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通辽南站铁路立交雨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后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通辽南站道路立交雨水工程建设单位:沈阳铁路局通辽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沈阳铁路建设监理公司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监理站施工单位:中铁九局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主编部门:中铁九局通辽枢纽扩能造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二作业队主编人:2010年月日审核人:2010年月日审定人:2010年月日批准人:2010年月日1一、编制依据:1、铁道部铁建函(2008)1231号《关于改建铁路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2008年11月5日)。2、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合同及供图协议。3、依据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设计文件及验收标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10441-200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沈阳铁路局现行的有关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通辽南站立交雨水工程,主要施工地点为新建NHXDK8+638道路、J3K1+858驼峰五连桥道路、JZK0+420驼峰铁路排水工程。内容包括雨水泵井及安装泵井设备、雨水检查井、雨水集水井及雨水管路埋设、雨水贮存池施工等。1、雨水泵井泵井结构井径均为D=3m,井深分别H=9m,12m,11m.设备均选用两台潜污泵,水泵采用全自动及手动控制,两台水泵同时使用。其配电控制系统由电力专业配套,安装调试均由厂家负责。水泵采用自动搅匀泵。泵井壁厚均为300mm。泵体结构为钢筋砼,砼标号为C30、C35。2、雨水集水井集水井井径D=1m,深度H=2m。雨水经雨水侧沟汇集后从最低点汇入集水井。3、雨水管路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Ⅱ级管,胶圈接口;雨水压力管PE管,胶圈接口;枢纽内冻结深度1.79m,雨水管道管顶埋深不小于1.99m。4、雨水贮存池雨水经雨水侧沟汇集后从最低点汇入集水井,由钢筋混凝土管引入新建泵井,最终由泵井扬至新建贮存池中。新建贮存池四周必须设防护栏,并应有明显警示标志,以杜绝安全隐患。三、主要工程数量表2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名称规格及说明单位数量备注1建雨水集水井座302S515(12)2建雨水检查井座102S515(21)3钢筋混凝土管D400m50D500m12D600m204压力排水PE管DE300m160工作压力0.6MPaDE400m75DE500m1485拍门DE300、400、500个3各一6钢筋混凝土套管DN800m34J1K1+858处DN700m10JZK0+420处7钢筋HRB335kg181298钢筋Q235kg17529混凝土C30m3117.310混凝土C35m327.3四、工程目标4.1、工期目标本工程计划2010年5月20日开工,2010年7月30日结束桥涵施工,总工期70天。4.2、质量目标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交验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要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4.3、安全目标3消灭一般D及以上行车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责任伤亡事故(零死亡);杜绝特大责任交通事故、重大火灾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消灭职工(含民工)重大伤亡事故;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达到合格以上标准。4.4、环保目标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要求;按合同要求做好环保工作,达到顾客满意;做好施工范围内的环境美化,让周边群众满意;施工污水排放控制达标率100%;施工扬尘控制达标率100%;施工噪声污染控制达标率100%;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达标率100%。五、工程的控制要点由于泵井大而深,且又是软土地基,施工现场小,且受限制。故泵井的开挖施工是工程的主要难点之一,所以泵井施工的安全性与工期控制为本工程最主要的控制要点。六、组织机构及主要管理人员职责6.1、组织机构:作业队长:曹前进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耿怀东施工负责人:杜万富主管工程师:刘海军试验员:张静安全员:刘振东质量员:鹿强材料员:吴树昆6.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6.2.1、作业队长:负责组织本队贯彻实施质量方针,确保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生产的组织、协调、指挥。负责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的实施与维护。负责组织本队人员在所辖工程项目中,实施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因素处于受控状态。4负责所管辖范围施工工程合理配备所需资源,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负责组织产品交付前防护。6.2.2、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路局、九局及公司施工管理技术规定,并负责填写与之相关的各项质量记录。负责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不规范行为有权制止或上报。负责各工序间的衔接、施工过程标识、跟踪指导和监督。6.2.3、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管理,施工机械及人员的调配;根据有关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并具体指导作业班组按施工图的设计要求组织施工。6.2.4、主管工程师:负责协助技术负责人管理本桥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及负责施工现场测量放线及相关内业资料填写。负责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下达。6.2.5、实验员:负责制订本工程检测试验计划,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测;参加复杂技术性施工的跟踪检测与试验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要求进行指导、检查。6.2.6、安全员:负责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作业队安全交底,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作业标准化“实施细则。