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入寺行仪一、合十、礼拜、问讯•合掌•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合掌不可紧闭,掌心略虚,表真空妙有之义。•(“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合掌当胸,佛在心中•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燥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礼拜•顶礼:•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触受礼者之双足。又称头顶礼敬。(五体投地)•《释门归敬仪》卷下云:•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高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礼佛•拜时口中默念:“顶礼佛法僧三宝”。•或“顶礼十方常住三宝”。•礼佛三拜,然后问讯。•(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称为问讯。)拜佛的意义•拜佛的基本要求是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因此,拜佛除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智慧以外,还具有忏悔罪过、感恩礼敬和提升人格的意义。观想拜佛•拜下时,观想佛菩萨赐下大粉红色莲花一朵,我即拜伏于该莲花中,这莲花就是我将来往生时所乘用并成道的宝座,佛菩萨并以净光照我,我在净光中虔诚默念:“为求忏悔罪业、清净罪障皈命礼。”•三称三拜。•礼佛之处,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行之。•要是没有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郊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如果是随在出家法师之后为超度亡灵而礼佛时,应眼观佛像,头叩下时心中默念:“为求某某蒙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极乐皈命礼。”问讯•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二、敬香仪上香的含义•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敬香仪式•一、点香•点香时火头应上下摆灭,或用手摇灭,不可用秽口吹灭香火。•二、上香•上香以三支为宜(粗者一支,细者三支,多则杂乱,并无功德)。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以示敬意。•三、插香•以左手将香插在香炉里,三支香分别分别插中、右、左,并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四、拜佛•将香插在香炉之后至佛殿礼佛三拜。拜时口中默念:“顶礼佛法僧三宝”。•五、发愿•拜佛完毕,跪于佛前合掌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佛菩萨慈悲摄受”(说三遍)。然后自述个人善愿或表对他人的祝愿。关于烧香的疑问•如果是上环香时,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常住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香上得越多越好吗?•以虔诚心上三支香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上香礼佛应许什么样的愿?•上香礼佛时应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应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如果在佛像前许了要做某件善事的大愿,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力完成。三、入寺•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②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去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③看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座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④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⑤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向法师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入寺威仪:•佛寺被佛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进寺院先至佛殿礼拜,再去见师父。四、佛门称谓•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亦可尊称"法师"、"师父"。•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菩萨"等。出家的分类•出世俗家,出三界家。•(一)身出家,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二)心出家,虽处居家,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如大乘之菩萨居士。•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芒鞋破钵随缘化出家功德•《出家功德经》云:“以是因缘,出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假使罗汉满四天下,有人一百岁中尽心供养,四事无乏,乃至涅槃各为起塔,花香,璎珞……种种供养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彼岸法师出家•绝嗣之说,是世俗之见。•释迦牟尼唯有一子,亦令其出家,而其行业,迄今竖穷三千年,横遍五大洲,闻其名,仰其德,瞻其遗容而归依崇拜者,人数在七万万以上,岂能说是绝嗣呢?」•彼岸法师乃把他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全赠与他的兄长侄辈,以净俗累。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顺治皇帝:•“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短期出家•在东南亚佛化国家,作为一种风俗,它一直很流行,给喜爱佛教的普通城市中人感受佛陀的修行传统和佛陀教义的机会。如今,这种佛门清净地清修的形式慢慢走入城市人的生活,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而且很多人甚至带着孩子全家体验“出家清修”。•在出家期间,他们与正式僧侣一样守戒,一样作息,一齐生活。期满后则还俗回归原来的身分。短期出家过堂•湖北黄梅四祖寺2007年五一短期出家禅修班掠影.jpg出家人为什么都姓释•道安发现原来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不适宜佛教的统一和发展,就提出:“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在线烧香•至譯出增一阿含經,見其卷二十一載:「四大河入海已,無復本名字,但名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為四?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其說與經相符,遂為定式。与僧人见面时•见面:合十;顶礼(依教奉行)•称呼:称师父或法师。•不能直称僧人名字。•不能问僧尼尊姓大名。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问僧尼名字时,可问:“请问法师上下?“师父法号如何?”佛门交往用语•见面:合掌,口称“阿弥陀佛”。•布施时:“请师父接受弟子供养”•讲法时:“请师父开示”•请吃饭时:“请师父到某处应供”•(此师父非彼师傅)•赞叹功德:随喜赞叹在线烧香•散步:经行•赞叹师父:法门龙象•夫妇同修:菩提眷属在线烧香•佛门祝福语:•祝师父:法体安康、法运大展、法席昌盛、法喜充满、法安、光寿无量•祝居士:吉祥如意、六根清净、诸事吉祥、诸愿圆满、福慧增长书信礼仪•长辈:•某公大和尚(某法师)慈鉴、尊鉴;•恭请尊安、敬颂得大自在、法席昌盛;•后学某某和南谨上、弟子某某顶礼、晚学某某拜禀、跪颂慈安•同辈:•某某师兄慧鉴(净鉴)、道席;•顺颂净乐(即请禅安、不慧某某合十;小弟某某谨启•在线烧香•与高僧大德通信,称呼当尊之以“长老”。自称“学人”、“弟子”、“学生”、“门徒”、“三宝弟子”皆可。•信封面应写慈展、道启等字。•尽量尊称大德字号,不全称名讳,或以上下一字称之。五、寺院的职位差别【住持】•‘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八大执事•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四大班首•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和堂主。四大班首原本是指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寺职,现代丛林中其权限有所扩大,四大班首已成为方丈和尚的助手,辅佐方丈的工作。•班首一般都由戒腊较长、威望较高的僧人担任,与方丈共同组成掌管丛林大事的最高五人核心班子。四大班首平时住在禅堂两侧的班首寮内,有事则入方丈共议。•【后堂首座】•禅林区分僧堂为前堂、后堂,管理后堂之修行僧者称后堂首座。与‘前堂首座’相对称,然前堂首座略称为首座,后堂首座则略称后堂。•【堂主】•为延寿堂主之略称。系掌管延寿堂(病房)内一切事务之职。•西堂:•禅林称当寺前住之人名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名为西堂。以西是宾位故也。污泥减量微生物制剂招商环境保护项目阿弥陀佛
本文标题:佛教寺庙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0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