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决策技术和安全决策(doc 17)
决策技术和安全决策第一节决策的概念和程序一、决策的定义、原则在汉语中,“决”是决定、决断、断定;“策”则是计谋、计策、主意等。决策这个词,现在使用得相当广泛。但是对于什么是决策,不同的人却理解不一。1.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占有大量调研预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围绕既定目标拟定各种实施预选方案,并从若干个有价值的目标方案、实施方案中选择和实施一个最佳的执行方案的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决策活动是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决策这一概念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凡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可称为决策。因此,可以把决策理解为“作出决定”或“决定对策”。可见决策活动同任何领导、任何管理工作,甚至同任何个人都有关系。因此掌握决策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非常有用的。在现代管理学中,决策一词还有广义、狭义和最狭义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是把决策理解为一个过程。因为人们对行动方案的确定并不是突然作出的,要经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价、最终选定等一系列活动环节。而在方案选定之后,还要检查和监督它的执行情况,以便发现偏差,加以纠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决策的效果。因此一个好的决策者,必然要懂得正确的决策程序,知道其中每个环节应当如何去做和要注意什么。决策的狭义解释,是把决策理解为仅仅是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如我们常说的“拍板”。其实,判断、选择或“拍板”仅仅是决策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拍板”前的许多活动,“拍板”必然会成为主观武断的行为,决策也难免要出乱子。对决策这个概念还有一种最狭义的解释,即仅指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方案选择。这类决策由于在面对客观环境中的不可控因素,要冒一定风险。因此有人认为,这种要担风险从而要靠决策者个人态度和决心来进行的抉择才是决策。2.决策的特征第一,决策总是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第二,决策对实际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性。决策是为了行动,不准备实施的决策是多余的。第三,决策是对未来重大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所做的决定,它是具有创造性的。第四,决策总是在确定的条件下寻找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不追求优化,决策是没有意义的。第五,决策总是在若干有价值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和选优,没有比较和选优,也就不成其为决策。3.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就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决策,它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科学决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严格实行科学的决策程序;(2)依靠专家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3)决策者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决断。科学决策是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是保证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现代领导水平的根本标志。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一般来讲,目标选定了,正确的决策就会避免盲目性和风险性,产生正确的行动,得到良好的结果。否则,就会造成失误,受到法律的惩罚。4.决策技术线性规划:是解决如何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的问题。即给定了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应用而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或给定了一定的任务,如何统筹安排,才能以最小的消耗去完成。其中目标函数是指决策者要求达到目标的数字表示式,用一个极大或极小值表示。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目标的能力资源和内部条件的限制因素,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之。非线性规划:它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非线性的函数,也就是变量中有二次项。用于比线性规划更复杂的问题的解决。动态规划:是解决规划问题中涉及到时间因素的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目标规划:是一种扩展的线性规划,解决多目标或约束条件互为矛盾,而线性规划又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图论:将各种实际问题抽象出它们的共性,用图表示其性质、规律,从而获得解决的方法。其中决策树就是用树状结构图,表示出不同的决策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而且显示出决策的步骤和过程。排队论:是为解决随机服务系统中因拥挤而产生的数学方法,以求得既减轻拥挤又花费最小人力、费用的最优结果。可以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进行分析求解,也可用模拟方法求解。决策技术:从许多个为达到同一目标而可以交换代替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套科学方法。它吸收了运筹学、系统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内容。在处理有人参与的竞争问题采用的一种决策技术,称之为对策论,也称博奕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称为统计决策论。模糊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许多界限不分明甚至很模糊的问题,使其清晰化,而获得有用的结果的数学方法。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库存论:为解决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生产(或提供产品)与需要(或消费产品)不可能同步、同量,进而发生供过于求(积压)或供不应求(缺货)的现象,确定合理存贮量、存贮时间等问题的科学。大量用于生产、商业和军需等方面的决策。智力激励法:通过在人数、时间、开会中表达思想等的特殊规定的会议,使参加者相互启发,填补知识空隙,从而引起创造设想的连锁反应。它分为默写式、卡片式、三菱式等智力激励法。特性举例法:通过对问题提出“希望”或“缺点”或“要求”等特性去激发决策者思考。检核表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先确定重点要求,然后进一步提出有关问题,接着一个个提出核对讨论,可否采用其他创造性设想,可否代替、归纳、变化(如缩小、扩大等)。哥顿法:先隐蔽掩盖问题的实质、目的,让会议参加者免受约束而从更大的范围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适当时揭开问题,从而获得最优方案。特尔斐法: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然后经汇总整理再发给专家分析判断,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致结论。这是按人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进行预测的方法,也常常直接应用于决策。适用技术:将本国工农业生产现状、市场容量、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技水平等加以综合考虑,对一项技术的适用性、适用方面、程度及场合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力求取得最大效果的一门综合思考的技术。