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五下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1《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难点: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2.师:最近我的身体不太好,买了3瓶同样的药,(出示三个药瓶)其中有1瓶我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我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3.师:大家帮我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用天平称好)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最优化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自主探索。师:既然大家认为用天平称是最好的方法,怎样用天平找出这瓶药?我们就用双手来模拟天平,谁愿意到前边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方案。师据生回答板书:3(1,1,1)1次师:你们真聪明!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外观看似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类问题我2们把它叫做“找次品”,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2、刚才大家很容易就从3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是5瓶药,你还能用天平将那个次品找出来吗?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借助学具摆一摆与同桌讨论交流。在交流时注意说清以下问题:A出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天平两端各放几个?(3)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B学生汇报演示。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2(1,1)2次5(1,1,1,1,1)2次三、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9”师:“大家都很聪明,能在5个药瓶里找出那个次品来。那你能不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呢?”1、课件出示例2在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1)、师:这次的次品有什么不同?(次品重一些)请各组同学用学具代替零件模拟用天平称一称,小组长在纸上记录你们的操作过程,现在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汇报方法及称的次数。)师据生回答板书:9(1,1,1,1,1,1,1,1,1)4次9(2,2,2,2,1)2(1,1)3次9(3,3,3)3(1,1,1)2次9(4,4,2)4(2,2)2(1,1)3次2、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师:这种方法我们把被测物品分成几份?(分成三份)(4,4,2)也是分成了三份,与这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得出结论:平均分成三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次数最少。师:对于他的结论你有什么质疑?(平均分三份的方法在其他数中也适合吗?)师:要想知道结论是否正确怎么办?(用其他数再试试)那我们就验证一下。还有哪些数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12、15、18……)为了验证方3便,咱们来选12试一试。12可以分成几份?怎样分?(各组说说分法)请选择一种试一试至少需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把次品找出来。师:哪组将12平均分成3份,至少需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把次品找出来?(板书:12(4,4,4)(3次))有没有一种方法比3次更少。(没有)按照上面的猜想,将12平均分成3份,保证找到次品的方法是最好。大家同意吗?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被测物能平均分3份时,怎样保证找出一个次品所用次数最少?学生总结(把被测物平均分成三份)师:本节课我们找的次品都是几个?(1个)并且已知了次品重或轻,我们用了什么工具?(天平)当被测物能平均分3份时,怎样做?(平均分成3份),保证找出次品所用次数最少。出示:物品外观都相同,一个次品混其中,已知质量轻或重。若用天平称一称,数量平均分三份,次数最少保证行。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136页2题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学生自己分析回答)2、师:如果把题目中的15换成27,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师板书:27(9,9,9)3次3、如果是81呢?师板书:81(27,27,27)4次五、拓展延伸师:你有什么发现?(被测物每次乘3,所用次数加1)根据规律如果是243个物品,至少要用几次?(5次),至少6次保证找到次品,被测物可能是多少?(729)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板书:找次品)你有什么收获?疑问?(当被测物不能平均分3份时,怎么办?)大家想知道吗?课后你可以找到这样的数,继续试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设计:找次品3(1,1,1)1次5(2,2,1)2(1,1)2次9(3,3,3)3(1,1,1)2次5(1,1,1,1,1)2次27(9,9,9)3次12(4,4,4)3次81(27,27,27)4次15(5,5,5)3次24354找次品教学点评这节课的内容是新知内容,他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教材内容处理有难度,目标的搭乘同样也有较强的难度。一句话这节课很不好上,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王老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社会层次,不断提高,解决找次品问题的策略不断优化的这么一个过程。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比较好的搭乘了教学的目标,那么这节课之所以能收到比较好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原因。第一他降低了教学的起点。按照教材的安排,这个例题是从5瓶钙片中找出次品,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难了一点,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王老师在这个问题之前呢,抛出一个从三瓶钙片中找出唯一的一个次品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从三个次品中找次品,是次品问题的基本模型,掌握了从三个同一类物品中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那么解决所有的找次品问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王老师的这种先简后难的策略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第二,是有一个科学的教学流程,我们回顾就会发现王老师对教材有了较大的调整,首先以在三个物品中找次品为载体,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到了借助天平结合推理这个层面,接着利用书上的例1去巩固和进一步熟悉前面总结出的这个策略。然后通过补充在九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提出猜想及物品是3的倍数的时候分成3份是最优的方法,在接着用12个去找次品,巩固并形成结论,这个流程层次分明,环环紧扣,为学生修筑了一条快速抵达目标的通途。海勃日戈镇小学杨海波2011-8-23
本文标题:五下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5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