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佛教基础知识宗教的类分本土道教多神教一神教佛教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中国三大宗教(儒释道)佛教一、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意为一切义成就者,信仰佛教的人常称呼佛祖。释迦是部族释迦族的名称,牟尼意为寂静、寂默。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称为佛法,包括佛、法、僧“三宝”。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佛、法、僧三宝具备,构成完整的佛教。二、佛教的发展(二)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约公元前250年印度佛教出现两位圣者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据佛经义宣创大乘理论。其信众自称为“大乘”(意为:大船、大车)贬称部派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在出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宗教形态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释迦牟尼)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自称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的教旨和其密传亲授的教义.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密乘佛教有两种:据出现时间先后1.“唐密”(唐代密宗)开元三大士为代表:善无畏、金刚智、不空2.“藏密”(藏传密教)传入者为莲花生大师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自我解脱,同时还要普度众生,最终目的在于成佛小乘佛教密乘佛教大乘佛教三大教派的区别(二)佛教在世界的传播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1.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人中国,再由中国传人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小乘大乘佛教为时间顺序,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经典被译为汉语,也可称汉语系佛教,后产生中国佛教。2.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3.藏传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传于中国的藏、蒙、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欧美地区也流传很广。它的经典属于藏语,故亦称藏语系佛教。中国佛教包容了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1天台宗法相宗禅宗华严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密宗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融合阶段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汉语系佛教在中国的3个发展阶段创造阶段译传阶段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的文化全面结合。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1.汉族地区佛教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1998年是中国佛教2000年。(故事)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传、创造和融合三个阶段。(1)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2)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刨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等八个主要宗派,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创造性和佛教内部各派的协调性,但与中国固有的思想协调不够,出现佛教与儒道对峙有余、相融不足的局面。•(3)宋(发展多元化发展时期)元(喇嘛教占绝对统治地位)明清两朝的中国佛教处于统治者介入,强制各门派遵从统治者意志时期。到清代雍正年,皇帝以个人身份强烈干预佛教宗派内部事务,使得中国佛教失去了各门派的特征及独立身份。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的文化全面结合。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历史背景下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成为民间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与思维,乃至语言素材构成的重要有机成分。元明清三代,汉地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局面。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宗逐渐衰落。•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而禅寺中绝大多数属临济宗,少量属曹洞宗。在修持方面,禅僧又都“禅净双修”,禅宗和净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佛祖释迦牟尼••“卍”(或卐)字符是佛教的标记,古代曾被看作火或太阳的象征,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唐朝武则天时定此字读音为“万”。•佛为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悟者”。小乘只认释迦牟尼为佛,非最高阶层的佛;大乘则把觉行圆满者都称为佛。佛像一般供奉在寺庙正殿即大雄宝殿。寺庙中最常见的是释迦牟尼佛,有的寺庙供奉三尊佛,或多尊佛。四、佛教的供奉对象(一)佛三身佛:卢舍那报身佛毗卢遮那法身佛释迦牟尼应身佛三世佛:横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竖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弥勒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中尊娑婆界尘世教主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弥陀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东方三圣释家三尊华严三圣西方三圣《悲华经》中说过去有个转轮圣王,大太子是观世音菩萨,二太子是大势至菩萨,三太子是文殊菩萨,八太子是普贤菩萨。后来转轮圣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成为父亲的左右胁侍。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是能够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的候补佛。四大菩萨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大德普贤大愿地藏(二)菩萨文殊,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极具智慧,以大智闻名。其塑像多手持利剑,骑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遍具众德,以大德闻名。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音:常见的形象是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地藏,一般为坐像,僧人装束,右手拿锡杖,左手拿如意宝珠。地藏菩萨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罗汉•佛教的护法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等。(四)护法神•民间的哼哈二将•「两位神将」原先祇是一位金刚力士,本是佛国护法的「二十诸天」之一的密迹金刚。《封神演义》上说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来被周文王擒获改邪归正,却又被纣王的部下大升斩死。•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后来被哪吒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四、汉地佛教寺院我国的第一座佛寺建于东汉河南洛阳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一)汉地寺院主要殿堂(二)寺庙殿堂详解1.山门因寺院多建在山里,故称“山门”。又因寺院外一般有三个门,中间大,两侧小,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指: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殿两侧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把守山门。2.天王殿供奉的主尊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周围常有四大天王像,后面有护法将军韦驮像。•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蛇类动物。•他们分别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四大天王:韦驮传说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侍之一,居四大天王的三十二神侍之首。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是寺院的正殿,也称大殿,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供奉的佛像多少各寺庙有所不同。一些南传佛教寺院只供释迦牟尼一尊佛像,而我国内地寺院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的区别,较常见的是一尊或三尊。2.大雄宝殿3.法堂:是僧众举行受戒、传法、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在寺院中是仅次于大殿的建筑。堂内正中是高台法座,供讲经说法用。4.藏经楼:是寺庙收藏佛经的地方5.伽蓝殿:多在大雄宝殿东侧供奉保护寺院(即伽蓝)的伽蓝神像。6.祖师殿:主要是禅宗寺院设立,多在大雄宝殿的西侧,供奉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和慧能、百丈禅师两位法师。•7.罗汉堂:较大寺院设立,供五百罗汉像。公元一世纪左右,塔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印度圆形佛塔一经传入,便与中国的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风格。•其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单纯的存放佛舍利,发展到藏经、供佛像,甚至成为风景区内的登高观景地。•目前,中国的塔多是唐、宋、辽、金、元等时期的历史古迹。五、中国的佛塔•从塔的平面来看,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建筑使用的材料来看,有木塔、砖塔、铁塔、石塔、琉璃塔等,从塔的造型来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等。•1、楼阁式佛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山西应县木塔•2、密檐式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3、覆钵式佛塔: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白塔•4、金刚宝座式佛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慈灯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底部为石质基座,上面是梁、柱、斗拱,门窗具全的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的塔身,塔顶为缩小的窣堵坡,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变窄、减低,层与层间有出檐,有的檐下建有回廊,塔心有空有实。•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角形,塔身九层,是现存的唯一木结构的辽代古塔,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高的一座。楼阁式塔大雁塔应县木塔•密檐式塔:多为砖石结构,一般底层的塔身很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各层檐紧密相接,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的密檐宝塔有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以及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中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嵩岳寺塔千寻塔密檐式塔是中国古塔中体量较大的一种。跟楼阁式塔相比,一般有如下特征:(一)同楼阁式塔相反,密檐式塔的檐层数目多于塔内的楼层数目。(二)塔身的第一层和塔下的须弥座,都比较高大。具有佛教内容的雕刻图案等,都集中在这里。(三)第二层以上的塔身比较矮小,塔檐紧密相连,一般不设门窗。有的虽有门窗,但仅作采光、通风之用。(四)塔内一般为实心,不能登临眺望。从辽、金时起,密檐式塔的建造多在北方,南方仍以楼阁式塔为主。著名的密檐式塔有北京天宁寺塔、河北昌黎源影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等。楼阁式与密檐式塔的区别覆钵式塔:又叫藏传佛教的瓶形塔,其外形与印度的窣堵坡极象。塔的下部是一个高大的基座,上面是半圆形的塔身和一圈圈向上收缩的细高的塔颈,塔顶为华盖上方的微缩铜质窣堵坡。塔的全身刷成白色,故称“白塔”。中国最早的一座是北京妙应寺白塔,它是由尼泊尔工匠设计的。其次还有北京北海公园中的白塔等。金刚宝座式塔•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又一种塔形。其基座是一个长方形的石质高台,台上建五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上的塔较小。现存最
本文标题:佛教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0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