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电感量的大小与饱和的理论分析
电感量的大小与饱和的理论分析:空心线圈结构的电感可认为不会饱和,带铁心回路的电感存在饱和问题。电感L随着磁路的饱和而变小。理论依据如下:设电感绕组等效匝数为N匝,等效磁路长度为l,通入电流为I,磁路的等效截面积为S,μ为磁导率,Φ是磁通,B是磁感应强度,H为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表征磁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较容易理解,就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数量。磁感应强度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或简称磁密。常用B表示。其单位是韦伯/平方米(Wb/m^2)或特斯拉(T)磁场传播需经过介质(包括真空),介质因磁化也会产生磁场,这部分磁场与源磁场叠加后产生另一磁场。或者说,一个磁场源在产生的磁场经过介质后,其磁场强弱和方向变化了。为了描述磁场源的特性,也为了方便数学推导,引入一个与介质无关的物理量H,H=B/u0-M,式中,u0为真空磁导率,M为介质磁化强度。这个物理量,就是磁场强度。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米(A/m)。由:Φ=B*S,B=μ*H,H*l=N*I并根据电感的定义,可得:L=N*Φ/I=N*(B*S)/I=N*(μ*H*S)/I=N*(μ*H*l*S)/(I*l)=N*(μ*N*I*S)/(I*l)=N^2*μ*S/l。当通入电感的电流很大时,μ=B/H,H很大,B已达到最大值不再变化,那么μ趋向于零,所以相应的电感L也趋向于零。B=LI/N/S,所以电感量和电流越大,B越大,大于饱和的磁感应强度时,电感饱和,电感量就会变小。决定电感量大小的公式:L=N2*μ*S/l.归根到底,是由于电流的增大引起了电感的饱和,所以,在选择电感时,要注意电感的饱和电流参数要大于正常工作的电流值。电感值太小也会导致轻载时电流不连续,输出电压不稳定。所以,在降压电路的开关电源中,电感的作用在于保证电流的连续,所以电感的值要选在合适的范围内。简言之,H是外场,B总场,它们单位不同仅仅是由于来源不同:前者通过电流的磁效应得到,后者通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定义。B比H更加基本,是由于电流本身就是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所以粒子模型比电流模型更加基本。想我们处于19世纪,暂时只知道磁场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理上定义“磁场”的大小。1.H来源于Ampere定律。Ampere通做电流做实验,发现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点,“磁场”大小相同;距离不同的点,“磁场”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这里所谓的“磁场”大小是通过小磁针扭转力矩等力学方式得到的。这样,通过力学测量和已有的电流强度的定义,即可定义一个物理量H,满足2*pi*R*H=I。推广后就是Ampere环路定律。此时无需真空磁导率μ0,因为只要知道电流I就能定义H这个物理量。2.B来源于带电粒子的受力。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H磁场,通过轨道测量以及牛顿力学,你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你发现受的力和电荷数q以及速度成正比,也和H成正比,但是力F并不直接等于qvH,而是还差一个因子:F=A*q*vⅹH,A只是个待定因子,暂未赋予物理意义。3.磁导率如何引入。这样,H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到的磁场,叫它B,为了使得F=qvⅹB成立。即,外施H场,粒子运动感受到的却是B场,这就可以定义磁导率miu=B/H,“率”即比例的意思。磁导率,就是粒子运动(受力)与外界磁的比例,描述前者随着后者的响应。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H使得粒子受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不导磁),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有偏转等力学反应,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你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H,粒子就已经偏转的不亦乐乎。磁导率=粒子的响应/外加的场。这个式子有着深刻背景,正是理论物理里线性响应理论的雏形。此外,粒子处于真空中的时候,这个miu是一个与任何物理量都无关的常数,这正是真空磁导率。4.小结。H与B单位的不同,仅仅是由于最开始研究力学用的单位,和开始研究电荷、电流的单位完全独立,导致的一种单位换算。H从I得来,B从F得来,所以看到的是“施H”与“受B”的关系。实际过程还要复杂些,因为先研究的是电场的情形,然后导出了磁场下的情况,所以我们看到的μ0是个漂亮的严格值,而真空介电常数,另一种线性响应确实是一个长长的实验数字。5.方便的高斯制。既然知道了B与H单位不同只是由于电流和牛顿力学导致的,现在为了简化,将二者化为相同单位:B=H;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电磁学里更常用的高斯单位制。如果需要换算,随时添加磁导率即可。6.磁化。刚才只考虑单粒子对于磁场的响应。进一步研究介质对于磁场的响应,从石墨烯,到金属玻璃。逻辑如下:现在通过电流I,把磁场H加到某种材料当中,在材料中的某个带电粒子受到磁场的响应,当然是与这个点的总磁场有关。外加场H穿进材料后,材料受H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场,在该点处的磁场不再是H了。受外界磁场影响使得材料里也有内部额外磁场的过程,叫它“磁化”。我们希望一件事物更加具体,就说把它具体化,同样,希望一块材料里面有更多额外磁场,就说把它“磁化”。7.磁化率。我们把产生的额外磁场大小叫做M。与磁导率一样,为了研究这个额外的感生磁场M与外加场H的关系,我们定义磁化率χ=M/H.磁化率大,说明同样大的外磁场,能产生更多的内在额外磁场;磁化率为很小,说即使外加磁场很大,里面的材料也“懒得理它”,只有微弱的响应。这里要注意两点。这是你不难发现,这样定义的磁化率也是线性响应(输出正比于输入)的过程。此外,磁化率可正可负。所谓正磁化率χ0,就是说产生的内部磁场M方向与外加磁场H相同(由自旋导致的Pauli顺磁);负磁化率χ0,就是材料内部由于H产生的额外磁场M和外场H方向相反(由轨道导致的Landau抗磁)。对于自由电子气,Pauli顺磁是Landau抗磁的三倍,这样看来,所有材料都该是顺磁。实际上,由于介质中的电子的轨道运动的惯性质量是有效质量,从而抗磁材料也得以存在。如果是第一类超导体,它所谓的完全抗磁性,就是说外加场H,总有感生的内场M,把外场抵消,使得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直观看来好像磁场穿不进来一样。这样,总场B在某点的值,应该是该处的外场值H,与H的感生下介质产生的额外场M在该点的值的和。写成B(r)=H(r)+M(r),r表示空间处某一点。实际上,如果使用高斯单位制,由于需要考虑了麦克斯韦方程电和磁的对称性,以及球面的立体角,式子是B(r)=H(r)+4πM(r),SI制下则是B=μ0[H(r)+M(r)].如果要进一步考虑场的传递有限速度以及由此导致的非定域性,式子还要复杂些,但无外乎时空的积分罢了。8.H与B名称的起源。这个式子的正确解释是:总磁场等于外加磁场和感生的磁场(就叫它磁化)的矢量和。既然B表示总场,它已经考虑了感应产生的磁化M,
本文标题:电感量的大小与饱和的理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2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