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一、喜歌剧的形成18世纪的20—30年代,正当意大利歌剧处于停滞衰退之时,欧洲各国出现了具有轻松喜剧风格的新型歌剧,被称为“喜歌剧”(operabuffa)。特点:1、歌剧内容不再表现历史或神话的英雄,而是日常生活场景,表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2、唱词都是用各国的民族方言,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对白与通俗流行的曲调。3、剧情相对短小4、在艺术形式上保留了丰富的民间因素,富于民族和地方色彩5、旋律上采用当地的流行曲调,剧中插入了说白,形式活泼,富于活力意义:喜歌剧的出现给歌剧体裁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新鲜血液。二、喜歌剧的发展(一)意大利喜歌剧(Operabuffa)(经历了三个阶段)1、意大利喜歌剧是从“幕间剧”(intermezzo)发展而来的,“幕间剧”是在正歌剧的两幕之间演出的短小、诙谐的片断。早在17世纪意大利歌剧中就有一些喜剧性的幕间剧,幕间剧与正歌剧的情节毫无联系,常有一些恶作剧、诙谐的绕口令等。2、18世纪初,这些不同正歌剧幕间演出的喜剧场面开始被抽出来独立演出,它们规模较小,音乐幽默,成为“意大利喜歌剧”的原形。3、18世纪下半叶幕间剧发展为为喜歌剧佩尔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剧情生动有趣:管家女仆塞比娜很想嫁给富有的单身汉主人贝尔托,为了当上女主人,塞比娜和男仆串通好,让男仆假扮成她的未婚夫前来求婚,从而引起主人贝尔托的妒忌。主人贝尔托很不愿失去可爱而精明的塞比娜,于是挽留她并向她求婚。音乐包括一首意大利序曲、5首咏叹调、宣叙调、2首二重唱,宣叙调半说半唱,近似于说话一般,咏叹调和二重唱诙谐俏皮、轻松活泼。(二)法国喜歌剧17世纪末,巴黎的集市上就流行一种以喜剧性的对话、听众熟悉的民间流行歌舞曲调为主,掺杂着杂技、哑剧的表演形式,称为“集市剧”。后来就有了专门上演这种集市剧的大众剧院。集市剧是法国喜歌剧的前身。促使法国喜歌剧发展的,是18世纪50年代一批意大利喜歌剧演员来巴黎演出,从而引发的“喜歌剧之争”。意大利的喜歌剧演员上演了很多喜歌剧,其中包括佩尔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在抒情悲剧占据很大市场的法国,意大利喜歌剧由于其风格朴素、生动幽默、表现日常生活内容而引起很多法国人极大的兴趣。法国人把自己的抒情歌剧和意大利喜歌剧相比较,指出之间的优劣,从而导致两方卷入了一场论战。一方以卢梭为代表,称为“百科全书派”,热情赞颂意大利歌剧的新鲜活力,尖锐批评法国歌剧的华而不实。另一方就是反对者——贵族阶层,他们支持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维护法国的抒情悲剧传统。这场争论促进了法国喜歌剧的发展。从一般百姓、到王室贵族对喜歌剧的爱好很快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作曲家都加入到创作法国喜歌剧的行列中,1762年,法国还建立了专门的喜歌剧院,上演了大量的新作品,逐渐形成了法国喜歌剧的音乐特点:不用宣叙调,有口语对白;主要是新创作的曲调;重视重唱和乐队的作用;强调感情表达和音乐描绘。(三)英国民谣剧和法国喜歌剧相似,是用英语作对白再加上通俗流行的曲调,曲调可以是民歌、城市小调、流行舞曲,甚至可以是意大利或法国歌剧中的旋律。在《亨德尔》一节中提到的英国的《乞丐歌剧》是这种新形式的代表作。(四)德国歌唱剧在17世纪末就曾得到过德奥民众喜爱的“歌唱剧”,到18世纪中叶开始兴盛起来。德奥歌唱剧是一种有说白的喜歌剧。德国北部的歌唱剧更多的是模仿法国喜歌剧或英国民谣剧;德国南部的歌唱剧与意大利喜歌剧的风格很接近,音乐既有对意大利咏叹调的模仿,也吸收了德国民歌和流行的曲调。
本文标题: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8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