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学习思路及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经济①耕作方式:奴隶、庶民集体耕作②生产工具: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③生产技术:懂得施肥(粪肥、草木灰、绿肥)④农作物:“五谷”(稻、黍、稷、麦、豆)已有种植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用于食用、祭祀、运输)夏商西周①铁农具使用(开始:西周晚期,适用范围扩大:战国)②水利技术:芍陂、郑国渠、都江堰、桔槔③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春秋战国①农具改进:牛耕推广,犁壁,播种耧车,二牛抬杠,一牛挽犁②水利发展:营建灌溉渠系,排水筑堤,坎儿井(新疆),王景治河③稻麦种植推广:双季稻、稻麦轮作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代田法、水稻育秧移植技术⑤农学研究:《氾胜之书》、《四民月令》①江南开发:农业开发地区扩大,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农作物单产提高,品种增多△原因:北民南迁,江南安定,统治者重视,民族融合,气候优越②北方恢复与发展:新农具,新技术(曹魏马钧的翻车、水碓、水磨加工谷物,二牛一人、一人一牛)农田水利兴修,边疆地区的开发(河西、辽东)两汉魏晋南北朝①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重视)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税出现)隋唐①农业技术:圆、尖头犁铧、开垦梯田、引进良稻、水稻北移(江北)、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赐牛贫民,垦荒免赋(辽代),辽海地区耕垦千余里,编户数十万③水利发展:河套、河西灌溉系统完备④元朝设专门水利、农业机构,颁发《农桑辑要》⑤畜牧业在北方空前发展辽宋夏金元①棉花种植北移②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不断推广种植,粮食产量大幅增加③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明清农业夏商西周①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2000年)②青铜铸造:金银错、雕铸③其他手工业:夹纻漆工艺、麻布、煮盐、酿酒业④《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春秋战国①冶铁业:相州军刀(北魏),百炼钢技术,灌钢法(生熟铁合炼成钢)②纺织业:八辈之蚕(吴国)、蜀锦、曹魏设专门纺织机构③制瓷业:“南青北白”④造纸业:造纸中心(长安、洛阳、扬州)纸张质、量改进魏晋南北朝手工业发展的特点:①产地分布广②生产规模大,数量多③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④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隋唐手工业①夏商西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礼器、兵器)②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③陶瓷业发展、漆工艺已达较高水平①矿冶业:“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铁器制造水平高,竖式风箱②纺织业:“两浙”,四川——丝织中心,纺车、弹弓、织机、棉布替代麻布③制瓷业:五大瓷窑(定、汝、哥、官、钧窑),景德镇——制瓷中心④造船业:万石船,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中心辽宋夏金元手工业进步表现:①生产工具革新,产品质量、效率提高(纱绸机);②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双色套印技术);③分工日益细密,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④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提高;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①交通:“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夏朝),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旅舍,并建立邮驿传递制度②商业:商朝以贝作货币,“商邑翼翼,四方之极”③城市:三朝都城都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夏商西周①商业:土特产相互交流②都市:临淄、邯郸、郢等①交通:“驿驴”,海船(水陆交通发达)②商业:胡商遍地,邸店,柜房(银行雏形)、市坊分开、夜市、草市③城市:长安、洛阳,“扬一益二”(扬州、成都)④货币:开元通宝春秋战国隋唐①交通:“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南北海运开辟,修治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大运河大杭直达②商业:北宋突破坊市限制、时间限制,行会组织发展,“交子”出现(最早纸币)。南宋建有货栈,金设税收管理机构,银币通行③城市:“瓦子”、临安、大都、泉州商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品种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清朝“闭关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交通、商业、城市二、政治制度实质: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实质: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嫡长子承王位,庶子封诸侯,嫡子庶子,大宗小宗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内容:王畿以外,裂土分侯,王族功臣,建立侯国,拱卫王室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埋下了隐患(诸侯分裂割据)井田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统治力量大大加强,人民处境日趋恶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宗法制秦朝分封制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个州,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以小驭大)刺史制度的变化(东汉):州(监察区)(行政区),刺史(监察官)(行政长官)推恩令: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土列侯,列侯归郡管辖“附益之法”:限制藩王,王侯分土而不治民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王国问题内容:乡举里选,皇帝征召变化:东汉中后期声望影响被门第族望代替,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编户齐民制:既是户籍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西周政治:①皇权至高无上;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③《秦律》经济:①土地私有,按亩纳税;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货币;④统一车轨;⑤修驰道文化:①书同文;②焚书坑儒;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郡县制:36个郡,中央直接管辖,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命△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内容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制察举制两汉内容:①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②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不可行可驳回),尚书省(执行政令);③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三省下设机构作用: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提高了效率;③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发展过程:分科考试(隋文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隋炀帝)增加进士、明经两科(唐太宗)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殿试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唐玄宗)作用:抑制了门阀,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府兵制科举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