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规范简介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规范》编制简介徐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一、编制的背景和必要性•二、主要内容•一、编制的背景•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需要专项的勘察规范;•作为开采评价浅层地热能的勘察不适合工程的需要;•当前的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市场管理思路不清,相对于其它勘察工作,因为缺少相应规范,审图不易进行;•关于岩土体的传热特性,工程使用期间影响温度长期变化的因素及温度变化预测等,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岩土工程师和暖通工程师的沟通不够,我们希望通过勘察规范促进对这些问题的合作研究;•需要专门的工程勘察规范指导有关地源热泵系统建设的勘察工作;•二、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及符号•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一般要求•4勘探、取样及试验•5现场试验•6地下水•7地表水•8地源热泵系统的监测•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1总则•目的、适用范围、一般要求。本规范的定位•和现有规范的关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其它规范•2术语与符号•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1.1条规定“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在其后续的规定中,没有和“资源”相关的内容或规定,实际上都是和地质环境有关的内容。•在地矿部门的有关资料中,都强调了浅层地热能的“典型资源属性”。•我们认为就工程层面上来说,地源热泵系统不应被看做“开采”地热资源,而是在利用“工程环境”。所以本规范中将不使用“浅层地热能”或类似的词语。•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的一般要求•1基本规定•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拟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施工图阶段两个阶段。•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划分不同的勘察等级。•勘察等级划分可根据工程重要性、规模和特征及岩土介质复杂程度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技术要求•2)施工图阶段勘察的技术要求•3)不同类型换热系统在可行性勘察及施工图阶段的勘察技术要求•①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技术要求;•②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技术要求;•③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技术要求。•3勘察工作量布置•1)勘探工作量布置原则•①勘探点数量及平面布置•(与勘察等级相关)•②勘探点深度及现场试验、测试内容•(与地层结构及换热类型有关系)•2)勘探取样、现场试验测试方法及要求•4勘探、取样•4.1一般规定•1明确勘探的目的,钻探、槽探、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及地球物理勘探均作为勘察手段的一种。•地源热泵工程的勘探,应该有成孔方法的描述(最好多于一种),空壁稳定性的指标,指导以后成孔施工。•2实施勘探工作时,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天然地基底板下,进行地埋管勘察时,应评价成孔工艺对地基土的影响。•3.、静力触探、动力触探作为勘探方法时,只能用于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并且应有同孔的钻探资料作为类比。•钻探、槽探(水平埋管时的)、取样•如何布置工作量,什么手段是合适的•对于勘察孔深度的规定•4.2钻探•1钻探的施工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同时要满足地源热泵工程勘察的需要,例如:确定勘探孔的深度及孔径等。•2对于各类钻探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估。•3制定钻探操作的特殊细则,以满足地源热泵系统的需要。如:在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土中的勘察孔或测试孔,在没有套管护壁的情况下,不能使用风动设备成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地下赋存状态,确定钻探孔的回填材料及操作细则。•对野外记录应该有专门的规定,突出地源热泵勘探的需要。例如:钻孔过程中或完成后,应有孔壁稳定性况的描述;对于无芯钻探,应界定其使用条件,确定出描述细则;对于岩石,除了描述其完整程度外,尚应重点描述其含水情况,为以后进一步确定地下水状态提供依据。•4.3槽探•1槽探的主要目的是在不需要了解深部地层的情况,可以比较直观地揭示上部地层。槽探的深度不应低于水平管的埋设深度。•2槽探工作量大饿布置。•4.4岩土试样的采取•1岩土试样应根据扰动不同,进行分级。分级原则上遵循国家现行规范,但在试验内容上有所区别,突出表现在比热、导热系数这两个指标上。•2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和试样等级,应明确采取试样的工具及方法。•3对不同质量等级的试样,在保管和运输是否作出特别细则。•4确实岩石试样采取的方法细则,对岩石试样的几何尺寸应有明确的参数。对破碎岩石,尚应有特别的采取方法。•4.5地球物理勘探•1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它不能单独应用于地源热泵的勘察,应该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勘察手段,主要用于查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或间接判明岩体的破碎带。•2规范中可能只需要规定该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验证方法,不需要另行规定操作细则和判识标准。•5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5.1.1土壤鉴别法•5.1.1.1室内试验作为岩土热物性传统方法,适用于对岩土热物性的估算。•5.1.1.2在所需要测试的地区附近钻井取得样品,应按照试验相关规范妥善保存,防止样品各种物理性状改变。•5.1.1.3所获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进行检测,确定井周围土壤和岩土的类别•5.1.1.4对确定的类别应根据热物性参数表查取对应的导热系数取值范围。•5.1.1.5根据取得样品各类别的土壤和岩土厚度,以及它们对应的导热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出整个试验部分的热物性参数。•5.1.1.6同一土壤和岩土的导热系数变化很大,根据热物性参数表计算的结果不能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宜作为参考。•5.1.2稳态测试法•5.1.2.1稳态测试法应是在试验样品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的,测试原理是傅里叶导热定律。•5.1.2.2对测试样品应首先取得横截面积和厚度,以恒定的热功率加热,待达到稳定状态后,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导热系数。•5.1.2.3测试可采用稳态平板法。•5.1.2.4在进行实验室测试时,即使不考虑径向热流损失,也有很大误差。样品的物理性状有所改变。同时获得稳定温差,需要较长时间,测定若干点温度值。