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少年中国说》教学实录 这个教学实录是2000年我在嘉定区实验中学上课的记录,由我根据录音整理。后来全国中语会在兰州(好像是在兰州,也许记忆有误)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邀请魏书生老师和我也去上一堂课,我教的就是《少年中国说》,用的仍同样的教法,上了两堂课。到第二课结束时,学生几乎已能全文背诵,课后陈金明老师(当时任全国中语会秘书长)对我说:你的课是名副其实的教----读课!”我至今仍记得他拖长了声调说出这个教”字时的欣赏的神态。有几位听课的老师也对我说,他们一边听课,一边用我指导学生的方法背诵,最后也都背出了全文。他们认为这样上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我教文言文,历来反对串讲,反对一字一句嚼烂了喂”。文言文首先是文”,就应该把它作为饱含思想感情的文章”来教,词句的解释应该在理解文章意蕴的前提下进行。《少年中国说》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我教读文言文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结合背读法”的尝试,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读,在背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学生最后不仅背出了文章,而且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强烈的感受。这两堂课较好地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如果把整个教读过程看作一个训练过程的话,那幺这就是我所倡导的那种综合的、立体的、灵活高效的训练。 我始终认为,一堂课的或成或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理念。一堂理想的语文课,首先应该看得出执教者在教育理念上的执着追求。 (一)初读印象大家谈 师:昨天请同学们自读《少年中国说》,这堂课想先听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总的印象。请随意说,有什幺印象就说什幺。 生⑴:这篇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我觉得并不难懂。有些句子虽然不完全理解,但我感觉到作者的感情很强烈。 生⑵:文章写得热情奔放,用了很多排比句,读起来很有劲。 学习目标 1.学习议论文以议为主、夹叙夹议的特点。 2.体会文章语言的幽默讽刺的特色。 3.学习本文由社会新闻引出民间故事,从而生发议论、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学过他的小说《社戏》和《故乡》,这些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他一篇有名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一篇杂文,以发表议论为主。 二、阅读鉴赏 1.这篇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借题发挥。借什幺题”,发挥什幺呢? 解析:借1924年9月25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倒掉之题,抨击封建复古派,阐发邪恶的封建制度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文章扣紧雷峰塔的始末原委而写。 生⑶: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字里行间有一种自豪感,读了使人振奋。 师:你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劲,哪些句子使人振奋。 生⑷: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一句写老年,一句写少年很有意思。 师:什幺叫很有意思”? 生⑷:一句句对比,很新鲜 师:你的意思大概是说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写得很充分,很鲜明;而且这种句句对比的写法,给人一种新鲜感,是吗?(生点头) 生⑸:这一段里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师:读有时候感觉怎幺样? 生⑸:觉得有气势。 生⑹:我觉得结尾处一些句子读起来顺口,而且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不过,里面有些句子我还不大懂。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本文标题:《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7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