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大学生经济压力状况研讨
大学生经济压力状况研讨为深入了解省属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经济压力现状,我们对以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为主的几所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了问卷调研,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生档案以及调研访谈,基本上了解了目前省属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经济压力现状。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至5月,调查对象是淮南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宿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宿州学院)等三所学校的本专科学生,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抽样,总计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56份,有效问卷1915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人数的95.75%。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1.23%和48.77%。综合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经济压力的表现形式1、消费群体阶层化:目前高师院校中大学生经济消费呈阶层化分配比较明显。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在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阶层化,在大学校园里也折射着大学生这一依附性消费群体在经济消费方面的阶层化。有些高校老师根据家庭状况的不同,把学生们分为5个“部族”:大富之家、小康子弟、工薪阶层、困难生、特困生。调查发现,月经济消费需求在8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03%,月经济需求在500—800元的占7.10%,250—500元的占70.72%,150—250元的困难生占14.72%,另外,还有5.43%的“特困生”月消费额在150元以下(见表一)。“这种结构就像一个枣核,虽然位于两端的人数不多,但如果足够尖利,完全可以将人扎伤。‘大富之家’的学生个性特征更多地表现得‘张扬、自负、放纵’,而另一端‘特困生’则更多地表现得‘沉闷、自卑、压抑’,位于中间部分的学生,相对而言要平和得多,也更接近传统目光中的‘健全人格’。2、心理态度社会化: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待经济消费的态度越来越趋同于社会化倾向。在问卷调查中,95.4%的学生选择“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58.9%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个人能力水平”,27.6%学生选择“经济消费水平低,心理感觉自卑”。这表明学生对待经济收入与自己的能力、心理压力上的态度基本上与社会发展趋向相互一致。他们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但思想上已经与社会同轨。调查发现,这一特征明显与年级增长呈正态分布,一年级大学生32.9%的学生认为“获得知识比获得收入更重要”,四年级学生47.7%的学生选择“获得收入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男女性别分配上,女生比男生显示出更加现实的倾向。64%的女生认为“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个人能力水平”。3、需求形式年级化: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经济需求呈年级化分布比较明显。随着年级的增长,月经济消费支出呈增加趋势(见表一)。调查发现,一年级大学生除学费支出外的消费支出明显低于高年级大学生。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学费支出压力占学生总消费支出主要部分,其次是基本生活消费,再次是“购买书籍、学习用品等”教育投入支出。低年级生活消费中,主要是基本生活、学习用品投入。高年级生活消费中,交友、就业、书籍等其他支出增加比较明显。4、收入来源趋同化:调查显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中62%的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由父母提供,依靠勤工助学来减轻家庭负担的仅占所调查人数的15%,依靠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的占11%,另有8%的大学生选择民间贷款。在高师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约75%的学生有勤工助学经历,但68.4%的学生从事的是家教职业,其次是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再次是社会其他工作。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者仅占调查人数的0.5%。这种收入来源形式突显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收入,学生的收入来源途径还需要加大力度不断拓宽。二、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经济压力原因分析1、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调查显示,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群体中,20.72%的家庭月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6.99%的学生家庭月人均收入在300以下,他们普遍感觉依靠家庭经济力量负担学业十分困难。68.10%的家庭月人均收入在500-2000元,被访者不否认困难的存在,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克服。仅有约11.18%的家庭月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他们可以通过不依靠外力的帮助,有能力负担子女求学的费用。2、大学生活阶段不同:调查发现,生源结构中,53%的学生来自农村,29%的学生来自乡镇,18%的学生来自城市。一般低年级的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他们对经济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己饮食、学习用品开支上。随着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深入了解,他们思想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自主学习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学习书籍、电脑等投入逐渐加大。另外,大学生溶入社会意识和渴望社会交往的意识也随着年级逐步强化,经济压力表现在交友费用逐年增加。四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支出又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3、地方经济环境影响: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位置处于地级市,市场观念不强,市场机制灵活度不高。经济活力与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相比较而言,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与大城市相比比较少,工资收入比较低。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地处能源城——安徽省淮南市,城市经济主要依靠煤炭化工电力,大学生从事家教的收入仅为每小时10元左右。以学生每周从事4小时家教计算,每月收入仅为120元,离学生在学校每月平均消费350元还有很大的差距。4、社会价值观导向: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猛烈冲击,价值观念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经济压力感觉较大的心理因素也占重要部分。社会以经济收入和经济消费为主要倾向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调查中,有27.8%的学生之所以感觉经济压力较大,是“因为自己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另外还有32.1%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的经济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消费倾向”,这部分学生月经济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上,所以,他们感觉经济消费水平低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三、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经济压力对策探讨1、不断完善学校多元化的助困体系: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机会和收入还是相当有限。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应深入调查,摸清学生总体经济情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除建立贫困学生的平均月支出最低水平外,可以探索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的生活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特困生。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尽快完善助学贷款的相应规定,提高学生贷学金的使用效益,防范贷款风险,构件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循环机制。要努力拓展校内外勤工俭学岗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使尽量多的特困生获得岗位劳动报酬。创造各种有利于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条件,使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资助,动员一切力量,共同资助特困生,从而建立起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资助体系。2、树立以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人才培养观的问题是直接导致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大问题。学校要营造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大环境,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观。各个大学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对学生都有不同的吸引力,并影响到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开放、先行的良好教育观,是促使学生确立自己正确发展方向的一项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能把学生注意力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中分散出来,淡化弱势经济心理带来的负面压力,从而强化正面的动力。高师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仅仅依靠学校资助的形式来缓解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所以,学校在完善助困体系的同时,应该不断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和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开拓市场联系渠道,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规定实践课程,对实践课时作出明确规定,强化监督管理。积极调研,探索开设对应市场需要的实践新课程等。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系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无形的教育工程。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需要我们去发掘、引导和运用。在帮困助学工作中,学校可以采用一鼓励,二要求,三扶持,四放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上发展能力的道路,以各种成功的实例和榜样激励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半强制地推动他们去面对挑战,参加勤工助学,去做他们原先怯于做的事;同时在他们尝试进行的过程中,关心他们的进步,授于正确方法,扶持其向前;最后放手让他们独自前行。这样可以使很多内向的学生走上勤工助学的岗位,并且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可以成立各类贫困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贫困生参加。师生的关心与呵护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以增强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成立特困生协会,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4、不断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育:从更高意义上说,大学生的最高心理需求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容易忽视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条件,轻视社会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和制约,在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需求与目标错位,容易对目标的追求失去信心,降低自身价值实现的标准,出现需求短期化、效用化、势利化的趋势。因此,需要引导大学生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的向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转移,价值目标从现实向远景转变,价值取向从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的标准从外在功利型向内在精神型转移,从而帮助大学生超越价值认识的模糊,走出杂乱,树立远景的价值观。通过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潮,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当前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倡导合理健康消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消费观。大学生经济压力状况研讨
本文标题:大学生经济压力状况研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8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