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校内部资料_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考点历史特征历史表现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世界领先,“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是基本经济形态,影响着古代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趋向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到铁器的发展过程,从耕犁到耕耙耱,体现了耕作技术的进步;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反映了耕作方法的先进;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推动了耕作制度的发展。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考点历史特征历史表现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历史悠久,多种经营形态并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金属冶炼术、纺织业、陶瓷业三大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渐扩大,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考点历史特征历史表现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作用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国家所有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工具(1)创制农具:传说神农氏创制。(2)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3)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但很少使用。耒耜青铜农具(4)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牛耕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铁农具珠江流域曲辕犁2.耕作技术(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出现了,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3)汉朝时期: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4)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刀耕火种治虫灭害垄作法铁犁牛耕二人一牛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以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一年一熟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力的明清:出现风力水车高转筒车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简陋,很低。②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确立。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力水平土地私有制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1)冶金业①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③两汉出现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④南北朝出现。原始社会高炉炼铁水力鼓风灌钢法(2)制瓷业①: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③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远销欧非④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⑤明清:青花瓷、彩瓷、争奇斗艳。商朝青瓷白瓷南青北白珐琅彩(3)丝织业①先秦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的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织物。②西汉时期:在长安设,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中国获得“”誉称。③唐宋时期:唐代吸收,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④明清时期:官府在苏杭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斜纹提花东西织室丝国波斯风格2.民间手工业(1)春秋战国和时期不断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2)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在艰难中曲折发展。(3)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技术,明朝中后期,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清朝前期,萌芽缓慢发展。秦汉两宋以后棉纺织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误区警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度,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归纳总结小农经济的特点(规模小)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然分工)男耕女织;(产品去向)自给自足和缴纳赋税;(技术上)精耕细作;(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土地是其主要财富,土地私有制是其基本特点之一,土地兼并影响其发展。误区警示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不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辨析比较怎样分清“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名师指津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总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深化点拨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要点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4.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史料研习]材料1: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夷、斤,试诸壤土。——[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材料2: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材料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学会分析]材料1、2反映了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工具和牛耕;材料3表明耕作技术不断革新,并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工具的改进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对比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要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2.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共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三种形式。(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8)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史料研习]材料1: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材料2: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学会分析]材料1表明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材料2反映了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超过了官府手工业。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考题范例][例1]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考点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民的地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农副产品的买卖关系,“新丝”“新谷”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的悲惨境遇,故A、C、D都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而土地兼并严重从材料中无法反映。[答案]B[命题角度]材料题成为试题的基本呈现方式各种类型的新课标必修2经济史试题,大都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或者直接引用材料设计问题,这些材料紧扣教材,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精心设问,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命题预测]1.“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右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解析:牛作为主要的农用动力,自然受到高度重视,但“鞭打”的方式无法体现该结论。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此时当属于东周时期,《周礼》记述的应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史实,不能将其理解为只是西周时期的史实。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是精耕细作。一定的生活习俗是受当时生产方式影响的。答案:D2.阅读下列材料: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下图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工具的改进,也是中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例证。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代表性生产工具。(2)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你认为精耕细作技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西汉耦犁、耧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2)工具先进:如铁犁、牛耕、铁锄等;耕作方法多样、先进:如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等;耕作制度适宜:如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多。(3)一方面,精耕细作使单位面
本文标题:高校内部资料_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