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报告执笔人:俞瑞芬一、问题的提出1、理论依据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民族魂、民族根,不仅源远流长,还应该对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产生影响。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传统美德是养成教育的根基和基础。传统美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活动,是纠正传统美德失落与行为习惯失范的得力措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阴阳有实之谓实。”“信”即信用。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德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校以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为办学方向,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自觉意识。学校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定下此课题。2、概念界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得综合性课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教学有效性: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客观的教学效果作为检验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学行为对不对,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好不好。二、研究目标、内容1、研究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2、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三、研究方法运用讨论法、榜样激励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构建育人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到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修养。1、讨论法让师生分析日前诚实守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根源。2、榜样激励法开展“日实践、周小结、月评比”实践活动,每月评选出“诚信之星”在学生中树立学习好榜样。3、调查法本课题以探究学生诚实守纪习惯培养为出发点,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展开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形成新理论,提高教育实效性。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法。我结合我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把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个案做好案例分析。通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5、定期召开学生交流会、家长学生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反馈研究信息。调整试验方案,定时定期完成研究部署。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5月一2013年6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学习相关理论,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3、研究子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明确分工。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部分内容进行预研。(二)实施阶段(2013年7月一2014年4月)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3年7月一2014年9月)1、深入学习,形成共识2、做好子课题前期准备、申报立项工作。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4、培训科研队伍。5、把握习惯养成的基本步骤和要求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2013年9月一2014年4月)1、实施计划,开展少年儿童诚信教育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3、总结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并作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4、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3014年5月)1、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重视中测和中期自评,收集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反馈信息,写出中期研究报告;3、对训练的内容、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4、重视专家的指导。争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总结,深化实验研究,形成特色;5、突出实践特色,形成一套可操作性、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6、准备结题工作的相关材料,为结题工作铺垫。第四阶段:总结提高与结题阶段(2014年5月)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评估实验效果;2、完善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提升习惯培养的新观念、新思想;3、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4、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向有关部门申请优秀课题成果。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为了了解及梳理我校学生诚实守信的现状,我们分别设计了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家长对诚信的认识及其诚信度,开展全面的问卷调查。发出学生调查问卷60份、家长30份,收回率100%。然后根据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在调研中,我们得出结论,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1、社会原因: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尔虞我诈,人才市场上的假文凭,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孩子们巨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吃亏”,“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些言论似毒蛇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2、家庭原因: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幼的孩子。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很复杂,老实人要吃亏的,你的脑子可要活络点。”父母亲在给孩子言传时,又往往辅以身教,部分学生家长经常采用先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绝不责怪,待孩子诚实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当今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3、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中某些弄虚作假现象,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欺骗。像公开课前的反复操练,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事先指定,考试前故意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成绩好的学生旁边,让学生“互相帮助”等等。教育工作者的不当言行,“熏陶”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困惑。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对学校、对班级、对个人有好处,说谎是没有过错的。认知发展到这种程度,在行为上当然要体现出来。这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4、学生的自我抵御力不够导致诚信缺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品德不坚,敌不过外来的不良引诱,例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商议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1、让小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道德的发展与道德概念的认识具有某种一致性。“诚信”这一概念的理解从遵从规则以“诚实”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人际互动的频繁展开,同伴交往重要性日益突出,学生开始意识到与人交往需要“守信”,当个体继续发展时,尤其是当招致怀疑和不被信任时才会感悟到“真诚”的重要性。因此,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必须按照其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将这个概念分阶段细化,变成具体的行为指导,并通过生活中大量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体验与讨论,让学生逐步内化诚信观念、形成诚信品质。2、让小学生明白诚信品质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并努力按这些要求严格要求自己:(1)遵守校纪校规。(2)不说谎话,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3)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隐瞒错误,做错了事情主动承担错误,积极改正。(4)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原主或交公。(5)别人交办的事情认真做好,不敷衍了事。(6)与人为善,坦诚相待。关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愿意与人分享成果与快乐。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诚信的魅力。(1)、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a、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b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诚信故事比赛,诚信班级评比活动)c、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和板报比赛活动。(2)、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班会。4、撰写学生诚信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论文。在一年的研究中,课题组老师们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总结、平时留心观察班级学生,及时发现班级中诚信有问题的学生,并把他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撰写个案日记进行跟踪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督促,鼓励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许多问题学生在老师们的跟踪研究、关心呵护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们也撰写了课题论文。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有:1、找准“诚实守信”教育的切入口,目标明,过程实,效果好。2、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提高了教师对“诚实守信”教育的信心。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无论是对学生养成教育,还是对教师的为人师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诚信立人,形成诚信的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交往更守信,更有责任感了,他们对待学习比以前更主动积极了。特别是作为班集体,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讲诚信,守规则,孩子们的心情更舒畅了。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着自己。因此,随着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校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但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也注意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信心,为教书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3、参与“诚实守信习”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我们群策群力,收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格言、故事、班会教案、小论文等,并且有计划地组织讲座和班队活动,形成了系列化的资料。我们已把它汇编成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活动中,班主任也尝到甜头,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4、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德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不但注重在学校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达到共识,使学校教育和谐统一。通过家长会,班队活动、讲诚信故事比赛等形式,我们把三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了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家长
本文标题:《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5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