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仅仅有一个基本概念,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民族56个,人口13亿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二字从哪里来,是什么含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演变的过程,以及中原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关系,很多人也是不知道的。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要走向何方,很多人也是茫然的。知道了历史的逻辑,才能走向未来。下面,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新发现和解读中国历史。从时间的维度看,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是3000多年。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那时候还是奴隶制社会,后来随着被压迫者的反抗,周朝带领其他部落打败了商朝,从周朝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周朝后期,随着诸侯势力的崛起,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中国进入了大分裂的时期,诸侯登台,群雄争霸。从春秋时期的五霸,到战国时期的七雄,各国之间战争不断,说客游走,合纵连横,最终秦国统一了其他六国,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时期。秦始皇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皇位传到了秦二世,秦国就一命呜呼了,中国进入了楚汉争霸的时期。进过几十年的战争,汉王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天下一统,中国进入了汉朝。汉朝经过了将近400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后来司马家族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朝。仅仅过了一百多年,由于北方游牧名族南下,晋朝政权灭亡,中国又进入了大分裂时期,史称南北朝。天下分久必合,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战乱,北周统一了天下,隋朝随之建立。但是,历史仿佛又重演的一遍,传到了二世,隋朝就灭亡了,唐朝建立。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华、最强大的帝国,但是盛极而衰,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唐朝后期,军阀权利越来越大,进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过了50多年的时间,后周统一了天下,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北宋持续了三百多年了,但是一直面临着北部草原帝国的威胁,先是大辽、后是大金、再而蒙古,最终还是国力衰微,抵挡不住蒙古国进攻,南宋灭亡了。忽必烈建立了大元帝国,这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横跨欧亚大陆,但是元朝只持续了不到100年,被汉人推翻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经过了三百年左右的统治,明朝皇权岌岌可危,在内忧外患当中,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上吊了。满族人在吴三桂的帮助下,长驱直入,攻入了北京城,建立了清朝。清朝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已经不可阻挡,因为西方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全球统一的市场即将建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鸦片战争中,中国逼迫打开了世界贸易的大门,从此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密不可分。清朝经过了将近300年的统治,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背景下,再加上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台了。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分裂时期,后来国民党领导北伐,建立了名义上的统一国家。后来,国共合作2分裂,中国进入了内战时期。中国尚未统一,日本1931年开始侵略中国,开始了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国共又开始了内战,经过了3年的解放战争,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从空间的角度看,中国包括了中原、草原、高原、西域、海洋等不同地理环境。中国不仅仅指中原地区,也不仅仅指汉族人,中原地区的历史是半部中国史,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的。中原与草原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没有统一的中原地区,就没有统一的草原地区。各个不同的地理,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同的,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草原是联系西域和高原的中介,中原是联系海洋的中介,中原和草原是相互融合的,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整个疆域。所谓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其中,主线是草原、中原、海洋是三大地理空间的关系,副线是西域和高原两大地理空间构成,副线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影响着主线的发展过程。在古代,中原与草原是新秩序的创生线,海洋是传播线;在近代,中原与海洋是秩序的创生线,草原是传播线。中国历史有四个重大的转型,这些改变不仅仅是朝代的替换,更是社会关系的改变。第一个转型,是商周之变。周朝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的概念,第一次产生了普世主义的理想,有一句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形容周朝的天命观。第二个转型,是周秦之变。秦朝统一了六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建立了郡县制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豪族社会。草原和中原的相互塑造的关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第三个转型,是唐宋之变。安史之乱结束了豪族社会,宋朝中国正式进入平民社会,从此再没有大分裂的状态。而且,中国的文化在宋朝迎来了大爆发,儒家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影响了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气质,并且也决定了中国周边国家儒家文化的气质。第四个转型,是古今之变。从清朝末期,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和革命的道路,一方面要抵御列强的侵略,一方面要完成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整合。封建社会篇商朝、周朝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中国”二字从何而来?“中国”二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周朝,周武王提出要“宅兹中国”。此“中国”不是指具体的领土,而是指“天下的中央”,世界文明的中心。哪个地方文明最高,哪个地方就是“中国”,当时人们认为文明最高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河南一带,周朝打败了商朝,占领了中原地区,所以才说从此居住在“中国”。3古人讲究“天命”,只有得“天命”者才能得天下,统治天下。商朝的天命观是,认为“天命”降于商人,也就是商族,其他族群都不是“人”,可以随意杀戮和祭祀。周人和其他被压迫的族群就反抗商人的统治,商朝被其他族群联合起来打败了,周人统一了天下。但是,周人如何治理天下?周人如果用商人的统治方式,那么势必遭到其他族群的反抗,最终免不了和商朝一样的命运。而且,周人不像商人一样强大,也无法奴隶其他族群。