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
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黄、赌、毒、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管理上的缺乏或过分溺爱,“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性格偏激,行为叛逆,自暴自弃,自行其是,孤独封闭。面对这样的学生,单凭老师的一腔热情和一两次谈话很难让其改变。要想很好的转化他们,教师必须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赏识去融化一颗冰冻的心,用博大的爱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地健康的乐观的人生大厦,让他们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障碍家庭教育一、“问题学生”的界定:所谓“问题学生”是与优生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中那些品德行为不良,经常违反纪律,行为习惯不良,心理健康欠佳,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把学习当成负担,甚至讨厌学习,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因此对学习没有耐心和信心。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所受到的“待遇”是相关的——因为他们学习差,习惯差,所以他们基本上是被放弃和冷落的对象,这样也就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心理上、行为上的一种“扭曲”现象。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问题学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抱负,而往往是受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活动即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逐渐形成的,只有首先找到“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把学生教育和管理好。(一)客观因素分析1、家庭教育不正确。(1)家庭结构缺损,不良。家庭结构环境(家庭自然结构、关系结构、意识形态结构、习惯传统、生活作风等)通过所有家庭成员的行为体现作用于被教育者。父母离丧,家庭关系残缺,家庭成员中的不良言论,恶行劣习均会对问题学生产生直接或简接的影响。例如问题学生人袁某,父母离异。家庭结构不健全,父亲吃、喝、嫖、赌、偷样样俱全,姐姐在外当“三陪”,耳熏目睹,袁某自然也沾染上一些恶习(抽烟、赌博、偷窃等)。(2)家庭教育功能未能良好发挥。主要是家庭教育的能力丧失或薄弱;教育水平低劣或不平衡;家教态度,方法不当。如张某某,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单位搞销售长期无法进行教育,加之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养成她娇惯横蛮,放肆任性,贪图享乐害怕吃苦的性格。放任纵容孩子的无礼,等于埋下了犯罪的隐患。大量事实表明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家庭影响是产生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2、社会环境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现代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及传媒工具的现代化,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面对各种诱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易丧失自控能力。相对于压力较大的学习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接触和接受那些成人反对的事物和思想,追求时髦,追求“另类”,“彰显”与众不同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这些就已经扭曲了学生本来纯洁的心灵,造成了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之他们经常有不良品行的伙伴,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人特别是年龄相仿的伙伴,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一但他们和有不良品行的伙伴频繁接触必然沾染上旷课逃学,打架,勒索等恶习。其次是社会上坏人对学生的引诱拉拢。另外社会上消极的思想、错误的舆论导向、歪风邪气、不健康书籍等也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3、学校教育不当。学校的教育形成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一个老师负责几个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目标,放在一个学生身上,难免会出现教育的疏漏和情感施予的不均匀,导致个别学生思想失误不能得到及时校正,就会成为“问题学生”。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但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限制了教师,而且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无人关怀,少人疼爱的氛围中,逐渐失去了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当他们把学校当作“牢笼”的时候,校园之外的场所自然就成为他们的乐园。于是他们放弃自己,厌恶学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抱怨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这样在教师家长的眼里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个性在小学就已初步形成。据调查,90%以上的问题学生的不良品行在小学就已出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但是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教育不当,以致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事实证明一些问题学生的产生是教师教育中的失误有关的。例如学生胡某,其小学班主任是他的邻居,两家关系很好,在课堂上作业未严格要求,甚至允许胡某不做家庭作业而采取课后补习的形式。进入初中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胡某完全不能适应,以致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二)从主观因素来看,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能理解具体行为与个人品质之间的关系,力图通过表现自己去实现自我的独立性。其道德思维与小学比有进一步发展,能有选择的掌握行为准则,他们的行为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世界观,在行动中随意性大,易受主观感情往往是错误的支配,缺乏理智易受诱惑。关系各种道德行为准则的评价,观点和信念还没有在他的意识中形成统一的系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初中学生已开始有平等观念来代替服从于权威观念,对成人强制抱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追求个性独立而这种追求又往往带有极大的片面性,盲目性、自我抑制能力差,坏的习气未改正,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不稳固,所以在不利于的客观因素作用,部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就容易出现问题。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久成了问题学生。二、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着阻碍,接受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不能把这种要去转化为个人需要的心理因素。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好对他们的个别教育。一般来讲“问题学生”可能是有心理问题。1、自卑和畏惧绝大部分的“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不被重视,经常挨批评,使他们长期处于心虚、自卑、戒备、和疑惧的矛盾心理状态,他们对老师很同学的关心帮助,进而远之。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对知识对老师,对集体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冷漠,缺乏荣誉感。