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体系构建有机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有机化合物基础专题整合基础专题整合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很多方法,现将几种常见方法及具有特殊组成的物质的分子式的求法总结如下:1.直接法直接推算出1mol该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到分子中的各原子个数,确定分子式,如给定某条件下的密度(或相对密度)及各元素的质量比(或百分比),求算分子式的途径为:密度(或相对密度)→摩尔质量→1mol该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分子式。2.方程式法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依据下列通式燃烧所得CO2和H2O的量求解x、y。CxHy+(x+𝑦4)O2xCO2+𝑦2H2O;CxHyOz+(x+𝑦4−𝑧2)O2xCO2+𝑦2H2O。基础专题整合3.实验式法根据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元素的质量比),求出有机物的实验式,再根据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4.具有特殊组成的物质的分子式(1)某些组成特殊的实验式,在不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也可根据组成特点确定其分子式。例如实验式为CH3的有机物,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H3)n,当n=2时氢原子数已达饱和,故其分子式为C2H6。同理,实验式为CH3O的有机物,当n=2时,氢原子达饱和,其分子式为C2H6O2。(2)部分有机物的实验式中,氢原子已达到饱和,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即为分子式。例如:CH4、CH3Cl、C2H6O、C4H10O3等,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基础专题整合【对点训练】(1)某有机物分子中有40个电子,它燃烧时只生成等体积的CO2和H2O(g)(相同状况)。若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则其分子式为。(2)某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24∶5,能否确定该烃的分子式(填“能”或“不能”),原因是。解析:(1)燃烧生成等体积的CO2和H2O,说明此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2,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则为烃,设通式为CnH2n,由电子数为40得6n+2n=40,n=5,故此烃分子式为C5H10。(2)此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24∶5,则碳、氢原子数之比为2∶5,即实验式为C2H5,设分子式为(C2H5)n,则n只能为2,即该烃分子式为C4H10。答案:(1)C5H10(2)能此烃实验式为C2H5,分子式只能为C4H10基础专题整合基础专题整合气体体积、质量的测定方法一、气体体积的测定1.原理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无法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如H2、O2等)通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量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2.量气装置基础专题整合其中图(a)会因集气瓶至量筒之间的那段导管内的液体无法读出,而使测得的气体体积偏小;如果选用图(d)的装置就可以避免这样的误差,其实验步骤为: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好收集装置后,在量气筒内注满水,上下移动乙管,使甲管内的液面处在“0”刻度;③反应完毕,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的液面保持相平,再读出甲管内气体体积数。这套装置的好处是成功地避免了装置(a)的不足,利用反应前装置内外的气压相等,反应后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的液面保持相平,从而保持反应后装置内外的气压相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但这套装置也有不足,操作复杂。(3)读取体积读数时注意: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两液面相平;③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基础专题整合二、气体质量的测定1.原理气体的质量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测定,对一些可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根据气体的某些性质(如酸碱性或溶解性)采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浓硫酸、碱石灰)和实验装置(如洗气瓶、干燥管)来吸收,通过吸收装置吸收前后的质量差得到气体的质量。2.测量装置基础专题整合【对点训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强度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基础专题整合Ⅰ.①配制浓度均为0.5mol/LH2SO4溶液和H2C2O4溶液;②用量取10.00mL0.5mol/LH2SO4和H2C2O4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按图连接好装置;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⑥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ymL。基础专题整合Ⅱ.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密度为1.84g/cm398%的浓H2SO4配制250mL0.5mol/L的H2SO4溶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2)以下是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使乙、丙中液面相平;②将装置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3)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基础专题整合答案:Ⅰ.②酸式滴定管⑤反应所需时间Ⅱ.(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②①③(3)丙向下移动(4)氢离子浓度不同镁与铜易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干扰实验的测定
本文标题:【湘教考苑】2016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第9章单元过关+课时达标 本章体系构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1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