这时候,周人需要一套新的天命观,于是周人决定把“天命”降于周王,这样所有的族群都是臣民,所有人都受周王的保护,周王为所有人主持正义。那么,其他的族群就会支持周王,这样普世主义价值观就在中国确立了。周王具体如何统治天下?答案就是分封制。周王将有重大战功的将军和大量亲戚,分封为诸侯,每个诸侯有一方土地,这样周王成了天下的共主。我们现在把秦朝之后的历史叫做封建社会,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封建”最早来自于《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也就是建立诸侯国来保护周朝。只有分封土地,建立诸侯,才能叫做封建社会,中国从秦朝开始就结束了这样的社会状态。西方在近代以前一直是封建社会,没有出现过中国的郡县制,所以没有相应的概念来形容。封建社会的特征是,最高统治者是名义上的,无权管辖诸侯国内的事务,类似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关系,而不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周朝的时候,周天子是最高权威,但是不能管各个诸侯国内部的事情。春秋战国中国是如何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豪族社会的?周朝末期,随着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周天子已经失去对天下的控制,只剩下名义上的“天子”,中国从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是非常将礼仪的时代,当时文字还不是很普及,没有多少人识字,制定法律无实际意义,以礼代法是更加可行的办法。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礼仪性大于实战性,通常就是派几员大将出战,战争的规模很小。但是,如果有诸侯国不按惯例行事,完全不顾礼仪性,把战争推向实战,那么遵守礼仪的国家就会吃亏。春秋时代的楚国,不是在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的,就完全不按礼仪来,其他的诸侯国也跟着做,把战争推向了大规模化。战争规模一旦扩大,就需要更多的士兵,但是诸侯调动不了这么多的兵力,主要原因是诸侯下面的贵族也不受诸侯的管辖,内部事务自治。那么诸侯就要想办法控制下面的贵族,掌控全国的兵力。这个时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器和牛耕技术,另外还有竹简技术。前一种技术,使得平民不再依赖于贵族的土地,4他们可以开垦荒地,这样贵族对平民的控制就降低了,诸侯就趁机保护平民,收拢人心。后一种技术,使得知识更大的普及了,以前只有贵族可以识字,现在大夫和富农也可以识字了,这样就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建立全国性的官僚系统,不再依赖于贵族统治地方。这时候,变法开始出现了,一方面可以削弱贵族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强大的国防。最先变法的魏国,在战争中战力大增,秦国也开始了商鞅变法,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变法的关键是削弱贵族,按军工重新分配权利和财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贵族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官僚系统开始发挥治国的作用,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最后,秦国通过远交近攻的方式,一步步统一了全国,建立了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产生了很多的思想家,主要是三大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儒家和法家都是入世思想,道家是出世思想。儒家讲究“克己复礼”,讲究“仁义”,但是处于乱世当中的诸侯国,不可能采用儒家思想,因为在战争中遵从礼仪是活不了的。法家思想强调以法代礼,主张君主意志,所以诸侯国愿意接受法家,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诸侯不需要管理平民,诸侯国也不要争天下,平民不要争名夺利,这种思想自然不会被诸侯接受。法家思想对于战争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战胜国主要靠掠夺外部供养内部,但是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没有外部可以掠夺了,再用法家的思想治理国家就不行了。而且,秦国统一了全国之后,没有立刻休养生息,减少赋税,而是建长城、建阿旁宫、修秦始皇陵,用严刑峻法打压反抗者,最后搞得民怨四起,帝国传到二世就灭亡了。秦朝之后,楚汉争霸时期,楚霸王项羽还想恢复分封制,但是一旦实行,法家思想又会重新起来,最后还是会走向统一。法家思想可以征服天下,却不可以治理天下,也就是“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豪族社会篇汉朝秦灭之后,经过了几十年的楚汉争霸,汉王刘邦统一了天下,初期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使得帝国大发展,财政大盈余。这时候,汉武帝继位,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决定解决帝国北部匈奴的威胁,扩大帝国的版图,建立安全屏障。汉朝经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战争,匈奴是被打跑了,帝国疆域也扩大了,但是财政也非常吃紧了,于是汉武帝开始增加税赋。长此以往,老百姓肯定受不了,于是大量平民成为了流民,他们投到了豪族门下,希望不用交税,得到保护,豪族在这个过程中就兴起了。这些豪族主要由三个来源,5一是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二是文景之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商人,三是地方豪强。到了汉武帝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很多人都跑到了豪族的门下,帝国也就压制不了豪族了。这个时候,帝国的官僚系统也出了问题,因为官僚要靠财政养,这个时候税收不够,地方郡守就与豪族结盟,获取更大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豪族越来越强,朝廷越来越弱,西汉也就有散沙状社会变成了豪族社会。豪族社会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唐宋之变才结束。汉朝之前,没有强大的匈奴帝国,但是到了汉朝,好像一下子冒出来了。这是因为中原地区统一了,控制了边境贸易,有些东西不让交易了,匈奴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只能通过掠夺的方式获取。但是,汉朝是十分强大的,草原只有建立强大的统一帝国,才能与汉朝对抗。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中原和草原有着多么深刻的相互塑造关系。没有中原的统一,就不会有草原帝国的崛起;同时,没有草原帝国对中原的军事威胁,中原帝国也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所以,为什么说中国史是一部体系史,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点,后来还会有高原、西域、海洋等,加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史。西汉末年,王莽篡夺皇位,想要抑制豪族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豪族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王莽无法获得更多的社会财政资源,势必会失败。真正出现技术变革是唐宋之变,皇帝可以获得豪族控制之外的资源,那么就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豪族就无法与朝廷对抗,豪族社会就会结束。王莽被豪族联合起来赶下台,刘秀作为豪族的领袖,成为了东汉的皇帝。但是,东汉刘秀从西汉继承了豪族社会。豪族社会就有一个矛盾,那就是皇帝与豪族之间的矛盾。从东汉开始,豪族开始参与国家的治理,他们本身是有文化的人,被称为门阀士族。皇帝是一个人,士族是一帮人,所以皇帝必须找到新的力量去制衡士族。新的力量不太好找,因为知识传播普及当时不是很发达,民间有文化的人比较少,真正有文化的人基本都是与豪族相关的。士族之间还通过联姻,建立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对皇帝的权利有相当大的制约。皇帝肯定要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对抗士族,但是朝廷上基本是士族官员,民间也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3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