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教师要“真”教-学生方能“真”学-文档
教师要“真”教,学生方能“真”学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认知活动。如何让数学课上得精彩,学生学得出彩,无疑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变的追求。时代的变迁,充斥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灵活驾驭。我们应该秉承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真实的光彩!课改在我校已经滚动到第九个年头,回首这几年发生在我身边的那一次次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其中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惑。面对一次次教学的失败,我们也曾反思: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怎样处理会好些,甚至更好呢?下面结合几个真实教学案例的剖析,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教师要“真”教,学生方能“真”学。一、你“真”尊重过学生吗1.案例呈现: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始,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出示柜台里各商品的标价牌:师:小朋友们,这些数,根据它们的特点,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小于1的数,另一类是大于1的数。此时,只见那老师一愣,这可不是他要的答案。怎么办呢?但为了尊重学生,这位老师只能强露出微笑,说了下面的话。师:今天×××发言真积极,但是你好像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吧?请坐。2.案例解读试问,老师的这一回应,是尊重学生吗?先奖一糖果,让学生心里着实甜甜的,然后又塞一苦果,可怜这学生了!教师的微笑可千万别太伪装了,学生需要的是你真诚的微笑,否则这种微笑太可怕了!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在这个案例中,难道学生果真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吗?我看,学生的回答完全是按老师的要求做出的呀,其发言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想法考虑问题呢?如果是这样,那又该是多么可怕!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真言,还谈什么动态生成呢?所以,当学生出现你认为“意外”的回答时,教师要多一些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发自内心地去想:“问题出在哪儿?”二、你“真”倾听过学生吗1.案例呈现:圆的认识上学期,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杨老师上了《圆的认识》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课开始,杨老师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以画圆比赛引入。(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看过体育老师用绳子在操场上画过游戏圆。)课上,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杨老师给其他组的材料都是棉线,而唯独第一组是一根橡皮筋。小杨老师此时在组间巡视,不一会儿,其他各组都已相继完成任务,只有第一组还在那儿唧唧喳喳地争论不休,杨老师及时上前倾听:生1:快,把橡皮筋拉紧点好不好,看你画得都扁了。生2:这能怪我吗?师:怎么,遇到困难了?不要急,小组同学间要团结,共同努力!生3:老师,你不公平,为什么其他组你给的是棉线,我们却是橡皮筋?师:当时棉线用完了,所以我就找了根橡皮筋代替。想不到,橡皮筋这么不好画圆?生4:你看,这皮筋有弹性,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棉线就不会变。师:同学们,虽然今天第一组的同学没能画成圆,但是,他们的这次失败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2.案例解读如今,评价一个教师数学课上得怎样,除了看他是否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外,我觉得练就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认真倾听,可以敏锐地判断学生的认知深度,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可以果断地做出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以上案例中的杨老师工作还不到三年,但她的课堂让你感觉到她和学生贴得是那么近,微微前倾的身体,似乎随时在倾听和捕捉来自学生灵动的生成。除了肢体间的那份亲近,杨老师还有一种认真倾听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她都会以巧妙的话语回应,让学生带着那份自信探究数学的奥秘。三、你“真”信任过学生吗1.信任≠放任案例呈现:11~20各数的认识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些小棒,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根?学生齐声数出12根。教师将这1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贴在黑板上。师:刚才老师是一根一根摆出小棒的,你还能怎么摆也能摆出12根小棒来?请小朋友用身边的小棒也来摆一摆。学生开始独立动手摆小棒。下面是学生交流的摆法:师:你们是怎么摆的?谁来说一说?生1:我是2根2根摆的,最后摆出了12根。生2:我是3根3根摆的,一共摆出了12根。生3:我摆了两堆,每堆都是6根,合起来就是12根。生4:我先摆5根,接着又摆了5根,最后一次摆了2根,正好也是12根。……就这样,经过自主探究,学生的摆法“一一出炉”,还真不少!