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面瘫中医针灸治疗39页PPT
1.定义面瘫是以口角或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角喎斜或口眼喎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春季,以一侧面部表情肌发病多见。2.与面有关的经脉及经筋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可见足阳明经的循行经过一侧面部,又有“面为阳明之乡”之称;手阳明经脉:“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手太阳经脉:“上颊,至目锐眦”,“别颊……抵鼻,至目内眦”。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经脉看,面部联系最密切的经脉是手足阳明经;从部位看,眼睑部分主要为足太阳和足阳明,口颊部分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2、感觉神经纤维(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3、副交感神经纤维(1)支配泪腺(2)支配唾液腺上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面神经核上部支配---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下半部面肌(颊肌、口轮匝肌)---面神经核下部支配---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3.中医内因: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外因:风寒邪气乘虚侵袭人体面部阳明太阳脉络,致气血失和,经气运行阻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发为面瘫。4.西医(1)病毒感染:全身或外耳道病毒感染,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局部面神经,使面神经水肿,支配肌肉的功能减弱。(2)局部受凉(耳后),营养面神经的血管收缩缺血,面神经的营养减弱,功能失常,面部表情肌瘫痪。面瘫的分类(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s面瘫)多由受寒,病毒感染或听神经瘤、胆酯瘤引起,出现同侧面部上下表情肌瘫痪。。(2)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多由脑肿瘤、脑出血、脑脓肿等引起,只出现对侧眼眶以下面部肌肉瘫痪,而额纹不消失,蹙额、皱眉正常,常伴有偏瘫等症状。5.临床表现(1)起病急,并于7~10天内达高峰;(2)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轻度疼痛。(3)突发性一侧口歪眼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耳鸣流泪。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抬眉,闭目力弱或露白,鼻唇沟变浅,张口时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吹哨不能,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4)病变部位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5)如在发出镫骨肌分支以上处受损,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与听觉过敏;(6)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时,除上述表现外,尚有瘫痪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7)本病自愈率达20%左右,通常在起病2周后开始恢复,大约75%的病人在2月内可基本恢复正常。完全恢复在2~3月,超过6月不能恢复,多遗留后遗症。(8)面神经麻痹如恢复不完全时,常会留下相应的后遗症:面肌挛缩痉挛倒错、面肌抽搐、或联带运动。中医针灸的辨证分型证型风痰阻络风寒袭络风热中络气滞血瘀主证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突发或缓发,恢复缓慢兼证患侧面部麻木不仁,口角流涎,患侧面部麻木不仁,恶寒无汗患侧面部麻木不仁,伴发热,微恶寒,口干面白气短,神疲乏力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舌暗有斑点,苔薄,脉细涩6.鉴别诊断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核上性损伤周围性面瘫---核下性损伤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病灶对侧同侧病变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面瘫范围眼裂以下面肌瘫全面肌瘫味觉正常可有障碍伴发症状常有,如偏瘫不一定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间理论上针灸治疗在面瘫发病时即可治疗,但在早期(面神经水肿期)过分的强刺激会加重面神经水肿,容易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出现。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间急性期(发病10天-2周之内):以远道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为辅。少针浅刺轻刺激、热疗为主,不用电针。恢复期(发病2周之后):以局部取穴为主,远道取穴为辅。加用电针。后遗症期(发病半年后):以局部取穴为主,远道取穴为辅,加用足三里、太溪穴,针刺后加闪罐7.