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平台管理制度
附件31管理制度1:平台课程教学大纲.......................................................................22:“能力本位”专业课.................................................................323:“做中学”专业课.....................................................................334:平台课程教师队伍.....................................................................345:平台课程多媒体课件.................................................................356:平台课程教学辅助文档.............................................................407:精品课程.................................................................................6221:平台课程教学大纲1-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0203)Macroeconomics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目的经济科学,作为探索、总结人类经济规律的一种知识体系,近200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日益扩张,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具有特定研究领域的独立的分支学科。宏观经济学,考察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是经济科学领域内的一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只有熟练掌握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更深入地研究各个经济学专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原理及实践、IS-LM模型、AD-AS模型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熟练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总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等,并能使用这些方法对微观经济实际进行分析;3、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领会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经济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授课时数为48学时,教学任务一个学期完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打*号的内容不做必学要求。1.国民收入核算1.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l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3l宏观经济学的方法l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章节的安排1.2国内生产总值l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l用支出法核算GDPl用收入法核算GDP1.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l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资恒等式l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l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1.5名义GDP和实际GDP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均衡产出l最简单的经济关系l均衡产出的概念l投资等于储蓄2.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l消费函数l储蓄函数l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l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2.3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l相对收入理论l生命周期理论l永久收入理论l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2.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l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4l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2.5乘数论2.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2.7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l政府购买支出乘数l税收乘数l政府转移支出乘数l平衡预算乘数2.8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l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l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3.1投资的决定l实际利率与投资l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l资本边际效率曲线l投资边际效率曲线l预期收益与投资l风险与投资3.2IS曲线lIS曲线及其推导lIS曲线的斜率lIS曲线的移动3.3利率的决定l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l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l流动偏好陷l货币需求函数l其他货币需求理论5l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3.4LM曲线lLM曲线及其推导lLM曲线的斜率lLM曲线的移动3.5IS-LM分析l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l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3.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l财政政策效果l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l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挤出效应4.2货币政策的效果l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l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l货币主义的局限性4.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5.宏观经济政策实践5.1经济政策目标5.2财政政策l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l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l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l充分就业预算与财政政策方向l赤字与公债l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65.3货币政策l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l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l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l货币政策及其工具l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5.4资本证券市场*l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l证券的发行与流通l证券的交易与价格l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5.5金融衍生品市场*l期货市场l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l期权交易l双向交易5.6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总需求曲线6.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l短期和长期宏观生产函数l劳动市场l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6.3古典总供给曲线6.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6.5常规总供给曲线6.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l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l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7l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6.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7.失业与通货膨胀7.1失业的描述l失业的数据l失业的分类l自然失业率7.2失业的经济解释7.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l失业的影响l奥肯定律7.4通货膨胀的描述l通货膨胀的数据l通货膨胀的衡量l通货膨胀的分类7.5通货膨胀的原因l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l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l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l结构性的通货膨胀l通货膨胀的持续7.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l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l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7.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l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l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l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l长期菲利普斯曲线88.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8.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l绝对优势理论l比较优势理论lH-O理论l规模经济8.2国际贸易组织l北美自由贸易区l欧洲联盟l世界贸易组织8.3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l金本位制l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l欧洲货币体系的演进8.4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l倾销的含义l倾销的特征l反倾销措施l倾销的确定8.5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l国际贸易政策简述l外汇市场干预9.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9.1汇率和对外贸易l汇率及其标价l汇率制度l自由活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l购买力平价理论l实际汇率9l净出口函数9.2国际收支的平衡l国际收支平衡表l净资本流出函数l国际收支的平衡9.3IS-LM-BP模型l开放经济中的IS模型lIS-LM-BP模型9.4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l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l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l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9.5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l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l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l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l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9.6调整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政策9.7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l南-北关系简述l南-北关系模型化的两种思路l用对称方法分析南-北关系9.8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10.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0.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10.2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l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l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l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1010.3增长核算l增长核算方程l增长的经验估算l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0.4新古典增长理论l基本假定和思路l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l稳态分析l储蓄率的增加l人口增长l资本的黄金律水平l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10.5内生增长理论l基本模型l两部门模型10.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l鼓励技术进步l鼓励资本形成l增加劳动供给10.7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征l经济周期的含义l经济周期的特征10.8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l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研究l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0.9乘数-加速数模型l加速原理l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l乘数-加速数模型1110.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l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l基本理论11.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1.1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11.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l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l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11.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1.4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l卢卡斯总供给曲线l模型的基本思想l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l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1.5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l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l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l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11.6名义粘性l名义工资粘性l名义价格粘性11.7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l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l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l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11.8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11.9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l货币政策的博弈论描述l时间不一致性1212.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2.1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吗?12.2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12.3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12.4科学主义12.5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12.6广泛而庞杂的内容习题、复习及机动附:课程基本情况表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主修教材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辅助教材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讲教师王辉,1965年出生,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经济学流派,亚太经济研究1-2《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Microeconomics(课程代码1400213)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目的13经济科学,作为探索、总结人类经济规律的一种知识体系,近200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日益扩张,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具有特定研究领域的独立的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科学领域内的一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与此同时,微观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方法也在迅速地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所有社会经济领域,从个人、家庭的消费,工商企业的经营,到政府部门的管理,都离不开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微观经济学所分析的内容,也从传统的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充到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公共资源的保护、社会制度的变迁等诸多领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市场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并对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如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公共产品、外部性、产权理论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熟练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等,并能使用这些方法对微观经济实际进行分析;3、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领会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经济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授课时数为48学时,教学任务一个学期完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打*号的内容不做必学要求。1.导言1.1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l理性假定l稀缺性假定1.2经济学的研究目的l经济学的定义l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4l均衡分析l边际分析l数理分析与统计分析l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
本文标题: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平台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