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宁阳二十一中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李启成第10课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活动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活动重点: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活动难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问题探究:1、结合你熟悉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实例,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2、谈谈你对“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理解,其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活动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1、发展援助2、清洁水源3、环境保护4、能源开发5、绿色贸易问题探究:你还知道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做了哪些努力?活动三: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的国家行列。1、争取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并改善人口结构。2、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社会财富积累能力。3、争取到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三、合作探究: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我们能做些什么?怎样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角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1课保护珍稀动植物最后的乐园------自然保护区活动目标:1、了解自然保护区名称2、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3、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特色。4、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活动重、难点: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活动准备:课前师生收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自然保护区1、教师提问引入新课你知道什么是自然保护区?2、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全文,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活动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1、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是什么?讨论交流问题。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为那三部分?(1)核心区;(2)缓冲区;(3)实验区。3、说一说这三部分各自的特点。活动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本,明确我国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划分的三种类型。2、小组互说,再指名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学生可结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进行介绍和展示。)3、教师适当补充介绍: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如,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候鸟。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如,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活动四:讨论:进入自然保护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课外延伸:P39页你是否对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海底世界、森林公园有了新认识?第12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海洋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1)、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了解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明确21世纪海洋对人类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网络内容,认识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活动难点: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到大海丰富的资源,并探究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居住的陆地是很广大的,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那就是海洋。海洋总面积约3.4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1、小组探讨:海洋与我们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2、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达的区域或城市,想一想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共同的特点。活动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小组探讨明确:1、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2、海洋是未来的粮仓。3、海洋是未来的淡水水源。4、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活动三:海洋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海洋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开发利用海洋)1、问题。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带来了哪些环境问?(学生讨论)2、你知道北京奥运会前的青岛浒苔爆发事件吗?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阐明原因。活动四:“海上山东“建设。1、山东省有哪些优越的地理条件?2、海上山东是个什么概念,有何意义?作业:准备以“保护蓝色家园”为主题的演讲稿。第13课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园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生态工业、生态工业系统、生态工业园。2、掌握生态工业与传统厂业的区别。、3、了解世界生态工业园的典范------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模式。4、了解中国生态工业园的成功实践-----鲁北生态工业园的模式。5、建立节约资源、物质循环利用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教材提到的各个生态工业园模式的图片、数据资料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通过一组图片引人改革开放30年来是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转: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展示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竭、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资源毁坏等图片。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板块过渡:因此,必须转变工业生产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这就是生态工业。结合“观察与思考”中的两个流程图,阐述什么是传统工业、什么是生态工业,以及两者的区别。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物质是是循环利用的活动(二)广世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一一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板块过渡:生态工业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工业生产模式,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的实践者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引导学生读图“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示意图”。提问:说一说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走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总结讲解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组成成分、物质循环流向重点突出在生态工业园中“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是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的理念。活动(三)我国生态工业园的成功实践鲁北生态工业园”板块过渡: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借鉴外国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涌现出许多生态工业园,其中非常成功的当属山东省的鲁北生态工业园。引导学生读图“清洁发电与盐碱电联产示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图中物质的流向,分析图中物质的走向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加深物质往复循环利用的理解。三、合作探究过渡:生态工业系统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起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工业生态链。引导学生读图“贵港生态园区生态联网构成图”,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析生态产业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谁是“还原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在中间适当提醒学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生态工业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只有坚持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生态工业发展模式才能够取得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四、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上网、阅读报刊资料等方式搜集身边的生态工业园的资料,并讲给同学听。第14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活动目标:1、了解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了解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活动重点: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教具图片一、活动过程活动一: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密切相关。一方面,农业生产受环境的巨大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2、你知道哪些农业生产过程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活动二: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的?根据北方“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分析一下这种模式是怎样做到物质循环利用的?活动三: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1、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是怎样划分的?2、“三区二线一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我省“三区二线一洲”的发展模式结合了当地的哪些生态特点?二、小结农业生产作为物质生产是生物学过程和人类农业劳动过程的集合体。生物学过程是生物利用环境完成其生长发育,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人类劳动过程包括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即技术过程。以及在技术过程中通过生产关系、劳动、分配等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过程。这三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三个系统。即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所以,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统一来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在三个系统中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中心,是研究的主体,农业技术系统是调控因素,农业经济系统即是调控因素,同时把经济效益作用一个重要的目标。以上可见,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三、拓展延伸:P48页四、作业:简述北方“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第15课珍惜地球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地球上得自然资源。2.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二)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分布状况。2.教学难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的家园——地球,亿万年来生生不息。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城市快速扩张,大片森林遭到破坏,内陆的湖泊干涸,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触目惊心。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教师讲解:人类生存在地球上,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一切都取之于自然。预习题目: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土壤、空气、阳光、水、野生动植物、矿藏等。提问:哪些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土地、森林、水和地热等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活活循环使用,属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提问: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属不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更新资源。二、地球上自然资源现状教师讲解: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3%。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学生探究:从图表中的数据看我过的资源储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谈谈你的感想。三、资源的合理开发的利用。学生阅读,讨论1、分析对各类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了哪些问题?2、你还能举出哪些新能源替代品?拓展延伸:调查你得学校、家庭或所在社区的资源利用有无不合理的地方,写出调查报告。第16课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活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意义。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对策,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活动重点: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国策。活动难点: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活动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反映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沉重压力的漫画,让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二引导探究A、探究国情1、学生阅读书P53内容,初步感知我国人口现状2、多媒体展示下面资料,学生感受、讨论,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现状①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资料②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的资料③中国受教育人口与部分国家受教育人口程度比较图(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④中国农业人口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柱状图和中国2008年城
本文标题: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5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