对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进行补充,根据安全技术交底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负责对所有进入现场的劳动作业人员的进行安全教育及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负责本队安全器材、用具、设施的维修保养与标识。负责制定并落实本项目各项紧急事项应急预案,并贯彻落实。6.2.7、质检员:具体执行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查。负责检验和试验的实施,并据实填写各种有关质量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负责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管理。5施工放线墙体施工主体验收结构安装验收不合格分析处理下道工序验收合格主体施工准备柱、梁等砼施工各种预埋管线设置负责不合格品处理及检验实验状态标识的管理。6.2.8、材料员:负责所辖范围内材料管理。按九局及公司批准的相应物资材料实施采购,并对其采购质量负责。负责材料搬运、贮存及不合格品管理,负责填制相关的质量记录。七、施工任务划分本工程一个泵井设置一个班组。每个班组在保证完成所分配的施工任务的同时,服从作业队的统一调动。八、施工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2010年5月20日开工,2010年7月30日结束桥涵施工,总工期70天。九、主要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9.1、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9.1.1、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主体结构工艺流程图注:结构按护壁施工方法设计,施工时结构应分段施工,分段高度视地层情况而定,以1m左右为宜。分段高度不易过大。以免下端结构段取土时造成孔壁土层打落。分段施工的混凝土结构须等上一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方可施工下一6段混凝土井,以免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结构拉裂。9.1.2、基坑的施工方法:开挖前进行基础基坑的具体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按照1:1放坡,开挖后覆盖彩条布,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所有排迁的电缆均已在施工前完成排迁施工。采用塑料管防护。基础坑挖土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外弃土方,基坑按设计尺寸进行放样,然后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约60cm为宜。挖掘机挖运土接近工作坑标高20~30cm时,采用人工清理基坑至断面设计要求尺寸。基础坑开挖完成后,请监理工程师到场检查基础坑开挖完成情况,并对中心、标高进行测量,确认满足设计尺寸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签署意见后进行下道工序。9.1.3、泵井主体的施工方法:模板支架泵井内外模板用φ12拉杆拉住,拉杆上设拉模片片,拉杆间距为600mm,内外用钢管背楞和W型钩对模板进行固定。模板拼装时,先拼装内侧模板,待该侧模板平整度、稳定度及保护层均符合要求后,再安装外侧模板。为防止漏浆,模板拼缝处用海棉条压实镶嵌。井内用钢管搭设井字架,对固定模板的钢管进行支撑,井外用斜撑对模板进行加固。脚手架设置在井壁两侧各0.5m处,立杆间距按1.8m分布,横杆间距按1.2m分布,脚手架宽1.5m,以便于顶部材料运输。钢筋制作安装钢筋采用现场集中加工制作,钢筋绑扎前,先用粉笔在现场逐点划分,以保证钢筋纵横间距。采用砂浆垫块来垫设保护层,保护层分别如下:板25mm,梁为35,地梁必要时设马凳筋进行架空固定。井壁砼浇筑砼为F300耐久性混凝土,浇筑中不能中断,因此在砼浇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严格检查各预埋件、预留洞、位置尺寸、数量的正确性。脚手架高于外模不小于10cm满铺脚手片,脚手架与模板支撑体系要分开。材料要准备充足,运输路线通畅,水电保证正常,设备及人员到位。井壁高8.65m,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设计标高-6.5处。第二次浇筑到设计标高-2.8处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供料,采用泵送砼。砼浇筑时沿井壁四周均匀对称灌注,避免砼面高低相对悬殊压力不均而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降。砼的坍落度控制在18±2cm,施工缝处采用钢板止水带。内外模要根据砼试验强度达到90%后,方可拆除。混凝土养护采用草帘覆盖洒水养生,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不得拆除支撑模板。9.1.4、混凝土试件的留置与检测对每一次浇筑的混凝土(100m3,不足100m3的按100m3计)制作3组(1组抗压试块、2同养、)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检测其56天龄期强度,填写“同条件养护试件法养-10-7护温度记录”并在达到1200℃·d时进行其强度的试验,原则上不小于14d,不大于60d,以检查其混凝土本体强度增长情况。同时根据耐久性混凝土的相关要求,对于混凝土进行电通量试验,电通量C30以下混凝土的电通量小于2000C,C45以下混凝土的电通量小于1500C.因本桥位普通混凝土,检测按照2000m3检测1组。混凝土的抗渗及抗冻试件按照100m3(不足100m3的按100m3计)制作一组试件,由现场制作完成后送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待28天标准养护完成后选取一组进行检测。按照P8,F300标准进行检测。试件的制作由试验员鹿强负责技术配合。9.1.5、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槽、验槽→管道基础→下管、稳管→挖接头工作坑→对口→闭水试验或闭气试验→回填土方操作工艺1.沟槽开挖及验槽(1)测量放线参照y.3管线工程施工测量”执行。(2)沟槽降水、沟槽开挖、边坡设置及沟槽支护等参照“3.1管线基坑明挖土方”施工。(3)验槽:基底标高、坡度、宽度、轴线位置、基底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9.1.5.1、PE管焊接和安装工艺步骤材料准备用于焊制管件的管材的圆度应高于标准值,下料时要留出10-20mm的切削余量。用于管道连接时应将两待焊管材置于平坦的地面,夹紧管材根据所焊制的管件更换基本夹具,选择合适的卡瓦,切削前必须将所焊管段夹紧。切削切削所焊管段端面的杂质和氧化层,保证两对接端面平整、光洁。对中两对焊管段的错边应越小越好,如果错边大,会导致应力集中,错边不应超过壁厚的10%。加热保证有足够的熔融料,以备熔融对接时分子相互扩散。切换从加热结束到熔融对接开始这段时间为切换周期,为保证熔融对接质量,切换周期越短越好。熔融对接是焊接的关键,熔融对接过程应始终处于熔融压力之下进行。冷却由于塑料材料导热性差,冷却速度相应缓慢。焊缝材料的收缩、结构的形成过8程在长时间内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因此,焊缝的冷却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热熔对接焊的工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将焊机各部件的电源接通。必须使用220V、50Hz的交流电,电压变化在10%以内,电源应有接地线;同时应保证加热板表面清洁
本文标题:通辽南站铁路立交雨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