针灸治疗7.1体针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目周:攒竹四白阳白太阳口周:地仓颊车承浆挟承浆其它:牵正翳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溪太冲针灸治疗面瘫五透法疗法: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瞳子髎透太阳、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随症选穴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变浅:迎香颏唇沟歪斜:承浆不能抬眉:攒竹、丝竹空不能闭目:攒竹,四白乳突痛:翳风舌麻、味觉减退:上廉泉听觉过敏:阳陵泉、中渚面部穴位与表情肌分布关系面肌运动点取穴额肌——阳白眼轮匝肌——攒竹、四白、丝竹空,太阳鼻肌——迎香、鼻通口轮匝肌——地仓、承浆、人中头颈部肌电兴奋点取穴颅顶肌点——阳白眼轮匝肌点——丝竹空鼻肌点——鼻通口轮匝肌点——地仓皱眉肌点——攒竹上唇提肌点——颧髎颧肌点——颧髎与牵正连线中点笑肌点——牵正辨证选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痰瘀证加丰隆血瘀证加三阴交、膈俞恢复期加足三里7.2其他治疗(1)电针法选上述两穴为一组,每次选1~2组,电针,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面瘫的中、后期。(2)穴位注射取穴:翳风,下关,太阳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次注0.5~1ml。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3)头针对侧运动区下2/5。(4)艾灸取穴:同针刺取穴。温针灸:每次2~3穴。直接灸或隔姜灸:灸前先于穴位处涂以少许万花油,每穴灸3~5壮。适用于风寒型和面瘫恢复期。热敏灸:注意事项:防灼伤。(5)拔罐刺络拔罐:七星针叩打局部皮肤,以轻微潮红为度,以火罐吸出少许血液。闪罐:先在面部涂以万花油,顺着肌纤维方向向上、向外快速推闪。每天一次。注意:罐与火接触时间要短。(6)皮肤针针刺后在面部叩刺面部穴位,或顺着肌纤维方向叩刺以局部微红为度。(7)穴位贴敷1.马钱子粉末约1-2分,贴敷穴位,5-7日换药1次。2.马钱子、细辛、冰片,按2:1:1比例,研碎为末,用蜂蜜调成糊状贴于患侧下关,每次敷贴4~6小时,每日1次。3.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大一团,贴敷穴位,3-5日换药1次。4.白附子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5.白附子、僵蚕、全蝎、当归、天南星做成药膏贴,贴敷穴位,每日1次。(8)穴位按摩嘱患者每日多次,用手在脸之下部往上部至颞部直至耳根后按摩,并按摩双侧风池穴,用双手指叩击百会、四神聪等穴,以自觉发热、舒适为度。(9)穴位理疗急性期:红外线照射、短波透热。恢复期:碘离子透入治疗。7.3调护防眼炎: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采用眼罩、眼药水、眼药膏等方法防感染。防风寒:面部(耳后)避免吹风受凉,外出戴口罩,温水洗脸刷牙。防辛辣刺激:戒除烟酒,禁食肥甘厚味之品。调情志:心理护理。调起居:作息得当,防止疲劳。促进功能恢复训练:可对镜进行面部肌群锻炼,多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动作。预防面瘫及复发: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病例吴XX,女,11岁,学生。主诉: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歪斜十天。患者十天前吹风后出现上述症状,伴流泪,右口藏食物,患侧面部麻木不仁,无红肿疼痛。经服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效。体查:右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斜,鼓腮漏气,余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疗?中医诊断:面瘫(风寒袭络)西医诊断:面神经炎治则: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针刺取穴:太阳阳白地仓颊车合谷风池翳风,均取右侧。治疗:先用梅花针在右侧面部叩刺至皮肤潮红。然后用1寸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出针后面部闪罐。患者按上法15次针灸治疗后症状消失。分析:面瘫为风邪侵犯面部经络所致。梅花针叩刺面部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取风池、翳风可驱除风邪;地仓、颊车等诸穴位于面部有疏通面部经络之效。诸穴合用有疏风、通络作用,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按语面瘫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种,应注意鉴别。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早期治疗(病程在1~3月以内)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面神经损伤平面不同,针灸治疗效果有不同。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面神经的损伤程度与预后也密切相关,面神经电图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刺激过强可能导致面肌痉挛。选穴以邻近取穴和远道穴位配合使用。谢谢END
本文标题:面瘫中医针灸治疗39页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7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