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涉江采芙蓉bixiu222222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后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汉代文人诗的集大成之作,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大抵为建安时期的作品。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晬语》)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钟嵘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说:“实五言诗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其成就在于能把这些常见的主题表现得扣人心弦。《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题内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感情特征:感伤、苦闷艺术特点:1、长于抒情,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水乳交融。2、善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言近旨远,含蓄蕴藉。语言:不加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熟读成诵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思妇怀远,游子思乡这诗作于汉代,可视为当时不少因战乱而分离的情侣的写照。诗歌赏析:(一)、整体感知诗歌赏析(二)、该诗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风和日丽中,荡着小舟,在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摘上几枝莲花,送给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的真挚情感。何况在这湖泽中还有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放入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令人心醉。这就是诗歌前两句给我们描绘的画面,“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为何呢?她徒然采摘的芙蓉此刻又送给谁呢?因为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诗经》《楚辞》里的赠花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非汝之為美,美人之贻。《诗经静女》①娈:luán美好。②贻:赠。③彤管:红色的管状植物。被石兰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楚辞山鬼》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香草)再掐枝鲜花,送给思念的神女。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诗的最后两句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画面不再是拈花沉思的采莲姑娘,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当女主人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的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故乡的山水吗?他望见采莲的妻子吗?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两者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双方都茫然相望,谁也看不见谁。有同样的心情却不得不分开而居,也只得忧伤以终老了。末两句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如此日日空候,归乡无期,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游子思归乡,思妇盼归人。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不露哀怨,语言蕴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涉江采芙蓉环顾望乡问题探究此诗的抒情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困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的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助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思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天地之间一声幽叹月夜杜甫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本文标题:涉江采芙蓉bixiu2222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