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目标:1、掌握巩固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法3、分析项羽人物形象,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检测基础知识一、字音王翦戮及丧蕲县狱掾栎阳会稽力能扛鼎惮釜甑忼慨乌骓数阕和之骑能属者田父绐曰自度刈旗嗔目叱之辟易舣船十余创重瞳子苗裔邪觉寤岂不谬哉二、文言知识梳理——黑板写出及找同学作答重点讲解:文言虚词——乃(一)用作副词。1.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总结: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2.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总结: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却”“竟(然)”“反而”文言虚词——乃(一)用作副词。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总结: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4.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高祖本纪》)总结: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文言虚词——乃(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固定用法:【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1、属: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2、举匏樽以相属3、乃以秦王属吏4、属予作文以记之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同“嘱”,劝酒2同“嘱”,劝酒3交付,委托4同“嘱”,嘱咐5隶属6类定语后置句——回顾训练1、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2、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6、汉骑追者数千人7、乃绐为谒曰“贺钱万”8、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徐摛传》定语后置句式规律方法:1、“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马说》)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3、“中心词+数量词”如: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虽无管弦之盛(《兰亭集序》)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妇人之仁、失去人心)刘邦对项羽的评价:一起背诵《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文本探究一:1、试比较“巨鹿之战”和“东城快战”中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分析司马迁采用不同写法的原因?2、探究两次战争的描写对刻画项羽形象的作用?巨鹿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项羽最得意之战。——明代·茅坤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思考:文中画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部分用个什么手法表现项羽?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找出表现项羽的句子并思考:东城快战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巨鹿之战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东城快战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和“东城快战”——豪迈的项羽文本探究二:1、“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的吗?试简析。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2、“东城快战”可以改成“东城决战”吗?为什么?文本探究三:背诵项羽的《垓下歌》,比较它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也让我们看到了项羽这位一向刚猛矜持、驰骋沙场的血性男儿的真情缱绻、儿女情长的一面,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项羽的性格因此更加丰满。《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文字极为浅易,但却充满真情。“贱妾何聊生”以反问来回答,态度明明白白。这更是让人怦然心跳的设问,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垓下歌》与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的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这里—“笑”,他的荣誉、他的尊严、他的人格、他的血性,他不苟且偷生的英雄骨气,他的有耻、知愧,想到自己对八千子弟、江东父老的一片责任,都有了!他要保卫的,乃是他盖世的英名,是他的荣誉、尊严,是他的英雄形象。文本探究四:1、分析项羽的“笑”的隐含心理状态及显示出的项羽的性格、形象。(扣住画线和三首诗)•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总结: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章节主要事件主要性格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好兵法,不竟学观始皇,出豪言杀郡守,举大事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显出其粗疏的一面杀宋义震楚闻诸侯巨鹿之战为上将军汉军败楚项王退汉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不沉稳,易怒,莽撞。歌别虞姬苦战垓下义不东渡自刎乌江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项羽才气过人,英勇非凡,但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他给我们什么启示?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可以从哪些话题(角度)进行素材积累?思考探讨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真实而又客观,且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他的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他的敬仰,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心的向背。生存以人为本,无论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项目。他可以去攻城略地、啸傲疆场,但他不适合去经营天下。他不知道用人,本来能人就不多,有一个厉害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依靠个人的英勇只能营造一个短暂的传奇。而刘邦则不同,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张良、萧何、韩信各挡一面,依靠群体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个王朝的霸业。在秦末乱世的天空中,项羽原本只适合做一颗流星,他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项羽是一面镜子,他反射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个社会。后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本文标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9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