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整组》教案
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瓯海区仙岩中心小学某某备用1第五单元单元整组复习整理课【课文简析】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本单元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教材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描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两篇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4个词语。2.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3.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学习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复习课文。教学预设批注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今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走进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瓯海区仙岩中心小学某某备用2优美的世界。板书课题:走进自然景观。2.复习生字词语。(1)齐读本单元词语表。(2)听写第五单元易错字。板块二:把握元素,走进课文1.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海上日出》1)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晴朗天气和多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2)校对课堂作业本。3)出示句子: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伟力,作者笔下的红日出海图是多么壮观,多么辉煌。《记金华的双龙洞》1)本文作者叶圣陶。这是一篇游记。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2)中心思想: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3)校对课堂作业本。板块三:走进习作例文。一、复习《颐和园》。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学习活动:1.朗读:读课文16-17课,了解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相关短语并做好批注。2.校对完成课堂作业本P51T3、P54T3。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瓯海区仙岩中心小学某某备用3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8.品味句子。(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瓯海区仙岩中心小学某某备用4二、复习《七月的天山》。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3.品味文章特点。(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4.小结。(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三、归纳写作方法。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1)写什么?(审题)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选什么?(选材)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3)怎么写?(组材)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板书设计】走进景区【作业设计】把课文读熟练,学会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本。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整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8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