增加了赋税收入③扩大了兵源④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①增加军府数量②兵将分离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自卑器粮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局面③增加了农民负担府兵制崩溃(均田制破坏,战争频繁,府兵地位下降)作用内容:内容作用隋文帝唐太宗隋唐利: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一支强有力地军队弊:导致军阀割据隋朝改革:纳绢代役、以庸代役庸不再受年龄限制募兵制①减轻了农民负担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③巩固了府兵制作用唐的改革租庸调制背景:土地兼并买卖盛行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①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内容②按资产交纳户税;③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增加了赋税收入积极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扩大了税源消极: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作用两税法隋唐①集中军权(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行更戍法,“强干弱枝”)②集中行政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文官任知州,设通判)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转运使、死刑报中央复核)中央集权强化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开支庞大③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积贫积弱作用①乡试、省试、殿试②殿试成定制③考试科目减少④糊名法①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内容影响两宋①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②设宣政院(宗教事务、管辖西藏)③实行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中书省直管)元朝行省制度①废丞相,权分六部②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③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设兵部相互制约君主专制加强特点:内容集中、条理分明、经济立法、主张量刑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皇帝指挥东西厂:特务机构、皇帝控制厂卫特务机构《大明律》明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限。雍正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传达执行。乾隆帝废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清朝科举制三、科学文化夏朝历法《夏小正》,商朝历法最大成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战国扁鹊采用“四诊法”(望、闻、问、切)诊断病情,“脉学之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①《春秋》记载:前613年,“有星孛于北斗”(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②春秋时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早西方一百六十年)③战国《甘石星经》(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④战国《墨经》(“光学八条”、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小孔成像)春秋战国①汉武帝,“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正月为岁首)②张衡对“月食”作出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早欧洲1700年)③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最早的纸:天水放马滩出土绘有地图的纸)④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两汉①魏晋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来计算圆周率的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早西方一千年),著有《缀术》③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系统介绍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贮藏,野生动植物利用(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④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专著魏晋南北朝①雕版印刷术、火药(868年《金刚经》、《陀罗尼经》)②唐朝僧一行制定《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隋唐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设专设机构,制造火药、火器)②活字印刷术(早欧洲四个世纪)③《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④元初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主编《授时历》(早现行公里300年)辽宋夏金元科学技术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百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两汉①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③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①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②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观察记述喀斯特地貌早欧洲约两个世纪)③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唐朝医学①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万物总是变化发展的,双方互相转化②荀子朴素辩证法思想:“天行有”,“制天命而用之”③西汉董仲舒新儒学(儒学宗教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东汉唯物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万物元气构成,元气是客观物质,无神无鬼、薄葬⑤南朝范缜著有《神灭论》,提出形体与精神是统一的⑥理学: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认为“理”是万物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⑦明末反封建思想先驱李贽,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⑧明末黄宗羲: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工商皆本”⑨明末顾炎武:“经世致用”(即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⑩明末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②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教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使其成为统治阶级宗教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神仙体系传播原因:社会动荡,百姓需要精神寄托,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大力宣扬社会危害:消磨斗志、安于现状、耗费财物、占田夺人古代哲学宗教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道教唐朝佛教五代辽宋夏金元魏晋南北朝文学①《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②屈原:《离骚》③庄子:《秋水》《逍遥游》①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②班固:《两都赋》③乐府诗:《陌上桑》《十五从军行》①“建安文学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2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