因此结果不能作为设计和施工的参数依据,宜作为参考。•5.2现场试验•5.2.1岩土热物性测试•5.2.1.1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等级、地区经验等,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岩土热物性测试。•5.2.1.2岩土热物性测试的结果应作为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依据。•5.2.1.3岩土热物性测试主要有稳态测试法,实验室取样测试法和现场测试法,其中宜采用现场测试法。•5.2.1.4岩土热物性测试时,必须在拟建项目地点进行样品采集或数据采集作业。•5.2.1.5岩土热物性测试应委托具有水文地质(水资源)勘察(查)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编写专项勘察报告,并给出相关参数。•5.2.2岩土热响应测试•5.2.2.1在岩土热响应测试前,应根据测试地点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测试孔的数量和测试方案。•5.2.2.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0平方米时,测试孔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对于2个及以上的测试孔测试,其测试结果应取算术平均值。•5.2.2.3测试现场应提供稳定的电源,具备可靠的试验条件。•目前的仪器设备有多种,测试的流程和标准也不尽相同,拟在《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补充的热响应试验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标准化的试验规程,以便于过程中数据的采用和对比,以及经验的积累。•5.2.3探针试验•5.2.3.1探针试验是利用非稳态法线热源原理的有效测试手段,测试时应将探针插入需要测试的岩土层。•5.2.3.2探针试验具有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制作要求低的特点,宜用于现场小范围岩土热物性的测试。•5.2.3.3受到测试探针长度的局限,探针试验测量的岩土热物性数据仅是小范围和深度的数据,不宜作为地源热泵整个换热系统的参考数据。•5.3岩土体初始温度测定•岩土体初始温度的测定方法•当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紧密时,地下水温度随季节变化时,初始温度及岩土热物性参数的测定应如何确定。给出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曲线最好,但在一个工程勘察项目中是否能做到。•6地下水•6.1一般规定及要求•6.1.1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要求,应通过现场调查和勘察手段,掌握下列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包括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厚度、富水性和渗透性等;•地下水的水温、水质及分布;•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6.1.2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步勘察阶段,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6.2含水层分布及特征、地下水的来源•6.2.1通过调查访问、现场钻探等手段,查清工程场地的含水介质、含水层厚度等特征。•6.2.2查清工程场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场地附近的江、河、湖泊等分布情况。•6.3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及试验方法•6.3.1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包括地下水位高程、渗透系数的测定。•6.3.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6.3.3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工作结束后同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6.3.4渗透系数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测定。•6.4水质分析•6.4.1土壤源热泵系统宜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必要时应采取水样进行专门分析;•6.4.2采取的地下水试样必须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水质情况;•6.4.3水样采集的数量:进行简分析时,每件试样宜为1000ml;进行全分析时,每件试样宜为3000ml;需进行专门分析时,根据具体分析项目确定;•6.4.4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6.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5.1地下水径流方向可采用几何法来量测,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个测孔。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宜为50~100m。应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径流流向。•6.5.2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6.6抽水试验•6.6.1抽水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抽水试验宜采用三次降深;•2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对抽水孔为厘米,对观测孔为毫米;•3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4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6.6.2抽水试验的成果整理参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进行。•6.7回灌试验•对于地源热泵来说,回灌试验的重要性不亚于抽水试验。•鉴于回灌试验缺乏相关的标准规定,我们拟对回灌试验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此需要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研究。该试验应特别强调回灌入抽水层的重要性和试验方法。•7地表水•一般规定•地表水来源及水位•水质•水量•水温变化•水体生态环境•8地源热泵系统的监测(工程项目级别)•此处的监测不涉及机房和末端,仅为地质体、地下水、地表水的监测•一般规定•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是地质体温度变化的监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水位变化监测•水质监测•抽水井水量及含沙量监测•回灌监测•水温变化监测•监测井结构•传感器要求,精度和稳定性等•监测记录•地表水监测•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成果报告的内容•成果报告中的基本评价•专题研究项目•热响应试验的标准规定•常见岩土比热研究•同层回灌试验及技术规定•时间进度•2010年开始,2011年10月完成初稿,2012年6月报批稿•欢迎对编制工作提出建议•徐前•84021080•xuq@cigis.com.cn
本文标题: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规范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0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