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归纳例证法【训练目标】了解议论文的归纳议例法的内涵及特点;能熟练运用归纳议例法说理论证。含义: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就是从大量的材料中,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然后用结论的形式写出来,也就是中心论点。与演绎法相反,是通过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方法。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由此可见”、“由此看来”等。【课堂练习】“如果达·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蛋’,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思考:这段文字在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事实论据)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论点)【分析?】存在问题:叙而不议,堆砌材料。贫困没有使这些历史名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反,却磨砺出他们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让他们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表述观点)近墨者未必黑。(叙述多则事例)(议论分析)可见,近墨者变黑与否,关键还在于近墨者本人,在于他的人格、意志、判断力等。近墨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出污泥而不染”,自始至终不被周围不良事物左右。屈原身为楚国大夫时,整个官场腐化堕落,周遭一片墨黑。他依然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纵然最后身死汨罗,但留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笃定。陶渊明做官时,溜须拍马,谄媚逢迎之风盛行,但他不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隐,留下了一段佳话。包拯坐镇开封府时,权贵大臣贪污受贿成风,皇亲国戚徇私枉法为盛。而包拯却独保清廉,铁面无私。(表述观点)近墨者未必黑。(叙述多则事例)(议论分析)可见,近墨者变黑与否,关键还在于近墨者本人,在于他的人格、意志、判断力等。近墨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出污泥而不染”,自始至终不被周围不良事物左右。王上亲小人,远贤臣,举国污浊,满目疮痍,唯有屈原凌然慰世,为国尽忠,为民请命,虽九死其犹未悔;商纣残暴,朝臣维诺卑膝,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比干忠肝义胆,冒死进谏,,被剖心,无悔九泉;祖国沦陷,国人麻木偷安,唯有鲁迅,以笔为剑,直指国人劣根,为唤醒国人,舍生忘死。运用例证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叙述事例要简明扼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切忌拖泥带水、详略不分,因为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二)举出事例之后要做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以透过现象揭示出深刻的道理,而不能以叙代议或就事论事。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能出成果。苏秦勤奋读书,读到深夜时,就准备一把锥子放在身旁,他用锥子刺大腿的方式以解困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春秋时期的孙敬“头悬梁”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他经过不断地刻苦学习,成为了才学卓越、著名的政治家。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用了长达三十年。还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竟然用了四十年。综上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勤能补拙。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本文标题:归纳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9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