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春天教学内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欣赏《春到沂河》《春》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学会十六分音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欣赏《春到沂河》1(1)(2)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4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三、学习《嘀哩嘀哩》1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56(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7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创编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67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三、创编活动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春》复习《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节奏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节奏练习巩固掌握XXX和XXX的节奏型2、通过欣赏《春》让学生感受回旋曲式,感受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三、欣赏《春》1?2师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四、音乐节奏的听辨练习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345.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五、教师课堂小结第二课可爱的动物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教学目标: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杜鹃”、2.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教学目标: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学会歌曲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23(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2)4.师生讨论。师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678三、学习《顽皮的杜鹃》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进行表扬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7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四、教师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赛马》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创作自己的歌教学目标: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二、欣赏《赛马》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4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9.再听第二乐段。(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三、学习歌曲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7、完整的学习歌曲。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四、创编活动1(1)用(2)用(3)423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第三课童趣教材分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3.4.(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3)5.(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2)(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6.《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7.?答什么?8.?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9.10.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11.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12.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⑵.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13.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1.(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2.(1)揭示课题--(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3.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6.教学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难点: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过程: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2.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
本文标题: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3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