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学代表人物-论点总汇
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孔德、马克思、斯宾塞(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权威代表,被称为“社会学之父”;代表:《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思想:①科学的分类;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2)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3)斯宾塞,英国人;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涂尔干、韦伯(1)涂尔干,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分工论》、《社会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社会学观点: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②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首要和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做物来研究;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后果,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2)韦伯,德国人,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学概念:①理解社会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②社会行动类型: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性行动、传统性行动(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③理想类型:为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式;④科层制理论。3、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1)芝加哥学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社会学家A.W.斯莫尔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观点: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代表:①帕森斯,美国人,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这些必要功能条件包括四个方面:适应(经济承担)、达鹄(政治承担)、整合(社会共同体承担)、微模(教育宗教等承担)。②默顿,代表作:《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观点:显功能和潜功能,有些功能是社会所期望和认识到的,默顿称之为显功能;有些功能则是社会所不期望或尚未认识到的,默顿称之为潜功能。(3)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代表:①功能冲突论: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赛;代表作:《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性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和辩证冲突论: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代表作:《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权威分布的不平等以及制度化的权威和权力结构对行动者的强制,必然会导致社会冲突,冲突是普遍的、无时不在的。(4)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建立的,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系都是一种交换行为;布劳对霍曼斯的交换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代表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认为交换常常是在资源和权利分配的不平等基础上展开的;(5)符号互动论:主要代表: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布鲁默和戈夫曼,观点: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为中介的,对共享的符号的理解是社会互动的基础;(6)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克库塞、哈贝马斯等。4、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舒茨,主要理论:社会现象学,代表作:《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生活世界的结构》;(2)福柯,主要理论:关注知识与权利,代表作:《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3)吉登斯,主要理论:结构化理论,代表作:《社会的构成》、《名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第三条道路》;(4)哈贝马斯,主要理论:沟通行动理论,代表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合法性危机》、《交往行动理论》;(5)布迪厄,主要理论:“构建主义的结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的构建主义”,代表作:《实践理论大纲》、《区隔》、《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谭词同、严复、章太炎(1)康有为:在广州长兴万木草堂开设“群学”,将其列入“经世之学”,与“政治原理学”等并列(2)谭词同:在其所著《仁学》第一篇“仁学界说”里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3)严复:①最早译介西方社会学论著,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②全书于1903年以《群学肆言》为书名出版面世;③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介绍了斯宾塞的社会学;(4)章太炎: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6、1979年,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代表党中央为社会学正名7、费孝通提出“五脏六腑”学说:(1)“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比喻社会学的建设。(2)五脏:是指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3)六腑:是指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和国外社会学说。社会学概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基本的基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8、社会学研究对象:(1)孔德:研究社会;(2)涂尔干:研究社会事实;(3)韦伯:研究社会行动;(4)索罗金:研究社会关系;(5)齐美尔: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9、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指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代表人物: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和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基本观点:①: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②:科学的目的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③: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④: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方法上尽量使研究的程序与结果合乎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2)人文主义方法论:又称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代表人物:狄尔泰和韦伯;基本观点:①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②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③社会学研究应该是立足于微观层面,从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发,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他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还原到自然规律的水平。(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①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②社会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③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经济基础、生产力、社会结构)10、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证实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1)后证实主义:代表人物:布东、亚历山大、泽瑞尔;基本观点:①承认理论的历史性、多元性、发展性和相对性;②社会科学研究中种种方法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承认方法的多元性研究方法因具体课题而定;③强调在社会生活维度中,对数据的定量处理;④强调一种“价值无涉”的研究,忽略或不予重视那些从事这些科学研究的人的潜在假设和价值观;(2)新人文主义:又称新韦伯主义;反对实证主义的“本质”观和“深层结构观”;(3)批判诠释理论: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被称为“用历史诠释学观点考察真理”的里程碑;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一书将批判理论与释义学综合,称为“批判的诠释学”;基本观点:①强调反思与批判,对现存社会的不完善之处加以不断改造;②强调通过“非强制的沟通”达成共识。(4)后现代主义:①反对研究主体和客体之分;②反对现代科学的时空观,反对现存的以整体观对时空、对历史的认识;③反对现代科学的真理观;④反对表象和本质二元论,强调差异性、独特性;⑤反对实体论,认为社会现实是虚构的,是因人而异的,与各人精神活动相联系。三章、社会与文化11、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2、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采用了社会建设的概念。13、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14、“文化自居”是费孝通提出的。15、“文化传播”这个概念始见于《原始文化》一书,此书的作者是泰勒。16、中国社会学者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所作的最早的说明是由孙本文提出的。17、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18、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要求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19、过渡社会化:是指社会化程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超过了个人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现象。20、社会化不足:是指社会化程度过低或速度过慢,低于其所处年龄阶段所要求水平的社会现象。21、社会化的有关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形成主要基于一个人的早期社会化。(2)库利的自我理论:集中于“镜中之我”概念。(3)米德的自我理论:米德将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主我”和“客我”。(4)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他将道德发展分成三中水平六个阶段:①前常规水平:第一阶段为服从与惩罚阶段和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阶段;②常规水平:第三阶段为好孩子阶段和第四阶段为法律秩序阶段;③后常规水平: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和第六阶段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22、“角色”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德较早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现在已成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五章、社会互动23、个人空间理论:代表:霍尔;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1)亲密距离: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为关系亲密的个人之间接触保留的(2)个人距离: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到4英尺(约122厘米);是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3)社会距离:指相距4英尺(约122厘米)到12英尺(约365厘米)以内;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4)公众距离:指相距12英尺(约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24、社会互动的理论主要包括:符号互动论、拟剧论、常人方法论。(1)符号互动论: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象征相互作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早期代表: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镜中之我”理论)、托马斯、米德;观点: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在社会互动中是不断建立和再建立的。(2)拟剧论: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代表: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印象管理”和“自我呈现”。(3)常人方法学: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代表:加芬克尔;思想来源:舒茨的现象社会学;基本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25、社会网络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的六度分隔理论和欧洲农民自发组织的“赫德兄弟会”活动规模的150法则。26、强关系与弱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27、社会资本的研究:(1)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社会资本》短文中正式提出。(2)①同质性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关系网络的
本文标题:社会学代表人物-论点总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9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