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韩国外交各时期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参考书目著作•1)沈定昌著《韩国对外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9月。•2)沈定昌著《韩国外交与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3)魏志江等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4)宋成有著《中韩关系史》(现代卷),一潮阁,2012年10月。论文•《阳光政策的出台背景》2006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韩国》(2006年冬季号)。•《李明博政府外交政策刍议》2010年12月,国际文化出版社,浙江大学《韩国研究》(第十一辑)。•《浅析李明博的“新亚洲外交”》2010年12月,世界知识出版社,《韩国研究论丛》(第二十二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2010年韩国外交综述》2011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韩国》(2011年春季号)。•《朴槿惠政府外交趋向》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亚太研究论丛》(10辑),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编。一、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一边倒”政策2)多边外交3)全方位外交4)北方外交5)“新外交”政策6)阳光政策7)“和平繁荣”政策8)“新亚洲外交”9)朴槿惠外交政策二、对外关系1)韩美关系(韩美同盟)2)韩日关系(韩日关系正常化过程)3)韩俄关系4)韩中关系5)南北关系一、各时期的外交政策•由于韩国的外交环境比较特殊,所以韩国外交政策的特征同一般国家间的差异也很大。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外交、安全方面,韩国不仅处于分裂状态,且经历了战争,仍维持着对峙状态,以军事同盟关系维系着安全保障。因此,韩国的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国际因素、国内政治、经济因素以及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因素等一般因素,还要考虑不断遭受侵略与干涉的历史因素、周边国家战略上重要的地缘政治学因素以及极端对立的意识形态因素等等。•韩国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本国特色的外交政策,各届政府虽然在政策上多少有点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冷战体系、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为主轴。这种状况,对韩国的外交政策制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边倒”政策第1共和国时期的韩国政府主要实施了倾向美国的所谓“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亲美、仇日、反共”是这一政策的特点。即,采取亲近美国,仇视日本,反对共产主义的政策。因为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的,且李承晚本人有着美国背景,因而在政治理念方面全面推行美国式的民主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则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第1国共和国时期,韩美关系从外表上看是韩国一边倒,但从内部层面来看,存在合作与矛盾并存的二元现象。因此,如何使美国对韩国的内政干涉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美国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成了第1共和国时期的最大外交课题。•李承晚曾长期留居美国,在那里接受教育并从事社会活动。在掌握政权的过程中,李承晚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因此他的政权全面依赖于美国。与韩国建交的国家(1948~1960)序号国名日期1美国1948年2*中华民国1948年3英国1949年4法国1949年5菲律宾1949年6西班牙1950年7*德国1955年8意大利1956年9*越南1956年10土耳其1957年11泰国1958年12巴西1959年13丹麦1959年14挪威1959年15瑞典1959年16马来西亚1960年二、多边外交•进入1960年代,随着韩国国内“5·16革命”后新秩序的确立,以及国际上亚洲、非洲中立势力的登场,韩国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展开了多边外交。•第3共和国诞生后,韩国政府改变过去“一边倒”和以争取外国政府承认为主的外交政策方式,为争取经济上的自主,加强了同西欧各国的经贸合作,积极开展了经济外交。•这一时期,韩国政府把经济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积极邀请西方国家的经济使团访韩,交流经济开发中的经验,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派出大型经济使团出访,调查国际经济动向,吸引外资及先进技术;调查出口对象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制度等,开辟海外市场。•1960年代,韩国由于积极展开多边外交,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60—1969年的10年间,先后同6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三、全方位外交•进入1970年代,国际政治多元化的现象进一步深化,韩国的周边形势发生了剧变,出现了美国影响力相对减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始接触、苏联的军事力量渗透远东地区等一系列情况,国际关系由两极化向多级化转变。韩国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增强国力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基础上,放弃霍尔斯坦原则,加强不结盟中立外交,逐步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接触,改变过去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不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的消极做法,采取了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霍尔斯坦原则•该原则由西德副外长霍尔斯坦提出,如果哪个国家承认东德政府,西德就与其断交。韩国曾将霍尔斯坦原则作为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安保外交政策。《6·23宣言》•1973年6月23日,朴正熙总统发表《关于和平统一外交政策的特别声明》(简称6·23宣言),阐明了韩国政府新的外交政策。他在声明中表示,“大韩民国将在相互平等的原则下,向所有国家开放门户,以求那些理念和体制不同于我们的国家也会向我们开放门户”。并表示,只要南北之间互不干涉内政,不妨碍统一进程,愿意与朝鲜同时加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四、北方外交•进入1980年代中期后,韩国外交迎来了大转换时期。首先,是美苏关系和解以及原苏联突发性解体,导致冷战体系终结,使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美国的国力相对衰退,使日本和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增强。世界和东北亚重新形成的秩序以及韩国国力的增长,使韩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可以在外交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韩国的北方外交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推进的。北方外交的目标•第6共和国建立后,北方外交成了韩国政府的主要外交任务。韩国政府对过去混用的“北方外交”、“北方政策”及其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作了如下定义:•第一,外务部将曾混用的“北方政策”和“北方外交”,统一为“北方外交”。•第二,“北方外交”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不仅包括朝鲜及其盟友中国和苏联,还包括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国家作为“北方外交”的对象国,与地理意义上的“北方外交”虽不相符,但考虑到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特殊关系,为便于改善与东欧国家的关系,从战略考虑出发,将这些国家也列入了“北方外交”的范围。