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究水的沸腾现象》教师反思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即教材和教学都应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科学探究的学习将有助于推动这种变化。探究“水的沸腾”是浙教版课程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节中的一部分内容。教材在讲到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时,给出了什么是沸腾后便安排了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教材重点突出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并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要求。教材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水的沸腾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的现象,教材安排此探究实验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来经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从中获取有关沸腾的知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的定向观察和探究是关键。沸腾是一种普通而又较复杂的现象,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要观察水温,又要观察水中的气泡还要观察气泡的变化与水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记录观察结果。而且整个的实验过程中水温和水中气泡的情况时刻在变化,要观察的现象瞬间即逝。要求学生不仅做到仔细观察,还要会观察,并且同组的同学要相互合作好。所以观察和记录数据在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对初一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是物理思维的出发点,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点。观察要有目标、有目的、有方法、有结果。而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则可以使观察的几个要素得以落实。(1)明确交代给学生观察的目标。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具体有三:沸腾前和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的特征;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的特征;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变化与水的温度变化之间的联系特征。观察气泡的变化侧重在哪些部位观察,如:在开始时应注意观察容器的底部和壁及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及其附近的壁。对观察气泡变化的特征给予具体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在何时何处(水温多高时什么部位)出现气泡;气泡的大小;气泡的多少;气泡的运动情况等。特别提醒学生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实验现象的区别。(2)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如观察的顺序。观察气泡的变化,可由下及上,由表及里。即从水的下部(烧杯的底部)到水的上部,由杯壁到杯里。并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尤其是在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实验现象的区别时这一点尤为重要。(3)明确交代给学生通过观察要记录的内容。每隔相同时间(如:2分钟)水的温度值(大约从水温80℃时开始记)。水中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如:多少、大小、运动的情况。要求学生设计好记录表格。教学设计后的感悟:(1)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做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与学生为友、与学生为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创设必要的情景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学生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所教课程是否进行了精心设计。“探究水的沸腾”如果不对观察目标和组织教学进行详细设计,则探究只是空话,学生的探究活动自然也只能是忙然、混乱的。(2)敏锐捕捉课堂信息很重要。课堂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学生每天都有新表现,课堂和学生每天都会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表现,教师应该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地发掘。使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教学新的生长点。比如:实验过程中有几个组发现水沸腾时温度已超过100℃,学生当时害怕会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爆炸,很紧张并提出为什么?怎么办?我心理清楚,除温度计自身的质量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当时只是指点学生把盖的盖子拿下来再进行观察。过了一会学生告诉我温度下降了,是98℃。我又指导他们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又过了一会,他们告诉我,温度一直都是98℃。我又提醒: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实验过程中还有的学生发现,实验结束时比开始时烧杯里的水量减少了。我不由心喜,真有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但我并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启发他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学生不仅知道了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了什么是沸点,还知道了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白了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含义及沸腾是汽化的方式之一。(3)虽然探究“水的沸腾”采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组织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大,但由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得比较透彻,重点难点把握得比较准确,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恰当、有效。上过之后感觉教学过程比较顺利。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是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且有效的认知建构,认真设计好自己作为指导者的教学行为。
本文标题:教师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