻璃瓶答案:C22.参加氢氟酸浓酸系统工作人员除按照本部分12.4.2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外,还应戴()。工作结束后,必须冲洗头面和身体各部。A.防毒口罩(含有钠石灰过滤的)和面罩B.防尘口罩和有机玻璃面罩C.防毒口罩(含有活性炭过滤的)和面罩答案:A23.皮肤上溅着氢氟酸酸液,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可的松软膏,眼睛内溅入氢氟酸酸液,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滴()眼药水。A.氯霉素B.氢化可的松C.红霉素答案:B24.进行磷酸酯抗燃油检验的试验室应有良好()的条件,加热应在通风厨中进行。A.排水B.照明C.通风答案:C25.误食磷酸酯抗燃油处理:一旦吞进磷酸酯抗燃油,应立即采取()措施,然后到医院进一步诊治。A.催吐B.中和C.稀释答案:A26.从事磷酸酯抗燃油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抗燃油的特性,
本文标题:《热机安规》-12-化学工作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5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