2、固执和孤独做错事后“问题学生”往往由于“虚荣自尊”与“侥幸蒙混”的心理作怪。要么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能强词夺理,对老师合同学的批评相当敏感,又不适当的过度焦虑和冲动,甚至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以此来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要么表现为消极对抗默不作声,不愿或很少与人沟通交流,这无疑给老师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3、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问题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感,不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动机水平低,懒散,怕苦怕累,不勤于思考,厌学贪玩。同时学习上屡屡失败,造成了“问题学生”失败者的心态。由于信心的不足或丧失,造成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谈“学”色变,没有了学习上的进取心。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心和毅力,所以在不好的行为上很容易出现反复。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常常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活动中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4、观念欠缺,辨别能力差由于“问题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所以个人行为也常常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不能在自己出错误举动的企图时及时加以辨别和制止,在行动之后也不能及时产生忏悔与改正,因而一错再错。“问题学生”为了寻找所谓的“友谊”“靠山”他们喜欢结成不健康的小帮派,小团体。宁愿冒犯老师和父母,也不愿得罪“朋友”。久而久之,问题学生更加严重,危及社会治安。三、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面对问题学生要转变原有的学习分气,学习习惯,只靠传统的批评和惩罚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很高的要求,那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心存希望的孩子,不要忽视每一个渴望进步的心灵,因为他们比优秀学生更渴望老师的关注,更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更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下面提出几点施行教育的建议:(一)用心去观察解决学生心灵上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就要走进“问题学生”的世界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户,这需要教师用心灵之眼去观察“问题学生”用心灵之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从心理上做他们的朋友。因此教师应理解关心,爱护这些“问题学生”,让他们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教师的心灵与他们的心灵互相碰撞,在碰撞中加深理解和信任,从而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教过初三的班主任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有些孩子生理成熟了,但他们总叛逆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常常在心理上与大人们较劲。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用悄悄话和QQ聊天的形式,让他们倾诉,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疑惑,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对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学生,教师应在静静的听他们倾诉后客观公正的指出他们的问题,分析父母唠叨指责,训斥他们的原因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引导他们正确的与家长沟通,从而化干戈为玉帛。(二)发现和发展“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班级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问题学生。教师要能及时的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发现时一定要用种种教育手段,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这个闪光点“光”在何处,“光”有多亮,从而树立起“别人行,我也行”“别人那方面行,我这方面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恢复自信,在班级中找到自身位置,促使其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小题大做”将表现在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突现在同学们面前,进而激起他们塑造和改变形象的内在动机,激起他们积极上进的热望。(三)寻求家长帮助邀请家长到学校来,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告诉他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找到比较成功的教育策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应对有没有好的建议。与家长建立固定的沟通反馈局道。这样教师可以每天或每周及时把学生的表现情况与家长交流,及时根据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四)慎重处理突发事件,时刻关注学生自尊由于问题学生自身存在者很多缺点,所以很容易惹出一些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发扬民主,听听学生的说法然后再决定是批评还是表扬。有一次,杨某去上课时,一个男孩戴着帽子听讲,窗外既不是炎夏日也不是冰霜雪冬,根本没有戴帽子的必要,杨某让其摘下帽子,结果学生瞪了他一眼,坐着没动,杨某走过去想伸手摘掉,还是犹豫了一下忍住了。下课后杨某将其叫道办公室,经过交流才知道学生头上几大块头皮白光光的,是斑秃。杨某很庆幸自己没去摘掉他的帽子,那后果太可怕了。我始终觉得问题学生就向悬崖边的徘徊者,推一把他可能就掉下去了,拉一把也许就上上来了。(五)矫治“问题学生”要有“三心”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要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走进“问题学生”的世界。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户,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灵之眼去观察“问题学生”,用心灵之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从心理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首先要有爱心,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不一味指责,不滥施处罪,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感化他们,使之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中,感受道爱的温暖从而亲近教师,亲近学校,敞开心扉,融入班级怀抱中,主动接受教育。其次要有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切不可半心半意,更不能虚心假意,必须全心全意,诚心诚意。最后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问题和缺陷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做学生信得过的好老师,首先腰身先示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爱校如家,谦虚礼让,诚信待人,言而有信。在教学上教师要严格自律,严谨治学。通过不断自学和师生相互监督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七)培养与学生相同或相近的爱好经常看体育节目,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等和学生有关的节目,因而在与他们交流时能融入他们的群体,同时通过
本文标题: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7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