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版印刷)
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本《纲要》依据中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立足淮阳实际,突出发展主题,明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提出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意愿的体现和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基础与背景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兴工强农、旅游带动、和谐发展、科教先行”的战略目标,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县”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以城镇化为载体,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对内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对外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了我县经济社会在全市的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妥善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26.4亿元,比2005年的66.2亿元增加6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7%,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2.6%高1.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0621元,比2005年的4990元增加了5631元,年均增长2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亿元,年均增长29.3%,比2005年的0.91亿元增加1.78亿元,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外贸出口总额800万美元,年均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是2005年的4.7倍,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43.8亿元,平均增长36.3%,“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五年,新开工项目显著增多,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五年来,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淮阳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有了新的突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7.5:46.8:15.7调整为2010年的38.0:41.9:20.1。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产业继续向第三产业的转变。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0亿元,年均增长36.0%。三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淮阳县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产业提升、城市发展、民生需求,重点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7.0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2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2.0%。一批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西气东输途经淮阳并在淮阳建成分输压气站,商周、大广、南洛、许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四通八达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加大。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5%、10.0平方米,城镇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农村示范点和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电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四是社会事业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0%;每千人拥有职业医师和医疗卫生床位数提高到1.4人和1.52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五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6‰;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五年完成造林12.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2.1%。五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分别达到11700.0元和3800.0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5596.0元和1722.0元,年均增长13.8%和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9.1%。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固定电话用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分别比2005年增长52.6%、63.5%,移动电话用户增长6.2倍,一大批城区绿地、广场、游园和住宅小区建成投用,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步增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三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5.0%,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六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发展环境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改革得到深入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等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以河南华英、山东环山、河南平康、广东联塑、浙江永在、安徽恒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驻淮阳,五年来全县引进外来投资重大项目66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4.0亿元。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列为省级产业集聚区。淮阳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扩大和提升。第二章发展形势和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淮阳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节形势判断“十二五”期间,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积极政策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预计将逐渐进入全球经济周期的复苏期。经过这次危机,发达国家传统的支柱产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短期内不会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量,绿色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由于世界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的外部需求减弱,加上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全面加剧,“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战略性转变,由生产主导型的增长方式逐步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由投资和外需拉动为主逐步向内源驱动为主转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第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几年世界各国对遏制温室效应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增大,“十二五”时期必须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作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淮阳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加快淮阳县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旅游试验区和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第二节发展环境未来五年,淮阳县也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定会对淮阳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如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县面临的一项挑战。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国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利益格局面临诸多新问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亟待遏制,必须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在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阶层的同时,也给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带来新课题。人民对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要求越来越强烈,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会显得更加迫切。“十二五”时期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对低收入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上的扶持,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要加快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建设模式和社会保障制度。从淮阳的情况来看,我县经济总量偏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偏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跨越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境外游客数量过少,面对建设全国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旅游试验区和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城市管理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急需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改善和解决。“十二五”期间,淮阳县要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使淮阳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第三节机遇和挑战——机遇。经济形势长期向好。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系列政策加快实施,这都有利于我县针对市场需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起规划》颁布实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对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产业给予支持,在发展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这些具体政策措施将给我县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沿海产业转移加速。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的影响,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转移,推动结构优化。我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交通、能源、区位、劳动力、产业基础等优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承接转移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加快发展氛围浓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区域合作、加大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等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只争朝夕、加快发展、勇当先锋的思想更加统一。这种人心思上、向上、求上的良好氛围,将为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挑战。经济总量偏小,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我县要继续争取人均生产总值位置前移的压力加大。初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过重,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较高对我县经济发展已形成双重约束。创新能力不强,竞争能力较差。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高层次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科技人才匮乏,没有一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少、比重低。产业链条太短,结构矛盾突出。二三产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中,农副产品等资源消耗型产业所占比重偏大,产业链条不长,高中端产品偏少。服务业品种单一,层次不高
本文标题: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版印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