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今传媒2010年第10期传媒大讲坛名家专稿7穆穆青青““勿勿忘忘人人民民””新新闻闻思思想想及及其其时时代代意意义义董广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图分类号:G2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07-03收稿日期:2010-08-14项目基金: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05BXW016)。作者简介:董广安(1949—),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理论中最丰富、最核心的部分。穆青无论走到哪里,谈得最多的是“勿忘人民”,题词最多的也是“勿忘人民”。1988年,穆青同志到新华社福建分社视察工作,为厦门支社题写“勿忘人民”。这是他第一次用这四个字为新闻工作者题词。十几天后,穆青为武夷山一位新华社通讯员题词时,再次写了这四个字。穆青再三给新闻界不同对象书写同一题词,并非心血来潮、即兴挥毫。重温穆青一系列新闻佳作,翻阅改革开放以来他的许多言论和文章,不难发现:“勿忘人民”是他长期奉行的座右铭,是他几十年新闻实践的宝贵结晶,也是他能够写出一大批新闻名篇的“秘诀”。一、“勿忘人民”的丰富内涵1991年3月,穆青在《记者应该建立调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写道,“几十年来,人民群众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们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穆青始终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1]这是穆青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勿忘人民”的思想。其实,在此之前穆青已经在不同场合谈到了这一思想,并从各个角度反复为树立和发扬“勿忘人民”的思想鼓与呼。(一)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体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穆青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应当成为我们报道的主体。我们的新闻人物是指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经年累月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堪为楷模的人物。”[2]人民、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英雄业绩,始终是穆青新闻作品的主体。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基层干部焦裕禄,以“啥也别想挡住俺”的精神坚持科学实验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大风大浪中防风治沙、操劳一生的普通农民潘从正,累死在修渠工地的党委书记孙钊,修建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永远姓“共”的农村党支书阎建章等,都是他着力报道的英雄人物。穆青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必须‘真诚地和人们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始终不渝地去体察和反映人民群众那种不可遏止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极其忠实地报道他们听到的人民的呼声’。”[3]1983年在讲到新华社的特性时,穆青指出:“人民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的新闻是为人民服务的。通过我们的报道、评论,为十亿中国人民、40多亿世界人民服务。……我们不要隐讳这一点。这也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4]他在《穆青散文选》后记中深情地写道:“我们幅员辽阔而又苦难深重的祖国,除去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还有什么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呢?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作为一个职业的宣传工作者,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我们人民的这种精神风貌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5]1991年,在庆祝新华社诞辰60周年大会上,穆青再次强调:“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做的艰苦努力和宏伟业绩,是我们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人民群众及其优秀代表始终是新华社报道的主体。”“我们了解了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就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我们学到了人民群众的品质和精神,就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我们队伍的侵蚀。”[6](二)人民群众是检验新闻报道质量的权威1963年,穆青批评一些同志把“实际”看得很狭窄,这些同志认为只有中心工作才是实际,其他都不是。他说:“群众的生活面貌、群众的思想动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社会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算不算实际呢?我看都是。……如果我们只把工作、生产当作实际,而不去接触群众的思想动向,不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呼声,那就很可能只了解到一些表面现象,甚至一些假象,更谈不到如何针对群众今传媒2010年第10期传媒大讲坛名家专稿8的思想动向来提高群众的觉悟,贯彻党的新闻政策了。”[7]同年,穆青在一篇关于经济宣传的文章中谈到群众观念问题。他说“有些经济新闻不受群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群众观念薄弱。这表现在,我们平时过多地关心报道领导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工作,很少注意群众生活,也不大了解群众要求和思想状况,因此就不能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在写经济新闻的时候,不能处处为群众着想,反映群众的要求、情绪和意见。”[8]在这篇文章中,他还批评一些记者,在考虑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报道时,往往把群众撇在一边,甚至可以不了解群众的需要而进行经济宣传。他明确提出,必须多反映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最关心的情况,少反映那些与群众无关,或者群众可以了解也可以不了解的情况。“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历史的主人,我们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他们才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新闻工作的服务对象。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他们,忽视他们。”[9]1978年底,穆青在总结新华社国内报道工作时提出:“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报道的主人。千百万群众的社会实践,应当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正确或谬误的标准。……我们的新闻一旦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它就丧失了战斗力,丧失了生命。”[10](三)反映群众呼声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1978年,穆青在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赋予我们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神圣职责。