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市2020年创优金融环境工作方案
xx市2020年创优“金融环境”工作方案时间:XXXxx市2020年创优“金融环境”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金融机构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发扬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形成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生动局面,按照《2020年xx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紧紧扭住改善营商环境、促进转型发展这一重点,抓难点攻坚、抓措施落地、抓问责激励。按照“六个带头”要求,继续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引导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社会民间的资金、资本、资源各项金融要素聚集,加强京津保金融协作,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努力为建设京畿强市、善美xx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进一步凝聚全市金融机构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四个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大局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人民满意度明显提升,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改进工作标准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担当不足等问题,在全市搭建投资融资大平台、创造金融强市大格局、营造金融惠民大环境,充分发挥“现代经济的核心”的作用,促进xx市经济健康发展。二、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xx市创优“金融环境”工作组,负责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扎实推进创优金融环境工作中的问题。工作组组长由金融办主任xxx担任,市金融办副主任及人行xx市中心支行、xx银监分局、xx市保险行业协会主管副职各一人任副组长。工作组设在市金融办,成员由金融办综合处、银行保险处、金融创新处、金融稳定处处长(负责人)以及人行xx市中心支行、xx银监分局、xx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处(科)室负责人各一人组成。三、工作措施聚焦机关作风整顿和金融环境建设,紧紧围绕创优“金融环境”的目标要求,开展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落实《xx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积极引进高水平、业内领先的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租赁、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培育发展地方金融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分工,推动银行业机构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设立村镇银行,扩大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积极争取将我市列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筛选符合条件的合作社1-2家作为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引导发挥支农服务作用。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发起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发挥民间融资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行政村为基础的保险服务网络,提高投保服务、现场勘查、灾后理赔等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保险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二)加强投融资平台公司建设。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营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实现“融得来、投得好、还得上”的工作目标。指导县(市、区)、开发区向投融资公司注入更多财政资金和优质资产,增加注册资本和现金流量。组织投融资平台公司加快募投项目谋划、包装,争取更多项目融资落地,力争2020年上半年基本消除融资空白县,全市融资总额超x亿元。(三)加大创新金融产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xx实际,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开发符合各地特色产业实际的创新性金融产品,推广仓单抵押、应收货款抵押贷款、投贷联动业务等。把握贷款额度、期限与相关企业生产周期匹配,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模式。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充电子银行支付结算功能,扩展金融互联网移动终端,为小微企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整合县级金融资源,增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相结合,适时创新农村土地抵押、质押等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入和推广新型农村金融产品,探索投入天气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产品质量、小额信用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四)积极开展政银企保对接。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强与市政府及省以上对口机构的对接联系,推动搭建政银企保信息交流平台,每季度举办一次对接活动。开展科技金融与科技园区对接,与广大科技型企业开展面对面的洽谈对接,延伸科技金融服务触角,打通科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联系,实现信贷资金与重点项目的有效对接。定期发布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需求信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组织2次较大规模的银企合作项目推介活动,不定期举行有针对性的专场洽谈活动。引导各银行业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企业的信贷投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深化金融信用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保障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准确、及时的采集、报送、更新和使用,维护征信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加大金融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和经济金融活动中的推广应用,将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作为政府采购、招投标、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业务的重要审查依据。进一步加强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树立诚实守信意识,培育信用文化。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评定与创建活动,促进信用文化下乡、信用意识下沉。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信访工作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妥善处理金融消费纠纷,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六)继续深入抓好金融扶贫工作。紧紧抓住我市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的有利机遇,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引领,带动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扶贫县的金融支持。银行业要积极对接地方脱贫规划,精准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各类贷款需求,综合运用扶贫贴息政策,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总成本。保险公司要因地制宜,在各贫困县开发创新产品,提高政策性农险和商业性农险的广度和深度。总结金融扶贫新经验、新模式。深入推广“xx金融扶贫示范县”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办共保”的先进经验,鼓励引导贫困县积极学习阜平经验,加强人员机构建设、平台建设、担保及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结合工作实际效果,继续修改完善金融扶贫考核办法,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七)加强金融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源头控制,持续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和经营风险,做好风险识别、监测、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及时高效地处置金融风险事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金融监管部门与有关执法部门共同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监管合力,防止出现监管盲点,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有关执法部门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金融安全体系。(八)完善金融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金融考核激励机制。按照《xx市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根据年底指标考核情况,对优秀金融机构分别颁发“金融贡献奖、金融发展奖、金融创新奖”,并向上级行通报考评结果,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提出人事调整建议。每年对全市各县(市、区)金融环境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信用环境恶劣,逃废债务行为严重的地区,给予其主要负责人问责和惩戒。四、具体要求(一)统一认识。创优“金融环境”是市委、市政府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中明确提出的创优“十个环境”之一,也是金融系统加强作风建设,促进金融环境建设的有利契机。各县(市、区)开发区金融办、创优“金融环境”工作组成员单位,一定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政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树立全局意识。各级金融机构都要自觉地纳入创优金融环境的大局中来,既要成为创优金融环境的受益者,更要成为创优金融环境的建设者。要树立职责意识。各级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要把这项工作当作自身的职责和任务,确实按照扭转作风的要求,真抓实干,抓出成效。(二)狠抓落实。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类金融机构要紧紧扭住创优“金融环境”这个核心,按照以上八条措施,具体细化分解各自任务,突出其中的重点环节,明确任务分工,区分阶段时限,拿出真招实策,保证条条措施落地。要明确分工。在本方案分解任务的基础上,各级和各类金融机构也要进行再分解,再细化,指定责任人,明确标准要求和验收时限。要加强沟通协调。创优“金融环境”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涉及面非常广的任务,各级在落实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上下级纵向之间的请示报告,更要加强与其它部门和机构的通气配合,增进横向机构之间的理解支持,从而保证此项工作的连续性和覆盖面。(三)注重效果。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效果说话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要求,抓好难点攻坚、抓好措施落地、抓好问责激励。要注重顶层设计。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类金融机构要本着对创优金融环境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问题梳理和对症研究,切实制定出可操作的对策措施,确保工作分工的无缝对接、工作阶段的有机链接、工作成果的保质高效。要全程盯办。指定专人负责创优“金融环境”工作,对具体负责的工作按阶段进程和方案要求,抓好每一环节的督导验收,并将情况及时反馈至市金融办。要落实问责。对具体工作要明确责任处室和责任人,提出明确要求,对没有开展、没有按时完成等拖拉应付的人和事要本着“个人负责、主管担责、单位有责”的要求,一查到底,追责问效。
本文标题:xx市2020年创优金融环境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7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