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1基因的分离定律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材料分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五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知识目标(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义。(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3、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二、说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本节课为新课教学,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对基因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毕竟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知2识现象,所以要把它同生物的性状遗传结合起来有很大困难,再加上本节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特别多,同时考虑到教学大纲对教材重难点的要求是最高层次D: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我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学习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三课时学习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事例分析。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并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予学习上的指导: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些染色体行为的规律性变化已经很模糊,所以课前需发一些针对性练习来回忆减数分裂。2、心理上,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但由于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清楚分离定律的学习是难上加难,对本块内容的学习从心理上有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使自己更加提高听课的注意力,以防对一些概念和过程的不理解。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生动性和浅显性,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逐步完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下面通过教学过程来谈谈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应用)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知道了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而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我们还知道亲代的全套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可以传给子代,而且能控制子代在发育中表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那么,如果双亲都是双眼皮,其子女一定双眼皮吗?如果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这是前世造孽、现世报应吗?要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遗传的第二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段导言在复习中运用趣例引出总课题。既承上启下,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师生迅速进入新课。讲解:穿插有关孟德尔及杂交实验法简介,既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为理解下面的杂交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首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相关的文字及插图,同时列出三个思考题:(1)为什么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结果会可靠,而且易于分析?(2)豌豆人工杂交试验是如何做的?(3)遗传物质肉眼看不到,孟德尔是如何将所要研究的遗传物质变化规律变为可推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之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解释重要概念“相对性状”,这可以陪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也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作铺垫。讲“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时,利用挂图、插图形象化述说杂交过程,同时还应指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问题是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加强对学生进行3创新观念的教育。再要求学生观察表6-2,真切感悟其他性状也存在这样的分离比,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结果重复出现,其中必蕴含着规律性。板书的同时指明本节出现的一些重要符合的含义(P、♀、♂、×),在学习到子一代为高茎一种性状时,引出“显性性状”及“隐性性状”等概念。讲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同时出示一些思考题:(1)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2)孟德尔三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3)孟德尔又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3:1的?阅读思考的同时体会孟德尔所表现的思维的深刻性,之后边板书,边总结说明假说要点:(a-e可以不讲出来)a、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c、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基因又恢复成对。e、在成对基因存在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显性起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概念形成的渐进性和逻辑性。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过程、现象和解释的教学中出现许多新名词(概念)且属理解范围,一下子和盘托出,学生消化不良甚至有后遗症;按教科书按部就班,逻辑性又不强,可以分三步操作:1)学生阅读教材,自读过程中初步接触相关概念。2)教师图解板书过程,引导学生依次再认相关概念和符号。(教师绘图学生叙述PF1F2♀♂×等符号的含义)3)创设情景深入理解重要的概念:(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掌握由P-F1,F1-F2判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方法和规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解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和方法,理解好自交和杂交。在学生字面理解了概念后,例题巩固和运用。最后达到概念牢固地建立。小结:这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鉴于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相对冗杂的特点,我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对照板书,将所讲的内容再和学生一起做整理,同时进一步完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完整的全局的概念,进一步领悟主题。巩固练习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及时理解和应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以致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我设计了几道课堂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训练,及时反馈教学效果。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和卷毛B、豌豆种子的黄色和绿色C、人的近视和色盲D、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2、性状分离时指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C、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分离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43、用纯种高茎与矮茎豌豆做杂交试验时,需要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五、说板书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我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板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2)试验结果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一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目的(2)理论分析(3)杂交实验(4)结论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等位基因的概念(2)分离定律的实质(3)细胞学基础: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第一次分裂的后期(4)核心内容: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5、基因型和表现型(1)基因概念表现型:基因型:(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指导育种方面(2)医学实践方面—遗传病预防六、说教学思想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本节内容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一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本节科学思维严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解释,引导学生观察、推测、归纳来活化学生的思维,即进行过程性教学,来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标,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本文标题: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3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