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报道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对实际工作就能起到推动作用。反之,我们的报道跟着错误的路线推波助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就要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要遭到群众的反对和唾骂。”[11]1979年7月,他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作为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那就是从党的利益出发,要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即使这种矛盾一时还是人们噤若寒蝉、莫敢问津的‘禁区’,也要敢于闯!我们不能违心地去掩盖和粉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12]这一原则,穆青早已身体力行。撰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他不顾当时灾情是新闻报道的禁区,顶住压力毅然拍板:“不写灾情怎么显出焦裕禄来?写灾情,我负责!”针对报刊上真正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反映他们心声的稿件太少的现象,穆青提倡多写实录性新闻:“发动我们的记者深入到群众中去,访问工人、农民、基层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战士,了解他们的欢乐和苦恼,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用实录性文体将它们朴素地再现出来,使我们的报道能够反映各个阶层的声音,使读者透过我们的报道能够了解社会上各种人的心态,了解人们都在想什么,希望些什么?”“我们倡导写实录性新闻,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编辑、记者能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愿望、呼声,使我们的思想感情与群众贴得更近一些,使我们与群众保持一种实在的联系。”[13](四)记者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穆青在《穆青散文选》的后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特别是生活、战斗在第一线的人们。”[14]这是穆青对自己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年轻记者的殷切希望。他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欢乐、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地关心人民的冷暖”。[15]如果老是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摆在群众之外,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做不好记者,写不出好稿,即使写出了,也感动不了任何人。“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一天也不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实际和群众是新闻的源泉,没有了源泉,新闻工作的生命就要终止。记者要经常生活在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他们的思想情绪,反映先进的东西。”[16]穆青告诫青年记者要想真正成才,光靠书本知识不行,“……要抓紧一切时间到第一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不要安于浮在上面,要深入下去,要吸收更多的实践营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向实际工作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锤炼思想,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培养感情,这些对自己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17]1990年穆青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呼吁:“现在应该在新闻界叫响一个口号,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新闻工作者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认识我们的国情,认识我们事业的伟大,才能培养出和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许多优秀记者的成功经历都说明,他们置身于人民的土壤之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就会很快成熟起来。”关于这一点,他在1991年3月发表的《记者应当建立调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讲得更详尽:“干新闻工作是需要积累各种资料的,有题材的积累、主题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思想感情的积累。……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立场问题,人生观问题。这是记者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18]二、“勿忘人民”的时代意义明年3月15日,穆青诞辰90周年,重谈“勿忘人民”,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一)“勿忘人民”明确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创造者,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宣传人民群众在历史前进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腔热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在现实斗争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教材,特别是先进人物先进思想的报道更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19]“我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就是想借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们的信心”——这是穆青和冯健、周原当年深入采写《焦裕禄》的初衷,更是穆青新闻实践中始终不渝的追求。新闻工作者,必须透过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反映时代精神。为什么穆青总是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准确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他自己的一番话道出了内在缘由:作为党的新闻工今传媒2010年第10期传媒大讲坛名家专稿9作者,“要关心大局,把握大局,要时时刻刻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要同党、同国家、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二)“勿忘人民”回答了新闻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主人,是检验、判断新闻报道质量的权威。衡量新闻报道质量的首要标准是人民的利益和意见。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宣传是否正确、是否得法、是否得力、是否有效,主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对人民群众有用没有用。新闻作品如果很少有人喜欢看,就没有任何价值,更谈不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20],任何时候,我们的新闻报道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绝不能有丝毫偏差、丝毫动摇。我们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的
本文标题: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1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