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第一节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第六章艺术接受论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样表现为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占有重要地位:A、艺术接受和消费在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B、艺术接受与消费在潜在意义上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C、艺术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2、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方式。艺术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与艺术消费和接受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消费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象性关系。艺术在接受方式上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中的含义和价值并不只是感性的形式,而是一个包括知识、理想、人生态度、政治倾向和宇宙观的整体结构。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1、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1)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2)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2、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根据:1、艺术作品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2、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3、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一)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1、“艺术世界”的构造:(1)“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1艺术家提供了艺术作品。2批评家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者”。3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4艺术史家5艺术世界中,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有艺术编辑、艺术教师、展览馆和博物馆的研究及管理人员、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等(2)各种艺术机构:展览馆、博物馆、画廊、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出版社、书店、艺术教育机构等等(3)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艺术世界的两个明显特点:(1)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2)艺术作品接受过程越来越复杂。2、“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中介性接受性主动性制度性与惯例性(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1、艺术展览馆2、新闻媒介3、艺术出版社4、艺术博物馆5、艺术市场6、艺术院校三、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是艺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1、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2、艺术批评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3、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艺术批评也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第二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的基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在艺术欣赏中:1、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2、充满着联想和想象。3、始终饱含着感情。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一)准备阶段1、定向与期待当接受者有了相应的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定向时,注意有了相应的方向,同时对将要接受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期待。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2、审美态度的形成接受者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他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审美态度也是接受者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二)初级阶段1、知觉――完形与弥散2、知觉――错觉(1)空间错觉(2)物像错觉及其他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1、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2)理解的循环(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2、体验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既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3、回味富有审美魅力的作品会在很长时间一直以表象的形式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供我们回味思索。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称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都能产生共鸣。说明共同美感是存在的。观赏影片——土与火——中国陶瓷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教育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只有在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一、艺术的社会功能(一)艺术的认识功能: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名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二)艺术的教育功能指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三)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能够激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能作用于人的理智,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艺术的这种作用即美感作用,或叫审美作用。(四)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艺术的以上三种功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艺术的审美教育艺术的审美教育是建立在艺术所具有的功能及与艺术这种语言形态相适应的接受方式基础上的。(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美的观念美的观念:那些既反映美的事物的种类的本质和规律,又反映经过典型化了的、非常鲜明的美的事物的个体的现象和形式;既有感性认识中的具体形象,又有理性认识中的高度概括性,既有某类事物的个别性,又有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的观念。在进行艺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首要任务。(二)艺术的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包括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三)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1、“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说明审美教育实际上涉及到艺术功能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对美的形式的教育。2、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三、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二)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通过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说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2、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3、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概论课程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第06章艺术接受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7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