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EDI 实务与操作[第一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EDI概论1.1EDI基本概念•1.1.1EDI定义•由于EDI所应用的领域不同,EDI技术的实施所达到的目的不同,所以EDI的定义也很难统一。•我国对EDI的定义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1.1.2EDI组成:•1、EDI的计算机应用系统•(1)EDI的软件系统:•EDI软件主要由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和数据库维护软件组成,•EDI软件的构成:•(2)EDI的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通信线路•2、通信网络:•(1)根据各种通讯网络信息传递的特点分类:①公共电话网。②分组交换网③专用网。•(2)根据EDI用户之间相互传送电子信息的方式分类:①点对点(PTP)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②增值网(VAN)•PCPCPC单机方式增值网络EDI主机系统终端终端主机方式应用信息系统通信服务器EDI服务器EDI用户局域网方式以增值网VAN为连接的EDI的硬件的组成结构•(3)因特网(Internet)•3、EDI标准化:•是指它的数据标准•(1)语法规则;(2)数据结构定义;(3)编辑规则与转换;(4)公共文件规范;(5)通信协议;(6)计算机语言。1.1.3EDI的工作流程EDI的工作流程图•EDI的工作流程:•1、生成EDI平面文件•2、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3、通信•4、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一个简单的EDI应用过程采购应用系统订单输入应用系统BA买方卖方订单功能性回执订单收件通知状况查询状况答复收货应用系统工厂财会支付应用系统支付发票应用系统财会支付应用系统装运通知发票货物收货通知装运通知支票发票支付批准书订单副本订单副本订单副本订单副本CDEFGHIJKLMNOPQRSUVTEDI中商业信息的通道•A、买方标明要购买的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和时间等,这些数据被输入采购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翻译软件制作出相应的EDI电子订单,这份订单被电子传送到卖方;•B、卖方的计算机接到订单后,EDI软件把订单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同时自动产生一份表明订单已经收到的功能性回执,这份回执被电子传递到买方;•C、卖方也许还会产生并传递一份接受订单通知给买方,表示供货的可能性;•D、买方计算机收到卖方的功能性回执及接受订单通知后,翻译软件将它们译成买方的格式,这时订单被更新了一次;•E、买方根据订单的数据,产生一份电子的“了解情况”文件,并电子化传递到卖方;•F、卖方的计算机收到了买方的“了解情况”文件,把它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并核查进展情况;•G、卖方的应用系统产生一份“情况汇报”,并被电子传递给买方;•H、卖方的“情况汇报”被买方的计算机收到,并被翻译成买方格式,用此“情况汇报”构数据,更新买方的采购文件;•I、在买方的原始EDI订单建立的时候,EDI软件就把数据传递到财会支付应用系统,在那里数据自动输入系统。•J同样在原始EDI订单建立的时候,EDI软件把数据传递到收货应用系统,更新系统中的文件。•K、同样在卖方收到原始EDI订单的时候,EDI软件把数据传递到发票应用系统,将那里的数据自动输入系统,更新发票文件。•L、在卖方收到原始EDI订单的时候,EDI软件把数据传递到储存该种货物的仓库或生产厂家。•M、仓库或工厂根据订单备货,并建立一个发运通知,将发运通知传递到买方,同时将货物运到买方。•N、买方收到发运通知后,数据自动输入收货应用系统。在收到货物之后,买方再输入卖方的收据。•O、收据通过EDI软件,电子传递到财会支付应用系统。•P、卖方的发运通知,通过EDI软件,被电子传递到发票应用系统。•Q、一份由卖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发票被传递到买方。•R、买方的计算机收到发票后,翻译成买方格式,计算机对发票、收据和订单进行自动审核。•S、买方的计算机在审核了发票、收据和订单之后,自动产生一份支付批准书,并传真到支付部门(买方银行)。•T、卖方计算机在产生发票的同时,财会收款应用系统也自动地更新,以表明可以收款•U、买方通过他们的银行电子传递货款到卖方的银行。一份电子汇款单被传递到卖方。•V、卖方在收到汇款单和支付说明之后,数据被翻译成财会收款应用系统能接受的形式,卖方的存款记录被自动更新,同时买方被授予信誉。•1.1.4EDI基本特征:•①EDI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进行的电子信息传输。•②EDI是标准格式和结构化的电子数据的交换,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③EDI是由发送和接收者所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结构所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④EDI是由计算机自动读取而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子数据交换。•⑤EDI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的电子数据交换。•⑥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⑦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⑧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1.2EDI的关键技术以及与电子商务的关系•1.2.1EDI技术的发展•EDI技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4个阶段。•1、公司、企业、集团内部的EDI•2、行业内部的EDI•3、跨行业的EDI•4、全球的EDI•1.2.2EDI的关键技术•1、通信技术•2、标准化技术EDI•3、安全保密技术•4、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1.2.3EDI与电子商务1.3EDI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1.3.1EDI存在的问题•1、实施EDI系统费用昂贵•费用高昂,需租用专用的VAN,定制一对一转换系统,增加了企业信息处理成本•2、EDI覆盖面低,功能扩展有限•EDI系统的网络平台是专用的,基本上只支持EDI系统,这决定了EDI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覆盖面低;在网络互联和系统扩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3、EDI标准结构的灵活性很差•不能随着与其对应的业务环境的变化相同步。