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认识与审美的统一。真、善、美:认识活动——艺术真实——真审美活动——情感评价——善美的规律——形式创造——美第一节艺术真实认识与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概括1、认识与艺术真实文学作为认识活动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价值取向是以历史理性求“真”“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真实:是一个表示客观存在的概念,指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物及其客观规律。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所达到的准确和客观实在的程度以及读者的真实感达到的可信程度。艺术真实的三个维度:创作真实——艺术家的真切体验和情感本体真实——主观性与假定性的统一鉴赏真实——在“重建”中的认同和信任文学的发展使其真实性有不同的侧重:事真(现实型文学)情真(理想型)理真(象征型)巴尔扎克论真实“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别林斯基论真实“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别林斯基“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恒性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恩格斯历史上的两个经典批评案例:其一,恩格斯对英国女作家哈克纳斯的《城市姑娘》的具体分析。其二,列宁对托尔斯泰作为“天才的艺术家”的总体评价。《城市姑娘》以“如实的叙述”把陈旧的故事“变成”新的故事,但仅仅描写工人群众消极的一面并不是时代面貌的真实反映。虽然列宁猛烈地抨击了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说教,却高度赞扬他“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以伦比的图画”,认为他的一系列作品,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最后30年俄国实际生活所处的矛盾条件的表现”,而且“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的时候所具有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对“原始资本积累”所造成的灾难还进行了深刻的揭发和愤怒的抗议,从而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内蕴的真实——内在追求假定的真实——外部特征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即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内蕴即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真相事理层——契诃夫、鲁迅等历史文化层——《竹里馆》哲学意味层——《局外人》《礁石》《红楼梦》——封建社会的盛衰,礼教制度的吃人,各阶层的矛盾冲突,叛逆者的人生悲剧,美的易逝性各种文化的展览,色空观念(梦幻泡影)契诃夫——短篇小说——凡人琐事——俄国现实的真实写照。卡夫卡——《变形记》——怪诞形象——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生状态、人际关系鲁迅——《呐喊》——病态社会的病态人格文本赏析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艾青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假中求真,以假为真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的产物,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艺术真实的创造必须以生活真实为依据,以审美理想为引导,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这大约便是韩先生之所谓大作家所创造的社会底存在的可能的人物事状罢。——鲁迅:《给徐懋庸》(1933)“假中见真”的条件:首先,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亚氏“把谎话说得圆”《许三观卖血记》林冲被逼上梁山其次,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合情、合理《牡丹亭》《窦娥冤》《瑞云》《西游记》、《变形记》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雷雨》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戏剧家:曹禺《牡丹亭》《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与表现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主观的真实——非客观的真实诗艺性创造——非科学发现主观的真实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色彩。文学创造对自然界的主观认识: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陶渊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文本赏析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张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刘白羽:《平明小札》作家刘白羽文学创造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诗、词、曲、剧中的王昭君——面貌各异,实际上都不过是艺术家们借古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之产物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与池莉《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水浒传》与《荡寇志》诗艺性“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作用: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鲁迅《故乡》对比叙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多视角叙事圈套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叙事王蒙《蝴蝶》意识流《秋浦歌》等的夸张文本赏析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艺术真实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三、艺术概括含义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艺术的综合”“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别林斯基:“通过个别的、有限的现象来表现普遍的、无限的事物。”《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人类社会活生生的横断面的表现《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的《人间喜剧》艺术概括的规律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歌德的论述)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No.1No.2(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实现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原因:特征是本质的最显著的体现歌德:“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祥林嫂、方鸿渐、福贵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成熟。屠格涅夫(二)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歌德:“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贯注生气的结果。”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复活》插图“类型化”与自然主义与艺术概括的要求貌合神离或相互对立的是西欧文学史上的“类型化”与“自然主义”主张。“类型化”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贺拉斯那里,他以不同年龄的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例,强调文学应描绘同类人的共性。“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和左拉。他们强调纯客观地再现生活事实,主张作家应象医生那样对人生作“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解剖”。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基本类型有两种:No.1No.2“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专取一种人”第二节情感评价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无情便无文认识与情感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中外文论家对情感的强调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㈠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性“裁判”;“裁判”体现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高尚性与功利性。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提出了“诗意的裁判”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要求:高尚的品格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度,需要美好和高尚。这是因为对于严肃的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创作来说,不但应该“真”,而且应该“善”与“美”。对一切美好事物情操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黑暗的拒斥。能否以高尚美好的情感把握生活,最终取决于创作主体的人格。功利的取向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体的人生幸福为标准。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是功利性质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文学的功利取向因作家的着眼点不同而
本文标题: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