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
大学生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摘要: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一是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及其根源入手,澄清误解,改善认知;二是从不同时代历史语境的对比入手,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感与时代性;三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平事迹与伟大人格入手,增强感染力;四是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入手,凸显理论的实用性。通过上述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学实践正文: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经没那么必要,他们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习此课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可以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已将诞生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所以我们应该记住前辈留下来的重要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绪论部分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正如教材编写者所言,“它有利于学生站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绪论部分的教学也是消除学生对该课程的厌倦或抵制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重要契机。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及其根源入手,澄清误解,改善认知马克思主义自创立起,就一直遭受来自各界的种种误解与非议。大学生之所以对《原理》课形成一种先入的抵制与消极心态,与这些误解的流传直接相关。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误解加以剖析,揭示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澄清误解,扭转成见,改善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当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较具代表性的误解主要有:“无用论”、“过时论”、“终结论”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乌托邦”,等等。在简单介绍上述种种误解的基本观点之后,笔者剖析了其产生的三个主要根源。一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内部某些继承者的误解或误用。19世纪90年代之后马克思主义内部某些继承者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诸多误解,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出现较大失误。人们很容易将这些误解与误用及其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本身。二是由于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刻意攻击。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是完全客观和公正的。他们要么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裁剪马克思主义,要么将某些不正确的东西附加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下。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很多也不是出于纯学术目的,而是承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取向。三是由于历史背景与实践条件所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表述其理论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或不够全面之处。这是无可讳言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恩格斯晚年曾经坦诚地检讨过。二、从不同时代历史语境的对比入手,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感与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的客观评价与深刻理解,离不开对这一理论从产生到不断发展所经历的历史语境的变迁的准确把握。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把经典作家的论述放到特定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和评价,并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从不同时代历史语境的对比中,分析异同,从而坚持“四个分清”,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与当今时代各自的主题与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使学生把握这两个时代的不同与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19世纪,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工人阶级处境恶劣、经济危机频发,而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严重干扰着当时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与社会阶级状况有了一定调整与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化了宏观调控,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使阶级矛盾相对缓和,解决矛盾的方式趋向非暴力化,经济运行相对平稳。而两个时代的相同之处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这一矛盾是伴随资本主义始终的,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资产阶级无论采取怎样的调节方式,都无法彻底消除阶级对立,也无法从根本上逃脱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这一铁律。因此,尽管当今时代相比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本质而言,当代资本主义并未超出马克思的理论视野,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马克思的理论所表达和把握的时代。正如萨特曾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三、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平事迹与伟大人格入手,增强感染力在绪论部分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事迹和高尚人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并结合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的论说,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迹中体现出哪些高尚人格与伟大精神?通过思考与讨论,笔者与学生一起,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伟大精神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文精神。马克思从中学时代起就具有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正如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所写的,我们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其后,马恩果敢地放弃了富有安稳的生活,选择了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一生生活动荡、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备受迫害、没有国籍。但他矢志不移,始终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二是求真精神。如,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进行了长达42年的深入研究,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多本笔记。除母语德文外,他还先后攻下了六门外语。其中,俄文是在他55岁那年,为了研究俄国的具体形势才特地去学习的。马克思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三是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毕生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对现实、对其他理论、尤其是对自身的鲜明的批判性。正是这种批判性,使得他们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能不断概括新的经验而得到发展和充实,能坦然面对和承认自身的某些失误与不足,并不断通过与实践的互动来修正和发展自身,不断通过剖析与回应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观点来审视和充实自身。正是基于这种精神,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一百多年不断变换的历史时空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四是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理论活动的出发点,从来就不是为了建立所谓完备的哲学体系,而是为了指导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不懈斗争。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四、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入手,凸显理论的实用性恩格斯晚年曾经反复强调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笔者在讲授这一观点时,结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常常面临的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加以阐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用”的错误认识。如大大学生常常面临的“高智商低情商”问题。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的挫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对一些人际关系困扰时,往往容易想不开,钻牛角尖,自暴自弃,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这些问题,表面看来是心理问题,从根本而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评价、理解和处理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他人关系的问题。又如人生的选择和得失问题。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停选择的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当我们面临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时,任何一个决定,都既意味着得,也意味着失。因此,在面对每一个选择的时候,多一点哲学的辩证思维,既能够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合理地选择,又能帮助我们在人生得失面前保持一种更平和与达观的心态。通过以上部分的论述,使许多大学生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为大家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社会现实、正确处理自身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使他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一些问题,达到学习此课的主要目的!参考文献:[法]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林骧华,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28.大学生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姓名:学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摘要:此论文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讨论,并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指导作用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正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劳动价值的概念,以下的内容会针对性的讨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的二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产生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解释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超额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企业因此就会获得超额价值,即“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样社会平均劳动要多。”这就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复杂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新的产业和新的部门不断涌现,从而全社会的劳动总量不断增大。其结果,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而且也增大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即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指导作用根据价值规律原理,商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9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