•北方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同位于韩国北方的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正常关系,谋求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现实的理解,促使朝鲜接受现实,进而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和平,乃至实现和平统一。北方外交的另一个目标,是让朝鲜摆脱孤立状态,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总而言之,韩国的“北方外交”是试图通过莫斯科、北京,使平壤认同和平共存,通过南北对话,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五、“新外交”政策•19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美苏竞争的冷战两极体系转变成了多级体系,世界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趋势。苏联和东欧的崩溃,为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东西方冷战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体系中的一极已经崩溃,世界政治的结构和特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金泳三政府将“全球化”作为韩国内外政策的基调,大力推行韩国的“新外交”。“新外交”有五大基本点1)全球化韩国的外交要为解决世界和平、控制军备、消除贫穷、保护环境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等全球性的问题作出贡献,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为建设一个正义、美好的世界而奋斗。2)多边化多边化外交意味着在进一步加强以美、日为中心的现有盟国的友好关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与中、俄的关系,并将与东南亚、欧洲共同体(EC)、中东、非洲、中南美等国的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3)多元化外交的多元化,不仅指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多元化,而且意味着外交行为者本身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因此,今后的外交不能是政府独家进行,而要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与,以民间外交作为后盾。4)地区合作在亚太地区合作中能起决定作用的机构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因此,韩国的基本立场是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首脑会晤等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体系。5)未来方向韩国外交不仅要处理目前国家分裂状况下的诸多问题,还要着眼于国家统一后的未来发展。六、阳光政策•1990年代朝鲜的核危机爆发后,朝鲜、韩国、美国的三角关系,随着朝鲜“接近美国封锁韩国”的政策与美国直接进行核管理政策的吻合,形成了朝美间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框架。这样一来,韩国自然处于第3者的位置,在朝鲜、韩国与美国的三角关系中反而成了局外人。韩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重新掌握南北关系及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导权,出台了“阳光政策”阳光政策的成果•金大中总统上台后,在致力于全球化外交、重视国际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行了促进南北和平、统一的“阳光政策”。“阳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强有力的安全态势为基础,实现南北之间的和解、交流与合作,并在朝鲜半岛确立和平。与历届韩国总统大谈“北方威胁”或“南北统一”不同,金大中则更多地强调南北之间的“和解与合作”。•根据韩国统一部2003年2月发表的文章,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大致取得了下列成果:①促进了南北首脑会晤和多层次、各种级别的南北对话;②缓和了军事紧张局面;③推动了南北经济共同体的建设;④增加了人员、物质的交流;⑤离散家属会面问题得到解决;⑥实施了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支援;⑦支援朝鲜安顿出走的居民;⑧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作出了努力。七、“和平繁荣”政策•卢武铉政府推行的“和平繁荣”政策,是对金大中政府“阳光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奠定和平统一和将韩国建设成为东北亚的经济中心。•“和平繁荣”政策的另一个战略目标是实现南北朝鲜与东北亚的共同繁荣,它不仅主张南北和解合作、实现南北朝鲜共同繁荣,也致力于谋求东北亚的共同繁荣。为此,卢武铉政府在2005年提出了“东北亚均衡者外交”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维系、发展韩美同盟关系,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深化韩朝和解合作,平衡发展与中、日、俄的双边关系,谋求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等。卢武铉政府的5项外交政策目标•1)实现东北亚和平繁荣的均衡实用外交。进一步发展与美国的全面伙伴关系,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有所作为,同周边国家构筑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合作改善和发展南北关系,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对话;•2)面向世界的多边外交。积极开展全方位的首脑外交,促进区域合作,加强与欧盟的关系,扩大与中南美地区的实质性合作,加强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和开发;•3)与国力相适应的先进外交。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大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力度,积极参与主要国际机构的活动,宣传韩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作出贡献。同时,通过文化外交,加强韩国的软实力;•4)体现先进通商国家的经济外交。积极推进FTA,带动经济增长,在多哈发展议程(DDA)协商中维护韩国的立场,就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与国民达成共识,加强对通商悬案的管理,积极应对进口贸易壁垒,从战略高度促进能源和资源外交;•5)面向国民的开放外交。通过交流赢得国民对外交政策更多的支持,支援地方政府的国际化,加强对海外同胞支援的体系,消除“丑陋韩国人”的形象,进一步为国民的海外活动提供方便。“新亚洲外交”•李明博上台后奉行“实用外交”,在安全上借助美国,在经济上发展与中美日的贸易关系,在能源上开展与俄罗斯的合作,加强了韩美同盟,建立了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巩固了韩日、韩俄关系。在“四强外交”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为了建立多元化外交关系、深化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从亚洲寻找克服金融危机的突破口,适时调整了外交政策。2009年3月,李明博总统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发表了“新亚洲外交”构想,将外交重点转向亚洲。出台“新亚洲外交”的目的•李明博政府出台“新亚洲外交”,除了想通过扩大外交范围,建立多元化的外交关系外,更多的是出于经济目的。李明博政府试图通过“新亚洲外交”从亚洲寻找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突破口,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外交关系,不仅可以拓展市场,获得韩国经济的新发展动力,还可以拓展海外能源、资源
本文标题:韩国外交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5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