效用理论:决策者在决策时会根据当时的处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等,对于某种利害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和感觉,涉及到他的直观判断、逻辑推理、经验和脾气性格等。所以效用理论是从决策者的素养分析入手从而制定有效决策的学问。5.决策应遵循的原则要使决策科学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决策要在全面考虑问题的基础上,抓住要害。(2)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衡量达到目标的具体标准。(3)决策必须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4)决策必须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政治、道德、法律等各方面因素允许。(5)决策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并且要有充分的资源作保证。(6)决策不仅要切实可行,而且要便于管理,并有相应的行动规划保证决策能付诸实现。(7)决策必须有应变能力,事先要考虑一些应变措施,使决策具有一定弹性。(8)决策要留有发生风险后生存的余地。要清醒地估计到各种方案的风险程度,以及可允许的风险度。本着稳健行事的原则,使风险损失不致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9)决策技术和方法必须具有先进性,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10)决策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二、决策程序决策程序应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每一步骤都有科学的涵义,相互间又有有机的联系。为了使第一步骤达到科学化,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方法给予保证。决策程序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决策工作的出发点,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领导者应该根据既定的目的,积极地搜集和整理情报并发现差距,确认问题。2、确定目标所谓确定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在调研预测的基础上拟定出达到目标的各种办法和方案,并根据目标确立的标准仔细衡量,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做出决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在资源限制方面,要订立一个最高限度;在必需获得的成果方面,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在职责方面,要明确其责任。3、调研预测进行决策,必须开展广泛的调研。首先要摸清情况,有目的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去粗取精,编制出简明扼要的表格与资料,提供给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关键性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对动态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实际值要心中有数。其次,广泛查阅、搜集与分析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尤其要了解国内外解决类似决策问题的方法、后果、经验与教训。除了积累文字情报以外,也应重视活情报的收集。第三,为了决策科学化的需要,必须搜集有关的信息,并加以处理、传送和使用,即要建立信息系统。第四,由于决策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往往存在一些目前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要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预测。科学的预测是决策的前提。预测研究是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拟定方案这是为达到目标而寻找途径。制订比较方案往往同从中作出抉择一样重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方案的可行性;(2)方案的多样性;(3)方案的层次性。在制订比较方案时,越能了解和找出对达到所要求的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因素,就越能清楚地准确拟订出各种可行方案。5、分析评估制订出各种可行方案之后,接着就是进行评估,选择一个最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案。首先要建立各方案的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并要求得各模型的解,对其结果进行评估。评估时,要根据目标来考核各个方案的费用和功效。其次,采用现代化的分析、评估、预测方法,对各种比较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一是运用定性、定量、定时的分析方法,评估各比较方案的效能价值,预测决策的后果以及来自各阶层、各领域的反应。二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对比各比较方案的利弊得失,并将各处比较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提出取舍意见,送交最高决策机构。6、优选方案选择方案是决策程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由决策系统完成。进行选择,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利弊,运用效能理论进行总体权衡、合理判断,然后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作出决策。决策者在决策时必须研究某一项对策对其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它方面的事物对这项对策的影响,并估计其后果的严重性、影响力和可能发生的程度。在仔细估量并发现各种不良后果以后,决策者有时会选择原来目标中的次好对策,因为它比较安全,危险性小,是较好的决策。7、试验验证当方案选定后必须进行局部试验,以验证其方案运行的可靠性。若成功的话,即可进入普遍实施阶段。若所有先前考虑到的后果都变成可能发生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其原因所在,然后采取预防性措施以消除这些因素。若无法消除,还应该制定一些应急措施来对付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反馈回去进行“追踪检查”。8、普遍实施这是决策程序的最终阶段。由于通过上一阶段的试验验证,可靠程度一般是较高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可能发生一些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偏离目标的情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为了确保决策的实施,必须建立控制制度和报告制度。用规章制度来衡量实施情况,明确执行者的责任,检查他们为执行命令所采取的行动,遇有问题发生,及时报告,随时纠正偏差。如果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以致必须重新确定目标时,那就必须进行“决策追踪”。第二节决策反馈反馈就是把输出的信号送回输入端,以增强或减弱输入信号的效应,即与被控制对象的定值或追值相对照,进行修正。反馈早在1798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时就出现了。蒸汽机的调速器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反馈系统。当负荷增加或减少时,车速就相应地减慢或加快,调速器便因离心力作用而开大或开小进汽阀门。负荷变化的这一信息便反馈到应该如何增减进气的这一决策中来,从而正确地决策进气量,以便自动控制蒸汽机的速度。反馈是一切经济工作、经济实体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将有关部门发出的计划、命令、指令、决定、要求等执行情况的有关信息,用不同形式的统计、报告、总结、汇报等返回发布信息的部门中去,以便根据这些情报做出新的决策。一、决策反馈的任务反馈的任务在于准确而迅速地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决策本身与客观环境之间矛盾的信息输送给决策系统,从而使决策系统能够及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决策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文标题:决策技术和安全决策(doc 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