现行单证、报文、EDIFACT/X.12等标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无计可施•4、EDI报文的传输有较多限制•只能使用指定的网络协议和安全保密协议。•5、EDI标准是已经无法规范化表示许多商务应用•由于社会发展,规则的进步,有许多商务应用已无法用早期的EDI标准去规范化表示。•1.3.2EDI发展前景•1、应用EDI的贸易伙伴会增加•2、应用EDI的行业会增多•3、应用EDI的国家会增多•4、EDI与其他信息传送技术和系统的一体化•5、EDI技术将受Internet的冲击•(1)在Internet上实施EDI是一种必然趋势•(2)未来Internet是不能完全取代VAN.1.4EDI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1EDI的经济效益•1、竞争优势效益•(1)EDI使企业与贸易伙伴建立更好、更密切的关系。•(2)EDI能有效地实现即时供应,促进销售•(3)EDI的应用可以克服国际贸易障碍。•2、经营管理效益•(1)降低经营管理成本•(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机会效益•(1)当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推广使用EDI,并且迅速地普及到国际贸易中•(2)由EDI产生出来的国际贸易机会是比较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各自把供求信息通过EDI公布出来,这样增加了国际市场的透明度。•4、企业如何应用EDI•企业应用EDI的一般过程•①和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共同决定采用的EDI标准、交换的信息和发送信息定额时间。•②选择一个EDI增值服务提供商,并登记建立一个公司邮箱。•③开发或购买EDI通信软件和硬件。•④开发或购买EDI映射软件和翻译软件•⑤开发订单处理和账务系统的API(应用程序接口),以便EDI数据的进出。除此之外,为了以后能采用新的EDI标准、新的贸易伙伴和单证,还需要寻求财力和人力的支持。•1.4.2EDI的社会效益•1、全社会的增值•2、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3、引起贸易方式的变革,促进生产、流通领域经营体制的改革。1.5EDI在各行业的应用概述•1.5.1EDI在零售业中的应用商业EDI服务中心总部配送中心门店1门店N门店2供货商上海联华超市集团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货源信息系统结构门店内部MIS配送中心供应商要货信息订货单库存信息发货通知单上海联华超市集团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货源应用信息流•1.5.2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国际贸易中运用•2、EDI对国际贸易单证的处理过程•3、我国外贸EDI的应用状况•1.5.3在运输业中的应用•1、EDI在运输业中的应用意义•(1)可实现所有权快速、准确的转移。•(2)可防冒领和避免误交。•2、我国运输业信息网的构成中远EDI网络宁波港EDI网络中远EDI中心宁波港EDI中心上海港EDI网络上海港EDI中心青岛港EDI网络青鸟港EDI中心天津港EDI网络天津港EDI中心宁波外代上海外代青岛外代天津外代交通部“四点一线”网络总体结构•1.5.4在商业中的应用•1、商业中EDI运用的必然•2、商业EDI系统EDI货运订单电子处理系统•1.5.5在金融业中的应用•1、实施金融EDI的意义•2、金融业EDI应用实例金融业EDI应用实例1.6EDI应用实例•EDI在纺织品许可证管理中的应用•在我国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欧、美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实行配额。由于配额数量有限,因此,多年来伪造出口许可证和无配额发证现象比较突出,不仅影响了国家正常出口,也损害了我国政府的对外形象。为此,商务部与协议国商定,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欧共体建立了双重核查制度。即中方每天将所发证书的电子数据传送给对方有关国家的主管部门,对方据此对书面许可证进行核查,这正是典型的EDI应用范畴。•(1)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全国纺织品许可证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包括了对国家纺织品许可证的管理和对全国进出口许可证的管理两部分内容。其管理模式如下。•各签证机关根据商务部贸管司分配下达的配额,为本地公司签发纺织品许可证,并每天将所签发许可证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上报商务部EDI中心。商务部EDI中心对上报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对配额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每天将许可证数据分别传送到美国、加拿大、欧共体等协议国相关部门。对方则根据此数据来对书面许可证进行核查清关,同时返回有关的核查及清关信息。•全国纺织品许可证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1-13所示,图中,实线表示书面证书、报表等,虚线表示电子数据•由图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包括5个环节、3个子系统。•5个环节是商务部贸管司、签证机关(各地经贸委)、商务部EDI中心、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和协议国海关或进口管理部门。•3个子系统包括:纺织品许可证申请、打证子系统(出口公司用),纺织品许可证审理、签证子系统(各签证机关用),纺织品许可证配额管理及对外核查子系统(商务部EDI中心主机)。全国纺织品许可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2)计算机通信网络全国纺织品许可证管理系统,通过我国的分组交换数据网(CNPAC,Chinapackedswitcheddatanetwork)和长途电话网,使在北京的商务部EDI中心机房的主机与全国各地签证机关的主机或网络远程工作站连接,构成一个星形拓扑结构的广域网系统。•其中全国纺织品许可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外核查部分以3种方式联网:•①与欧共体通过国际长途电话网(IDD,internationaldirectdiating)方式联网;•②与加拿大通过我国的分组交换数据网到美国的公用数据网(TELNET,telecommu-nicationNetwork)的方式联网;•③与美国直接通过公用数据网联网。•(3)数据标准化•该系统对外主要采用EDIFACT标准。1995年,商务部颁布了“全国纺织品被动配额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工作规范”,对配额的分配、出口许可证的申领和签发实行计算机联网监控管理。
本文标题:EDI 实务与操作[第一章][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