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的“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3.一天等于多少秒?一天=24×3600s=86400s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一个摆,要测量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次数越多越精确。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哪些是运动的。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B)A、山B、船C、流水D、河岸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第三节运动的快慢21.v=s/t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测量自行车的速度?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其速度。3.小明在跑百米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图表示.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刻度尺停表v=s/t32.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1)停表开与停的时间和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有误差。(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有误差。3.学校操场上跑道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已知跑道长,根据步行、竞走、长跑时的圈数,计算出各自路程s,用停表分别测出步行、竞走、长跑时运动这些圈数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v=s/t求出。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道理。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v=s/t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4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1.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2.某种昆虫靠翅的震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四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4.小小音乐会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出发1.2.3.4.5.6.7的声音来。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第三节声的利用1.请你分析下列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1.(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5(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的有多深?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声纳;超声探伤仪;B超;超声加湿器;超声清除牙垢等;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超声波碎石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下面的哪些控制措施?与班里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提示: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2.为了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1)(3)是有效的、合理的;(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3.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你的在脉搏在1min内跳动的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的环境里你的有变化吗?测量一下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提示:(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4.略第三章第一节温度1.图3.1-8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6甲:7.5℃;乙9℃;丙18.5℃;丁-4℃。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3.1-9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提示: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读出挂在教室中寒暑表在第一节课前、第二节课前、第三节课前„的温度和这时的时间填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描述点、连线,通过比较两条曲线找出这两种天气温度的变化规律。3.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C,但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能。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这个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4.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图3.1-10),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制作原理: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的结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1.熔化吸热:用冰保鲜食物、用冰块给发烧病人进行物理降温。7凝固放热:冬天,地窖里太冷会引起一些蔬菜受冻,放上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防止蔬菜受冻不利熔化:雪熔化时造成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而易冻伤人和动物不利凝固:铁在凝固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很容易伤害到正在工作的人。2.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可能会导致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3.图是某
本文标题: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1262 .html