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0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夏邑县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23夏邑县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技术教育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要有效整合社团活动、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构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推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科学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依照夏邑县教体基研〔2015〕16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李伟副组长:邵志刚张立民蒋文记成员:杨涛张利锋高晨星何勇闫晓东王大藏李勇郭义功何浪涛臧红伟杨钦营刘新党孔凡高程昆峰田秀英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导处。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1、获得实践性学习的机会。2、尝试搜集和处理信息。3、尝试提出和探究问题。4、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体验服务与责任。6、学会合作与分享。二、课程内容4(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的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三)技术教育技术教育类成果应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技术教育类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项目设计与制作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项目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有效整合。(四)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课程实施方案表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各科目及学分分布情况表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表二:课程设置总表5年级时间课时内容考核形式获得学分负责部门高一新生新生注册后暑假10天(40课时)新生军训考核合格2分政教处高一上期1-18周2课时/周研究性学习完成1个课题6分教导处高一下期1-18周2课时/周研究性学习高一学年高一学年后的暑假1周社会实践完成1项或多项社会实践并有心得体会2分政教处高二上期1-18周2课时/周研究性学习完成1个课题6分教导处高二下期1-18周2课时/周研究性学习高二学年高二学年后的暑假1周社会实践完成1项或多项社会实践并有心得体会2分政教处高三上期1-18周2课时/周研究性学习完成1个课题3分教导处高一二学年高一二的假日10工作日以上社区服务有服务部门的证明2分政教处说明:(一)研究性学习1、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完成一个课题,高中三年共完成三个课题,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年分别获得6个学分,在高三获得3个学分,共获得15个必修学分。2、课题研究的组织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10人左右,设组长一人。6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3、课题研究的实施(1)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3)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主导科目和相关科目、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课题实施计划、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或网页等。(6)交流评价7评价方案由学科组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要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占20%,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2)对书面材料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3)强调评价主体,评价手段、方法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研究性学习评价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考评中凡发现不合格项目必须重修。(2)个人评价与课题评价有效结合:A课题评价优秀,原则上最多8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B课题评价良好,原则上最多5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C课题评价合格,原则上最多3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D课题评价不合格,原则上所有成员都不能获得优秀。(3)学生课题研究评价,按阶段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终期评价,其中,终期评价须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核。4、课程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研究性学习”学科组负责实施,学科组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8社会实践: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2、组织形式社会实践中的军训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在暑假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协商后确定,学校和班主任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可根据学生居住地就近组织。3、活动的实施(1)活动前教育。由于部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等。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2)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或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并尽可能有特色等,杜绝不安全性、功利性、随意性。(3)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社区服务可以是公益劳动、助残帮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管理服务。(4)活动实践。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或服务地的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5)总结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学生都必须写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6)评价考核。4、课程管理9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学校政教处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负责,指导教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四、课程学分评定(一)评定原则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不能得规定学分。2、过程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结果表现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作出扣除学分和其他相应处分。4、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导处审核组成。(二)评定过程1、研究性学习(1)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2)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3)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等。(4)教导处审核、备案。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10(1)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2)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3)班主任考核,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强化体验,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教导处审核。注:在课程展示和活动汇报过程中,可邀请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专家等参与活动。学校在审核、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应听取家长、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方面的意见。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少不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予以保障。1、领导决策保障。校长挂帅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从师资投入,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对课程实施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决策。同时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研究性学习”学科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订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行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2、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入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一项评价我校教师是否合格及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3、硬件条件保障。对图书馆设备进行整理,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综合电教室等统一调配,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本文标题:0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8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