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山东省北镇中学李炳慧【设计理念】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力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的标准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的思想政治-④必修《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十二课第三框题。课题内容主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本课题分三目,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重、难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正确理解和把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恰当运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引导—探究、体悟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创景激情感悟温情启迪师情迁移运用学情分析教学反思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奉献真情【教学过程】Ⅰ[创景激情-关注人生]播放《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影像资料,并提出问题:◇问题探究◇①根据视频内容谈谈抗震救灾中的哪件事或哪句话让你感动,为什么?②在抗震救灾的大军里,你是哪一个?温暖的色彩给我们什么启示?③对待人生的真正意义你又作何感想?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引出课题。Ⅱ[感悟温情—感悟人生]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②‘生命的色彩’):在残酷的天灾面前,这些温暖的色彩给人们以希望,让我们更坚强!四川汶川地震02:28:04◇问题探究◇设问①:结合抗震救灾中的感人照片和漫画,谈谈劳动对人生价值的创造有何作用?探究: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回答设问①:军旗在玉树飘扬,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感动。(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的价值观)。在玉树奔跑,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劳动)中彰显和发挥了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令人落泪。(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⑵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10)[本色---乞讨老人,你用零钱凑起了最伟大的爱!乞讨老人,你倾尽了你所有的爱,为我们所有人带来了温暖、鼓舞和希望。你的一角两角的零钱,凑起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总理,小心!鲜红的色彩爱的天使生命的希望红心+爱心+真心=信心!【绿色,10万人民子弟兵在不畏艰险、日夜奋战!】◇问题探究◇设问②:官兵抱着在废墟中得救的婴儿为什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教师引导学生从“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充实的?”的角度进行探究。(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⑶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Ⅲ[启迪师情—升华人生]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③‘永恒的爱’)[“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你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你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叔叔,妈妈呢?呢?玉树同胞我们来了!◇问题探究◇设问①:在灾难面前千秋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设问②:从他的选择中你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又有那些感想?(教师在学生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⑵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设问③: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谈谈自己应如何处理与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⑶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Ⅳ[奉献真情—实践人生]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多媒体放映:《生死不离》【生死不离】“我的努力是你生的勇气,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问题探究◇设问①:面对天灾,我们唱响了《生死不离》,这首歌反映了灾区人民什么精神?设问②:抗震救灾的精神对你实现人生价值又有那些启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谈自己的体会中感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⑴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多媒体展示:敬礼娃娃【敬礼娃娃是指在四川地震中解救出的小男孩郎峥】2008年5月13日早晨,三岁的小郎峥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军礼,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用相机记录这一感人瞬间。这张照片公布后,小郎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两次到医院看望郎铮,称赞他“坚强、勇敢”。5月20日,3岁的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问题探究◇设问①:你如何理解小郎峥:“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这句话?(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感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⑵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④‘重建家园’)◇问题探究◇设问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我们作何准备?地震后,受灾区首先需要的当然是物质上的援助;但,地震夺去的不仅仅是关天的人命,还有幸存者的健康心灵。有多少从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虽然捡回性命,却丢失了快乐,夜夜来袭的梦魇,重复再现的灾难情景,让他们无法安枕。如何拯救这些心灵,让他们重拾往日的快乐?灾难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应运而生,并且势在必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⑶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附:板书设计【教学效果】Ⅴ[迁移运用—巩固练习]◇1.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故①正确。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故③正确、④错误。②显然错误。故应选C。◇3.生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当代青少年,应该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实现价值创造与实现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①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③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造主观条件,十分重要的就是()A.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B.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C.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D.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A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与题意不符合。C、D两项虽然是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但它们都包含在更符合题意的B项里。所以,应选B。◇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④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5.人生体悟:看下面漫画,写一篇以“我的核心价值观”为题目的演讲稿!◇【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哲理、用哲理指导生活。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探究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能否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迁移运用巩固练习上坚持难易结合基础为主适当拓展,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达到了长善救失的目标。另外,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创新点】本设计研究的方向是新课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在如何解决预设的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设计了生活化的话题;针对人生焦点设计了交流互动环节“关注人生---感悟人生---升华人生---实践人生”,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品味人生环节,教师及时捕捉并与学生一起有效处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学生情感价值观得到了新的升华、对人生价值的感悟有了新的收获。
本文标题:1-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