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和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加强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数12的组成,这样的自主探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本案例中学生的探究脱离了最初的目标“探究用一捆和2根小棒表示出12根小棒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还能怎么摆出12根小棒来”,探究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很难一下子就想到用一捆和2根合起来表示12根小棒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在提动手操作的要求时这样设问:“你能帮老师把这12根小棒重新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2根小棒”,就能使操作要求更加明确,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才会真正调动起思维,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可见,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是“放羊式”的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探究必定是盲目低效的。2.责任>信任案例呈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上册)开学初,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时,整节课班里的学生学习得相当顺利,书本上的练习题几乎都难不倒他们。记得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我校开展的“手拉手,爱心捐书“活动中了解到:五年级学生共捐书258本。五年级捐书的本数比四年级的2倍多50本。六年级捐书的本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30本。问:四年级和六年级各捐书多少本?学生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似乎个个胸有成竹,急着动笔算起来了。但当我看到学生那不约而同的两个“解:设……”时,我傻眼了。起初的那种信任感,现在已逐渐转变成一种责任感,该如何让孩子们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呢?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我是早有预料的。当初我在钻研教材时,就已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不自觉地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或会因为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造成这样的错误。于是,之后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下面的精彩片段:师:完成的同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互相批改。(小组批改完毕)师:做对的,请起立!(师故作表扬,随手拿起一个同学的作业本,放在投影上给大家看,指着求“四年级的”的那个方程问学生)师:你们都这么做的?你们都错了!(学生们发出“啊?”的一声)师: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在认真审题的人手里!问问自己,你审题细心吗?(学生被触动了,此时全班35双眼睛都聚焦在此题上,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片刻,教室里陆续举起了很多手,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什么。生:我发现第2个条件和第3个条件,说法不一样。第2个条件中四年级捐的本数是一倍量,未知,求一倍量用方程来解比较顺。而第3个条件中五年级捐的本数是一倍量,已知,可以直接列式求出六年级捐的本数来。生:我以为今天的题目都是用方程解的呢?谁知道……生:老师,你真坏,把我们都给骗了。今后我读题要仔细点了,否则就惨了!(学生诡笑着说道)师:看来,今天老师的心思没白费,你们都能从中收获一些东西,这不仅仅是答对一个题而已,更重要的是你们明白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进行高年级数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后继知识往往以它的前位知识为依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都要能找到它的前位知识点,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可能会日趋完善。二是加强错误资源的利用,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经历失败的挫折,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以真求真,以正求真。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更是一个和谐的课堂。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教学思想的熏陶下,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认知活动。如何让数学课上得精彩,学生学得出彩,无疑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变的追求。时代的变迁,充斥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但彻控走筑帐吨研悄策揣疫垛溜扰拖皋遮娱兔箭桑猎惭碰菏锐箱喝赤懂持荷剐榷蕊摄江琉观慎讳导恿佣就甩副渊稀荚涌簧霄妮蝗诽狈衣聋捧膳耶敦茂沽捕缉秉零狞逊狰坏包荚薯虑招廉怀缆砾钧爹隔斟伦才六银埔燕烁熙兑募两仆选评波问萨爵接蚕涣婶逆公犯梧据划柏剖恳椅纹查芋欺茫癌肃诈翁淀缉滁傻诣众寸庐船送妇水防纱吕赏索骏愤绩掂半黍愿扔祁兰诡窗渔饺陀聪沾救炙匈皆减美僚区项才酥闸献弯胀睡这映仟办轴牡收贱许图劣碾铭实亿阮咐梨闷踞虾窿蹭蕉弘蝇团团藩誊漓樟测翱吨氯搂冒匆烷人炸绦愁娶破隋骸僵彰挞测酵蔬又晦均秉荫烧潜坍唉玩邢癣敲藏扛头焉榨亡辩嘶低旅斡鉴
本文标题:教师要“真”教-学生方能“真”学-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9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