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职业环境与健康第四章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51.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①金属及类金属②有机溶剂③有害气体④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⑤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⑥农药生产性毒物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6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7(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工效学有关的因素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8常见的职业紧张因素有:①劳动组织不合理;②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不协调;③不良的工作条件等。职业紧张因素是导致常见疾病发病率增高、工伤事故发生率增高及“过劳死”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9工效学涉及劳动者、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三者之间彼此协调配合的关系。劳动工具与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选用、劳动组织与布局、仪器操作等均应符合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尽可能适合人体解剖和生理作用特点。否则可能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对机体造成损伤。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0(三)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1(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条件二、职业性损害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都会发生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是否发生还取决于以下条件和因素:1.作用条件:接触剂量、接触方式、接触机会2.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个体易感性、行为生活方式。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2(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injury)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31.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4(1)职业病的范围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①尘肺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③职业中毒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⑥职业性皮肤病⑦职业性眼病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⑨职业性肿瘤⑩其他职业病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5(2)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明确②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③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④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⑤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6(3)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诊断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作出诊断后必须向当事人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7诊断依据1)病人的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处理1)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2)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82.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19(1)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①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②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③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④不属于法定职业病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0(2)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①肺部疾病:慢支、肺气肿②骨骼及软组织损伤:腰背痛、肩颈痛③心血管疾病:二硫化碳和一氧化碳导致的冠心病④生殖功能紊乱:铅、汞和二硫化碳导致的早产和流产⑤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溃疡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1职业特征(occupationalstigma)有些作用轻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有时不致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表改变,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这些改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故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称为职业特征。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23.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injury)又称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3三、职业性的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在三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组织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技术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等。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4职业健康监护是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5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是指用人单位对准备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上岗前进行的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掌握其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6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陈小玉)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7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8概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来源: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生产性毒物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9存在形态:气体蒸气烟(直径0.1m)雾粉尘(直径为0.1〜10m)吸收: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意义不大气溶胶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0一、铅(lead,Pb)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1(一)理化特性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密度11.3熔点327℃沸点1525℃不溶于水,可溶于酸Pb蒸气Pb2O烟雾铅烟△400℃-500℃O2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21.工业生产:铅锌矿的开采及冶炼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的熔铅及制粉含铅油漆的生产与使用制造电缆和铅管铅化合物的使用和生产电力与电子行业(二)接触机会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3铅壶烫酒过量使用或滥用含铅药物误食铅化合物污染的食物2.非职业性接触: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41.吸收(三)毒理铅呼吸道PbO血肺泡弥散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0%)消化道肝胆汁肠粪便(5%~10%)皮肤(主要为有机铅)部分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52.分布铅血循环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初期后期血浆蛋白结合铅可溶性PbHPO4肝肾脾肺皮肤骨(90%-95%)毛发牙齿小部分在血浆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63.排泄主要途径:肾脏尿(每天约20~80g/天)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母体胎儿婴儿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74.毒作用机理(1)血液和造血系统1)卟啉代谢障碍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8铅中毒病人出现的异常血红素前体ALA升高(血、尿)卟胆原升高(尿)尿卟啉升高(尿)粪卟啉升高(尿)FEP升高、ZPP升高(红细胞)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ALASALAALAD尿卟啉原合成酶尿卟啉原Ⅲ原卟啉原脱羧酶粪卟啉原III粪卟啉原氧化酶原卟啉ⅨFe2+亚铁络合酶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PbPb图4-1铅对血红素合成影响的示意图线粒体胞质内卟胆原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92)由于血红素的合成障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0(2)消化系统影响1)Pb小动脉平滑肌痉挛腹绞痛,视网膜小A痉挛、高血压、Pb面容等。2)Pb→体内→唾液腺分泌+口腔蛋白质食物残渣腐败产生的H2SPbS,沉积在牙艮和口腔粘膜下,齿龈内外侧边缘处形成蓝黑色的线带即“铅线”。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1(3)神经系统1)Pb→N.S→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神衰症候群→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2)Pb→神经鞘细胞→神经节段下性脱髓鞘→垂腕。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24.肾脏影响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与磷酸化作用而致肾汞能异常;慢性中毒还可出现间质纤维化。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3(四)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中毒性肝病。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痉挛、抽搐、谵妄、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41)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头痛、全身无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肌肉和关节酸痛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在我国不多见2.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感觉型:肢端麻木,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障碍运动型:握力↓,伸肌无力,重者可出现“垂腕”混合型:既有感觉障碍,又有运动障碍。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5垂腕(铅麻痹)铅中毒性脑病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62)消化系统(1)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2)铅绞痛(leadcolic):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有发生铅绞痛特点:突然发作,剧烈难忍,也可为持续性的绞痛,阵发性加剧,部位多在脐周,少数在上腹部或下腹部,手压可缓解,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伴有呕吐、烦燥不安、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体查时,腹部平软,无固定压痛点。Pb绞痛必需与急腹症鉴别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7(3)铅线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83)血液和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周围血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4)其他症状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婴儿:母源性铅中毒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49(五)诊断及处理原则1.诊断依据:1)职业史2)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3)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502.诊断分级(根据GBZ37-2002)观察对象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非职业性铅中毒诊断则必需详细的询问病史,以免误诊。卫生学(第7版)·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51(六)治疗1.驱铅治疗:1)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驱铅的首选药物,CaNa2EDTA+Pb→PbEDTA→尿↑驱Pb时要注意观察,同时需适当补充Cu、Zn等微量元素,以免出现“过络合综合征”。根据病情
本文标题: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3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