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B)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的探索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解析2.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解放是在(C)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B)A.B.C.D.4.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改革从新解放区开始B.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全部完成C.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D.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A)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6.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A)A.1953—1957年B.1957—1965年C.1966—1976年D.1978—2000年7.纪念中阔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D)A.它是是1956年制定的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8.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主要原因(C)A.消灭剥削阶级B.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A)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改造”探索时期“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上山下乡”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B.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1.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B)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B.走自己的道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1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3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比较正确的是(C)A.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B.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C.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1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D)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5.2002年,中国社会的流行语是(A)A.小康社会三个代表B.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C.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D.和谐社会三个代表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A)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7.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D)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①“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19.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的海军舰队不包括(D)A.北海舰队的建立B.东海舰队的建立C.南海舰队的建立D.西海舰队的建立2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1.据国际在线2016年4月1日电:2016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国拥有核武器是在(A)A.1964年B.1966年C.1967年D.1970年22.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D)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23.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24.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D)A.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5.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邓小平南方谈话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二、非选择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7分)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1979年元旦社论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答:(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1分)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4分)答: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6分)答:转变后工作重心: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改革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分,任答两点)(4)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5分)答: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2分)具体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3分,答期中3点即可)(5)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2分)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材料二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材料三“如果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谈话材料四如图。(1)材料一中,邓小平当时在广东、福建画的“圈”分别是哪几个?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6分)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材料二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哪两次会议?又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2分)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次大会作出哪一重大决议?(2分)答: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
本文标题: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7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