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学习资料
第三章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型和各环节的大小与运动幅度;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肌肉配布规律;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数个关节,肌肉收缩时,可牵引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的某一个运动轴运动。一、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起点和止点从人体结构角度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为起点,另一端为止点。肌肉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定点和动点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运动的角度讲工作条件近固定和远固定近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称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近固定。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固定。上固定和下固定上固定:头颈、躯干肌肉工作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B下固定:头颈、躯干肌肉工作时,定点在下端的称为下固定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二、骨骼肌配布规律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②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它所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于最终是让哪块骨运动,不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只能把它的两端向中心拉。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的配布规律:①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作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肉。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单轴关节两组肌如肘关节屈肌、伸肌(冠状轴)双轴关节四组肌如桡腕关节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矢状轴)多轴关节六组肌如肩关节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垂直轴)有明显的对称性有明显的适应性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每一个环节运动都有一组原动肌,当一个动作是由多个环节运动组成时,有几个环节运动就有几组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小腿、足等4个环节运动,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与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原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致运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快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等作用。快速起动的抓举三、肌群的分工与协作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一)原动肌可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例如,握哑铃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动肌。(二)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改变而变化。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3)固定肌:肌肉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种两端都运动的动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必须有其它肌肉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些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肌。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需要脊柱上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定点骨。(四)中和肌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作用。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旋外的动作,就需要臀小肌、臀中肌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这时臀小肌、臀中肌就起中和肌的作用。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分工:(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只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的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四、肌肉的工作形式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一)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1.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克制性工作。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肌腹隆起)、变硬,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又如仰卧举腿,腹直肌做向心工作。返回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退让性工作或离心性工作。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如握哑铃前臂弯举结束后缓慢放下动作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二)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种位置上固定,以维持一定姿势,称为静力工作。它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1.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工作,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中腹肌、髂腰肌所做的工作。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时肩、肘、腕关节周围肌肉所做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双杠抬腿加静力支撑15秒五、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1.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如喙肱肌、肘肌2.跨过两个或更多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节肌,如肱二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3.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多关节肌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工作特点。(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时存在困难的现象。如伸大腿以后,再屈小腿感到费力的原用之一,是股后肌群出现功能性“主动不足”。(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被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能再继续拉长。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现象。(三)针对多关节肌工作特点:1.在运动实践中加以利用。例如,调整身体位置,避免出现“主动不足”或“被动不足”;2.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练习,加强肌肉力量发展,以克服或减轻“主动不足”;如踢定位球时,为便于小腿发力,支撑腿脚应落在球横轴稍前方,以避免股直肌出现“主动不足”。3.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可避免或减轻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如在武术的擒拿术中,可用力弯曲对手的腕关节,使其握不紧手中器物,被迫放下武器,就是利用伸肌的“被动不足”。充分屈腕后,再屈指则会感到困难。前臂的伸肌群作为对抗肌发生了“被动不足”的现象。六、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肌力矩和阻力矩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支点:关节中心(O)是支点;力点:作用肌在骨上附着面的中心(F)是力点;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是(R)阻力点。2.由支点至肌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A)称拉力臂。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3.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4.肌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肌力和阻力对骨杠杆所产生转动作用的大小。5.在肌肉工作中,肌力矩和阻力矩的关系大致有了3种情况:①.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做静力工作;②.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做向心工作;③.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做离心工作。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是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使我们了解运动中一些静止和运动动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能以正确、合理的动作要求指导教学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预防运动创伤。动作分析的步骤1、确定动作名称,划分动作阶段,描述动作要领2、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4、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1)指出动作阶段中运动环节的名称(2)关节名称与运动(3)与外力关系A、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可用“反同”二字概括。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阻力)作用相反。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B、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运动方向相同:这种情况有动作快慢之分:①动作慢:说明肌力小于外力,有部分肌力克服了一部分外力(阻力),这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的反侧或对侧。可以概括为:“慢反”二字。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但运动环节速度慢。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反侧或对侧。②动作快:说明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肌力补充外力,这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可以概括为:“快同”二字。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快。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4)原动肌:指原动肌的名称。通常写出两块以上原动肌,单独关节运动轴一方的肌肉除外。(5)肌肉工作条件:只完成动作中原动肌收缩时的工作条件。一般,四肢采用近固定和远固定;躯干采用上、下以及无固定。(6)肌肉工作性质:指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收缩时的工作性质。包括向心工作、离心工作和静力性工作。
本文标题: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学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4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