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3+0.5+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2012年3月)一、培养理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实施“3+0.5+0.5”人才培养模式,在知识结构方面,达到专业知识与专业特长的统一;在能力结构方面,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本素质方面,具备较高的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人才。1、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结合的“双技能”特色。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新观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采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在适当的知识环境中设置问题以便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观察能力。3、搭建面向社会需求的主动实践平台。积极搭建起多方位的专业主动实践平台,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活动转化为新的教学实践内容,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实践资源。和当地的企业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合作,弥补校内实践资源的不足。二、人才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折、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基本规格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2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业务素质:掌握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3.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四)主要课程运筹学、微观经济学、操作系统、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组织原理。(五)学习年限与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4—6年。(六)授予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七)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学时毕业最低学分:170+6学分(其中6学分为课外必修学分)。课内总学时:2627学时。(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见表一)(九)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二)(十)校外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三)(十一)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见表四)(十二)有关说明1.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采用“3+0.5+0.5”培养模式。即:3学年(1-6学期)校内3集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第7学期选择合作的企事业或行政单位进行专业实习,第8学期进行校内集中毕业设计。第4学年的两学期建立有效的互补与联系。2.本专业培养方向分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学生在第4学期末选择专业方向,第5学期开始按选定的专业方向修读专业选修课。每个学生必须修满其中一个方向模块的所有课程。3.第3学期和第5学期各安排1周时间分别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4.第7学期的专业实习按照该专业的专业方向分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个实习岗位。其中,信息管理的实习岗位完成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的信息化现状分析、提出信息管理建设规划方案、完成现有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测试、维护与改造等)、撰写业务流程改造方案;信息系统实习岗位根据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的要求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具体做到信息系统项目分析、信息系统项目设计、信息系统编码实现、信息系统测试、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4表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总学时课堂讲授实践实验上机等一二三四1234567817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6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5151考查3专业实习毕业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151考查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6868(68)考试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434考查2形势与政策2(136)(136)考查(1)(1)(1)(1)(1)(1)大学英语1427220468*考试考查*44*44体育4136136考查222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38)(38)考查(2)(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6)(36)考查(2)小计3861240820411910600专业基础课微积分B158585考试5微积分B247272考试4线性代数B23636考试2概率与数理统计B23636考试2离散数学35454考试3信息管理概论23434考试2C语言程序设计46868考试4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3434考查2操作系统2.5543618考试2+1会计学基础35454考试3管理学原理35454考试3微观经济学35454考试3运筹学35454考试3数据结构35454考试3数据结构实验13636考查2小计41.57796918813158800注:打*的为考试5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续表一)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总学时课堂讲授实践实验上机等一二三四1234567817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6周管理信息系统2.5543618考试2+1信息组织原理35454考试3生产与运作管理23636考试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3723636考查2+2.net程序设计3723636考查2+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3636考试2数据库应用实验13636考查2计算机网络3.5725418考试3+1软件工程2.5543618考试2+1财务管理23636考试2管理统计学23636考试2小计26.55583961620088114必修课合计10619491495454242426221146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续表一)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总学时课堂讲授实践实验上机等一二三四1234567817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6周选修课专业模块课信息管理方向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3723636考查2+2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小企业ERP原理2.5543618考查2+1供应链与物流管理2.5543618考查2+1移动商务2.5543618考查2+1办公自动化2.5543618考查2+1小计132881801080000106信息系统方向Web应用技术3723636考查2+2Java程序设计3723636考查2+2Oracle数据库开发2.5543618考查2+1软件测试技术2.5543618考查2+1软件项目管理23636考查2小计132881801080000106要求每名学生必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共13学分,必须修满该方向包含的所有课程,在此基础上可跨方向选课。专业任选课电子政务1.5362412考查1+1网络营销23636考查2证券投资学1.5361818考查1+1企业战略管理23636考查2学科前沿探究23636考查2知识管理23636考查2专业英语23636考查2信息安全23636考查2质量管理23636考查2市场营销学23636考查2多媒体技术2.5543618考查2+1财政与金融23636考查2信息存储与检索23636考查2宏观经济学35454考查37小计28.5540492480076611以上选修课程必须修满25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的13学分和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科前沿专题》安排12周上课时间。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说明:本专业学生必须在艺术技能类、人文社科类中各选1门,其余任选,修满10学分。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艺术技能类师范教育类地方特色课选修课合计41.5学分828学时课程总合计147.5学分2777学时表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编号实践性环节名称学分数各学期周数安排一二三四12345678军训21w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11w数据库课程设计11w见习2(2)w毕业设计和论文810w合计14注:①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在第3学期第15周进行。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5学期第15周进行。③见习是分散性实践教学,安排在第3学年的暑假进行,为期2周。8表三第7学期校外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细分表专业方向序号实习内容考核评价学分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项目分析方式:采用“时时+阶段”的方式监控与指导实习学生。即:专业实习过程管理平台的时时监控与指导教师的阶段检查相结合。考核:过程管理平台监控×30%+教师阶段考核×30%+实习汇报×40%32信息系统项目设计33信息系统编码实现34信息系统测试35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3合计学分15信息管理1信息化现状分析方式:采用“时时+阶段”的方式监控与指导实习学生。即:专业实习过程管理平台的时时监控与指导教师的阶段检查相结合。考核:过程管理平台监控×30%+教师阶段考核×30%+实习汇报×40%32信息管理规划33信息系统管理54业务流程再造4合计学分159表四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体系必修课(75.2%)选修课(24.8%)合计学时合计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课堂教学公共基础课(27%)6123861238专业基础课(29.4%)77941.577941.5专业课(18.8%)55826.555826.5公共选修课(7.1%)1601016010专业模块课(9.2%)2881328813专业任选课(8.5%)2301223012合计100%1949106678352627141实践性教学环节分散性的17.5学分集中性的14学分校外实践15学分合计(27.4%)46.5学分课外学分6学分总计课内总学时:2627毕业最低学分:170+6注:1、表中比例均按学分计算。2、分散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为13学分,选修课按4.5学分计。三、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规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的关联如下图: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行业见习、校企联合培养、课外ACM、多媒体、电子商务创新设计实训、软件工程师实训考证、课外项目开发、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身心素质:体育、军训、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课外团体性活动信息系统方向:计算机网络、C、C++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Web应用技术、软件测试等课程及课程设计。文化素质: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文理渗透(文化艺术)公选课,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管理类大学科基础知识: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概论等系列课程数据处理、管理及经济分析技术:信息组织原理、管理统计学、经济学、战略管理等课程。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系列课程,就业与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实验及课程设计信息管理方向(管理系统的应用、二次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物流、ERP、OA等课程和项目实验。专业知识、能力的深化拓展:专业任选课11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以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和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为主要目标
本文标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3-0[1]_5-0_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1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