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文写作进度1、目前在我的学校对名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新媒体生活问卷调查》的网上调查,之后对问卷进行了微调,对在榕的五所高校(福大、师大、医大、农林大、闽江学院)发放份问卷进行调查,收回份,现在正在进行数据的分析阶段。2、以福建十所高校(福大、师大、医大、农林大、闽江学院、厦大、集美大学、泉州师院、三明学院、漳州师院)校园官网建设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这些校园网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导教师意见专业指导小组意见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姓名姜琪学号20110803年级2011级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指导教师姓名刘大可职称教授填表日期:2013年6月10日本课题的理论前沿综述,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框架和要突破哪些难题,资料准备等。近年来,以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环境拓宽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一、本课题的理论前沿综述1、国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基本集中在网络带给大学生的社会问题、统一性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偏重发展心理学的范式等主题上。如,《联入网中:青年与电子媒介》探讨了青年的网络使用行为以及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美国新一代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征。乌拉斯·马拉迪的论文《芬兰、德国和瑞典青年的新老媒体使用模式》,汤姆·沃尔特的《英国、荷兰青少年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拥有使用情况》等,皆为实证研究。国外专门针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但在实践方面却有很多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一,加强立法。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都对互联网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以网络实名制为切入点,以保障政府对网络信息的监管”。第二,密切监控网上舆情。“西方主要国家的媒体网站很少开设论坛和设置新闻跟帖权限,并基本不向普通网民提供博客服务”。第三,依法打击网络色情,严惩网络犯罪。“保障儿童权益、保护个人隐私、打击色情犯罪等是各国互联网立法的重点。”第四,重视行业自律,加强公众监督。“各国在管理互联网中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把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结合起来,普遍实行有害信息‘通知删除’和‘删除免责’机制,要求网站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从总体上看,各国网络管理的模式不同、做法各异,但都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重视管理,尽量预防、遏制和消除网络对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作用。2、国内研究的现状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的研究,既有专著,如《网络文化与青年》主要从媒介文化的视角探讨了网络传播与青年的互动关系。又有大型的调查研究,如中科院实施的“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的调查,上海实施的“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的调查等,都为青年大学生与网络文化的研究积累了很多数据和资料。国内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从相关文献看,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机制构建和道德教育等方面。有的学者指出,“高校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包含‘校园网络的文化和校园的网络文化’两个层次的内容,前者重在建设、管理、服务,后者重在教育、引导和培养”,有学者从高校校园网络发展存在的困境出发,引出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议题,指出“加强网络建设,要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校园网络文化;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全面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涵养心智和灵魂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大学校园文化必然反映时代的变迁,而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同样经历着不断沉淀积累又不断创新,不断变迁、不断丰富的过程。应该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战略使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大学的文化力的重要支撑,发挥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立校、兴校的重要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从2006年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快取代了传统的媒体时代,2010年,3G手机的问世,标志着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水平较高而迅速成为新媒体的的主流实用群体,作为新媒体用户中最耀眼的一族,新媒体所倡导价值观念多元、传递的大量良莠不齐的资迅信息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冲击与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个背景下,校园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该怎样应对、扬长避短?该怎样更好的传承和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三、基本思路和方法本文将校园文化放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一方面以高校师生为研究主体,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师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另一方面研究高校的校园官网,从校园文化氛围入手,探讨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最后将研究结论进行验证,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1、问卷调查法。在在榕高校发放《大学生新媒体生活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对各项结果的分析,对大学师生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2、文献分析法。参考一些文献,研究校园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特点。3、资料分析法。通过收集和研究、分析省内十所高校校园官网的建设,研究新媒体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4、实地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到在榕高校进行实地观察、现场访谈,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实务运作。四、基本框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选题背景及提出问题,同时也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梳理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概念和它的特点。第一章主要是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结合调查,分析高校师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阐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务运作。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及策略。第三章是研究结论,阐述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功能和如何更好的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五、突破的难题1、研究视角:应该说,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并不是个新的课题,但是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中不难看出,在信息化的时代,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的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本文突破了仅仅以网络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媒体为视角,新媒体还涵盖了许多的内容,对校园文化进行研究。2、研究路径:以高效师生在研究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研究定性的成分大,实证研究的很少,将实证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更少。3、研究成果:国内很多研究的关注点放在科学管理上,对主动建设聚焦不多。有鉴于此,本研究力求在研究的视角、路径及成果上有所突破,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六、资料的准备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波·达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范国睿译,教育科学出版2002年版。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赵中建:《学校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和实务运作》,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中平、徐建华等:《冲突与融合——学校文化新视角》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王革、赵修渝:《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婷:《女校校园文化透视》,教育科学出版2008年版。冯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肖谦:《多视野下的大学文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傅林:《世纪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2009年版。毛晓红、王欢:《大学生与社会文化撞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教育科学出版2011年版。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编写:《信息网络与文化教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邵瑞:《中国媒介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徐沁:《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存续之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格雷姆·特纳:《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长潇:《新媒体论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先红、何舟:《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宁:《媒介社会学——信息化时代媒介现象的社会学解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订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011年合订本
本文标题:论文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4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